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1 18:05:0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精选20篇)

  导读: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音乐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精选20篇)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儿童是家长的最珍贵的宝贝,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必须提升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幼儿教师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开展灵活多样、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措施。在学前教育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对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重要性

  前言

  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学前教育正处于奠定学习基础的主要时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考虑到幼儿天性好玩好动,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特性、同时合理安排课程,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放松心态。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小学教育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可以根据感知来展开学习。所以,不管是开展品德行为、思想意识教育,还是认知理解、知识技能等教育,均需要幼儿具备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学前音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先关、比较熟悉的动画片歌曲和儿歌,此类音乐作品不仅节奏简单、旋律优美,并且很多都是对一个故事进行描述,非常具有画面感[2]。音乐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真实的还原音乐作品的内容,极大程度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说《数鸭子》儿歌,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活泼的展示出音乐内容,一个个欢乐的画面浮现在幼儿眼前,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受,通过儿歌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还愉悦了心情。通过开展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进行感受,体验到美的感觉,从而可以对一些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进行辨别,学会认知事物。

  (二)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对于儿童音乐作品来讲,必须具备健康活动、积极向上等特点。利用音乐开展激励情感的教育,通常都会比直接说教更加具有效果。比如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幼儿可以联想到动画内容,从而通过对儿歌的学习,不由自主的模仿动画中羊儿们的团结和勇敢、友爱与合作等精神,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升。此外,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可以促使幼儿展开相应的身体动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日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能够通过音乐得到情感的平衡,进而实现情绪的表达,丰富幼儿的心理世界;且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能够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认知并提高集体荣誉感[3]。

  (三)对幼儿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生活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主要有孝道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教育等等。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是展开生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说《好妈妈》儿歌,唱出了幼儿如何表达最妈妈的尊敬和爱意,一些被溺爱的幼儿在学习此歌曲之后,都会模仿歌曲的内容作出尊敬和爱护妈妈的一些行为,通过此种行为,可以看出幼儿学会了如何尊敬父母,如何关心关爱家人。通过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智力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而帮助幼儿提高记忆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有效的为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具体方式

  (一)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

  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4]。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如今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的现象,从而致使幼儿教育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局面,避免出现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提升对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幼儿成为课堂学习的探索者和主动者。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保证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活泼性,使幼儿能够在兴趣中进行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不仅仅是学会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更是需要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5]。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音乐教育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音乐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且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们参与学校音乐节目的制作,或是为幼儿们拍摄一些校园足迹、儿时风采等主体的音乐纪录片,让幼儿们能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拥有更为独立而健全的人格。

  (三)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不能较多的开展数学或者文字课程,不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安排唱歌和跳舞课程。所以,还需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生长时期和年龄特点进行考虑,合理穿插音乐教学,比如说上午幼儿精神饱满,在一节课程感觉有所疲劳之后,可以安排一节音乐课程,以此让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不仅可以环节幼儿的精神疲劳,还可以使幼儿进行肢体锻炼。比如,将音乐课程安排成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富有情趣,寓教于乐,生动活动以及能够直接表达幼儿生活和感情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在延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幼儿的个性特长。将音乐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能够让幼儿突破课程教学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也可以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对幼儿进行舞蹈、乐器、唱歌等方面的兴趣培养和训练,满足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需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学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而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但是,因为我国教育教学还处于不断改革的时期,学前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与教育部门携手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长特性,从而开展多样丰富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感觉,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教学可以让幼儿放松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同时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芬.发挥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2013,(3):116-116.

  [2]王成英.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0):148-148.

  [3]王丽新.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86-288.

  [4]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117-120.

  [5]蒙廷慧.略谈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J].未来英才,2015,(11):12-12.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2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传统学前音乐教育方式都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唱孩子跟。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很多学前音乐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比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多是溜号状态,积极性也不高,经常表现出不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区别,打破了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模式,将课程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成了引导者、诱导者,教师并不直接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而通过诱导手段,帮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快乐自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该方法创立就被广泛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法对世界教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只有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应用和推广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达到学前音乐教学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音乐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乐理和视唱基础,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注重这两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开设这两门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没有乐理视唱知识,所以表现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谱、读谱、唱谱,让学生产生音乐兴趣,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乐理视唱基础的学习应用了格子节奏练习法,将不同音调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死板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有趣音乐教学内容,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就学会了音乐知识。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音乐方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要保障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必须强化歌唱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学环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不再是教师领唱,而是转变成了个体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丰富了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歌唱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目前学前音乐歌唱教学多以教师唱和集体唱为主。在集体唱中引入一些奥尔夫教学的系列曲目,能够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这些曲目不仅清新流程,且曲风优美婉转,十分适合学前音乐教育。

  (三)乐器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另一大重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互动和表演融合起来,构建了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小乐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乐器节奏和风格,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例如碰铃、角铁、木鱼等等。在乐器游戏中,通过让不同乐器发声,进而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便会自主去探索音乐规律。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3

  学前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初级阶段,也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素质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现阶段,国内的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还存在教学形式和师资质量数量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学前音乐教育的认识,并转变当前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发展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文章就国内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进行简单的探究。

  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作用非常重要且突出。学前音乐教育最早是在国外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受到了国内越来越多音乐教育者的重视,在我国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音乐学前教育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国内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 学前音乐教育处于学习阶段

  目前,国内虽然开始逐渐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特别是各地政府都把学前教育工作做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各地的学前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政府每年投入数十亿元的资金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这项工作依然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很多东西都需要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掌握其中的精髓,进而掌握更多的方法,来发展我国国内的学前音乐教育工作。当前的一种“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这也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学前音乐教育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声音打节奏,进而激发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然而对待国外的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我们虽然能够学习,但是却不能照搬照用,而是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前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前音乐教育处于创新阶段

  在学前音乐教育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创新的过程中,主要的创新手段就是在乐器的创新上。众所周知,音乐的学习成本是比较高的,音乐器材的成本尤其高。若是在学前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老师能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音乐器材,不仅能够降低音乐学习的成本,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音乐。例如:空的啤酒瓶和吸管等都能发出声音,作为简单乐器制作过程,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老师与孩子共同设计乐器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调动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够有一定的提高。

  二、现阶段国内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的学前音乐教学工作中,学前儿童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老师总是将学生父母作为服务的对象;还有部分音乐教师认为,自己才是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成果,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而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全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我国的音乐市场虽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音乐教育的结果却并不乐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导致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不明,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使得学生失去了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二)教学工作不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学前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的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技能的培养,而没有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对学前音乐课程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音乐教学机构、学生家长以及学前音乐教师作为课程设置者而存在,他们都希望能够选择成绩增长快的乐器进行学习,不考虑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过分的追求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技术和技能,而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有所忽视,也没能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得学前音乐教育工作严重地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学前音乐教育市场不够完善

  现阶段,国内的音乐市场管理与规范制度还不够完善,学前音乐教育机构内部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的素质不高,一些私立的学前音乐教学机构设置良莠不齐,私立幼儿园的经营主体也在不断转换,这就使得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还是比较松散的,也缺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些教育机构的教育纠纷不能及时解决,学前教育部门还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因此,想要推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对音乐教育市场进行规范。

  (四)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缺乏社会职能

  当前的教学工作需要与社会职能及文化职能之间产生必要的联系,以便能够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前音乐教师充分的重视学前音乐教育工作的社会职能。学生家长为了让学生能多一条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惜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来学习音乐,殊不知音乐本就是孩子的一种兴趣爱好,不能“本末倒置”。孩子在进行音乐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自身情操的培养。

  三、加强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措施

  (一)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学前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选择游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多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进行训练,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课程。

  (二)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师的素质能够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教育水平,促进其音乐教学素养的提高。音乐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三)全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

  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变化,一些民族音乐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蕴含着我们的民族历史,也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特色。在进行学前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培养音乐基础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也能让他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学前音乐工作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新的形势下,应加强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对学前音乐教育事业进行正确引导,培养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进而有效推动我国音乐事业更快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4

  摘要:音乐是幼儿的天性,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身心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音乐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国内外的音乐教育专家一致认为:从幼年起学会享受音乐、感受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和审美能力,增加幼儿大脑功能,对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也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做好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对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陶冶幼儿情感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歌唱能使幼儿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完善幼儿的品格,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发展幼儿体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是幼儿对音乐自然的、即兴的反映,他在用肢体语言表现对音乐特有的感觉与理解。如在老师的编排组织下表演幼儿舞蹈,用歌声和动作来传情达意,在动作、队形变化中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感受力、协调感,并使听觉、视觉、动觉在团结友爱的表演中得以提高。对幼儿肢体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幼儿智能

  优美的音乐节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喜欢倾听的一种语言方式。在优美的歌曲中学习知识经验,增强对事物的认识,提高幼儿的智能。实践证明:幼儿更早的接触打击乐能更快的促进大脑发育。幼儿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的开展打击乐器演奏,可以发展幼儿听辩节奏和音色的能力,发展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技能。在乐器演奏、制作活动中,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培养幼儿道德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例如,让幼儿欣赏律动《学做解放军》后,幼儿在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时,带动了幼儿激昂向上的情绪,使幼儿产生对解放军的热爱和崇敬,激发幼儿学习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好事的优良品质。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设备落后,教学环境差

  幼儿园环境条件简陋,孩子们活动空间狭小, 幼儿各种科目的学习大都是在固定的教室进行,根本没有提供让孩子单独进行音乐活动的专门教室。园内的音乐设备大部分陈旧落后,连平时幼儿学习中最普通的打击乐器都不齐全,大部分老师上课不用乐器。教学环境是这样的,那幼儿的音乐活动质量就更不用提了。

  (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目标存在片面认识,专业素质低

  园内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大体比较薄弱,大部分教师在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方面不够过硬。幼儿园音乐教师中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 对幼儿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新教师中有很少一部分为幼师毕业生,但大都是职业幼师班毕业的,专业基础素质较差,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又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指导,致使教学水平提高缓慢。

  (三)教学方法老套,音乐教师思想和行为模式化

  有些老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敢大胆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还是老一套。如:在学到儿歌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花”,结果大多数孩子的动作都是:双手托腮,两腿半弯,头和嘴角微微上扬。好像孩子们见过的都是同一品种的花,这就是模式化的产物。正是这些定式禁锢了幼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让音乐教学无任何创新可言,同时也严重阻碍幼儿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其实,幼儿在没被老师教之前,对花怎样开放并没有很清晰的框架,但一旦被老师定式地教了,他们也许就永远只会让花这样开了。

  (四)家长认识不足,家园合作只是口号

  在我们平日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发现大部分家长根本不了解家园合作本身的含义,更是对家园合作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在各自孩子的音乐学习中仅仅扮演了一个学习条件提供者的角色,大部分家长只是在平日的生活中单纯为孩子的音乐学习投入资金、寻找专业人士的指导,却没有意识到自身也能在孩子的音乐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启蒙作用。

  三、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开展的建议

  在保障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应倡导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究、合作的综合性学习,要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具体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加快园内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加强园内师资建设,注重对新教师的引导和培训

  幼儿园在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注重对新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新教师对工作有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学校可多搞一些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让经验丰富的老师传授自己的经验,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要培养教师重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可以将音乐课与游戏结合起来,并尝试打击乐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用游戏的方式来设计、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使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成长,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改进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除了教育机构和社会,家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家园联系好了,能更好地让我们全方位了解孩子,帮助他们成长。可以在幼儿园平日的家长导读里,贴一些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到家庭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花点时间沟通家长,引导家长,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园合作,是推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5

  【摘要】有人认为,教幼儿学音乐就是教他们学一种技能,而在现状来说,这种早期定向的技能传授,不等于就是对幼儿在进行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正确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才能够起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状况 正确理解 问题 实践

  一、对幼儿的心理状况分析

  经过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多数学习音乐(如:乐器、舞蹈等)的幼儿是在众多的压力之下,同时又是在缺少愉快心理的学习过程中度过的。由于孩子在幼儿年龄阶段中,心理承受能力较低,这种负重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崩溃、疲乏,以致终止学习。为什么听起来美妙无比的音乐,学起来却痛苦不堪?我认为,除了教学体制的原因以外,还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儿童自身心理因素的原因。

  学习音乐对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意志力等大有裨益,同时对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社会责任感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美育培养的教育手段,同时要用科学的态度及方法来审视这一教育现象,并找出其自身规律,避免其盲目性。

  我们班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幼儿,在父母的强制下,学习乐器、舞蹈,记得有一次,我要黄瑞妮小朋友在班上表演一下她如何在外面上舞蹈课时,她并不是很大方,很情愿,反而有逃避的现象,在我的鼓励下,她也只愿意表演自己最喜欢,平时跳的也较多的小舞蹈,这让我感觉到他并不了解跳舞的意义,也不喜欢学跳舞,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天,我就和她的妈妈交流到了这个问题,从他妈妈那得知,黄瑞妮每个星期要去老师家上两次舞蹈课,可是每次都是含泪上课,因为老师的严格,让他感到害怕。父母的强制,更是让他反感,因此逆反心很重。还有这样一个孩子,她也是一直在家人的强制下学习着电子琴,可是,她奶奶经常说,在家天天为练琴的事和妈妈吵嘴,硬是和妈妈反着来,有时还会大发脾气,而且每次练琴,都只练自己最喜欢的、好听的曲目。这让我感觉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对直接感性认识接受得较为积极,对间接理性认识接受得较为被动,缺少对问题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虽然音乐发出的美妙声音感性因素居多,但是,在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却理性认识居多,这是因为技巧的训练是建立在理论上的。所以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表现得较为主动,而学习音乐理论与技能时却常常表现得较为被动。另外,由于幼儿的心理自我承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他们绝大多数的主观认识及认识世界的方法是靠家长和老师传授的。所以这个时期儿童心理的成长及任何一个目标的确立,基本上是靠老师、家长、社会等间接经验引导来完成的,是被动的行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他们自己有了判断能力,他就会更正过去老师、家长“赋予”他们的被动选择。因此,我认为在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心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用具有儿童心理特点的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要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同时还要抓住他们的特长,放矢的进行教学。

  二、正确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发挥其功能

  音乐的功能是历来被大众认识并运用的,但人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往往不能综合利用她的功能而有些顾此失彼,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它的功能加以全面理解。

  因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所以人们对音乐的教育功能运用得比较广泛。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只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流行音乐充斥于大众传播媒介幼儿几乎生活在一个流行音乐的氛围中,很难接触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民族特色、高雅的音乐。美好的音乐不能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们很难获得健康、美的熏陶。就拿我们班上的孩子来说吧,现在张嘴唱的歌曲就是“遇上你是我的缘、“自由飞翔”、“月亮之上”等等,而当我提到儿童歌曲时,幼儿们会唱得很少,而且不怎么迎合。

  在一个,由于幼儿存在着某些生理性的音乐素质差异,在班上能歌善舞的孩子就会往往受到教师的重视,而平平常常的幼儿却被忽视,使得音乐教育失去了对象的广泛性。

  如今的家庭,音乐能力普遍较低,音乐教育意识普遍不强,家庭生活中缺乏音乐艺术氛围。在望子成龙心切的驱使下,有些家长便为孩子购买电子琴、钢琴等昂贵月起对幼儿进行不定乡、拔高的培养,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

  (二)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新认识

  单纯的音乐教育的内容包含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但从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还应包含身体语言、情感认识、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内容。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在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有机会用他们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有机会来观察、思考、发表意见,也有机会得到教师、同伴和自己的肯定。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从而促进良好的个性发展。音乐活动还可提供幼儿充分交往的机会,让幼儿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在活动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的交往、协作等加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记得一次语言活动,我引导幼儿说出“ABB”型词组,当时,幼儿们并不是很理解,也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注意力并不集中,想到我们班的孩子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便采取音乐游戏的形势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我征求他们的意见,问他们想玩什么游戏,程佳怡突然说:“汤老师,我们来玩丢手绢的游戏吧,谁被追到了,或没有追到别人,就让他说一个词组。”我发现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并且其他幼儿都赞同,于是,我们将语言活动放在音乐游戏中进行,果然,效果非常明显,幼儿们在愉悦的气氛中,不但说出了很多词组,也得到了音乐活动给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感交流、社会交往等。因此,音乐教育时处处可载的,可以使幼儿或的身体、语言、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得以诠释,可见,幼儿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提高基本素质和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

  三、音乐教育的问题

  孩子天真活泼,同时也十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机械的反复、长时间的注意、劳累疲倦等都使儿童难以承受。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非常重要。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强调与注重的是学生共性的发展,而忽视了个性的存在以及个性在音乐表现过程中所应有的重要作用。过分强调技术的训练,很少研究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去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往往布置一些高于其实际能力的任务。孩子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常常表现得力不从心、没有信心,在家长与老师的盲目催促下,苦苦煎熬,度日如年。因此,孩子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技术上的厌倦心理,就会转嫁对音乐的态度本身,这说明音乐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往往出在错误的进行过程之中。教学的过程中条理不清晰,层次不分明。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阶段性目标,这是我自己容易出现的误区。每一个阶段,要明确解决某一个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一次成就感,这样有利于疏导儿童的负重心理,并对此产生兴趣。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与精力花费也逐渐加大,教育备受关注已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进步现象。孩子要全面发展、有所作为、出人头地,已成为每个家庭忙碌的头等大事。由于这种心情过于迫切,多数家长在选择孩子接受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切合实际的盲目心理和中国老百姓特有的从众心理。对于家长们这种“望子成龙”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学习音乐的天赋,这就要准确地分析孩子的客观条件,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过于溺爱,个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实际上也是充当督练、陪练角色。所以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督察,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音乐教育的实践

  (一)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对于这一问题,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个“跟我学”的音乐游戏,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通过由易到难的掌握节奏,并轮流邀请幼儿做领头人,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二)形成用音乐管理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特色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我在班上设计了幼儿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科学的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名曲等,在幼儿入园、游戏、开餐前、离园前等播放,使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音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端椅子、踏步走、上位等各个环节,都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音乐气息,从而产生预约、热情、饱满的情绪。在区域中,投放各种废弃材料,如:瓶子、罐子、杯、碗等,让幼儿自由的挥发创造性,享受打击音乐的乐趣。

  今天的幼儿像苗圃里的小树,他们都将是21世纪的林中栋梁之材,幼儿音乐能为绿树成荫增添蓬勃生机。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音乐教育,给学习音乐的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力提倡音乐的社会功能与美育功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一个健康发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了增智、养性、陶性、悦美,由此促进了幼儿身体、情感、职能、社会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6

  1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当中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音乐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情趣,甚至未来工作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其中钢琴是音乐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选择,如同学习其他教学内容一样,钢琴也伴随着等级的提升,伴随着考试,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发展。这种发展过程是家长们比较认可的,同时还存在着考试的加分等等。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也是一个比较入门的窗口,让孩子能够提高智力和操作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学前教育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学模式,我们在采取学前教育的时候,选择音乐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近些年来,钢琴不再是一枝独秀了,钢琴教育也不再是单一的家长们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乐器被提上了学生的学习日程,让学生能够有很好的音乐学习机会和更多的音乐教育选择。音乐教育的选择性增加也与这些年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这种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国民素质有所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节节攀升,我们追求的是音乐教育的在智力发展阶段所带给孩子的实际影响,是让孩子在音乐的教育中能够领会更多的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内容,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大,那么在某个层面来说,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大,这是我们都曾经认识到的内容。总的看来,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扮演的地位有三个,其一是启蒙,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即便家长对待学前教育的事情再功利,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种种启蒙目的。其次是引导,家长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长,望子成龙,希望能够通过学前教育来提高孩子在未来竞争中的实力,所谓抢钱抓早,尽快谋划,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引导。

  2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我国也收到来自家长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音乐学前教育的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学前教育已经产生了一个十分巨大的环境影响氛围,带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家长不断的投资投入到音乐学前教育当中。我们可以认真的看到,在音乐学前教育的发展当中,存在着些许不合理的地方,尽管我们将其归纳为音乐学前教育体系成长中的烦恼,转型期的阵痛,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认真的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问题中到答案、在问题中做总结,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和学前音乐教学模式的根本进行探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逻辑归宿和出发点。首先,在音乐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不是说我们投资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对孩子负责人,就是对孩子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还是成长多少,收益多少。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存在着功利主义现象,大家都没有对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意识进行尊重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直是被动学习,不能够真正地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够真正的在学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这使得学前教育变为了孩子家长变相竞争和学前教育机构不负责的收费竞争,让学前教育变为了味道。其次,学前教育不是启蒙一个环节,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了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钢琴,看到别的孩子学习画画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画画,觉得到了这个时间段了,应该让孩子学点什么,没有考虑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被家长充分安排,没有启蒙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一直延续,家长变成虎妈虎爸还好,如果不能,仅仅是跟风学习,半途而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最后,学前教育不成体系,学前教育机构是市场化的结果,良莠不齐的学前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授课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在整个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是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课程调整,没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断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个体、私人到机构、集团,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整个体系不统一,结构紊乱。

  3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成规模、成系统、成体系。政府机构要有引导、教育机构要有良心、家长要有耐心,真正的形成,公共、专业、社会化的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发展环节都能够言之有物,都能够有的放矢。一是建立公共教育指南机构,有公共机构出面制定教育指南,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规范市场管理,明确教育内容,要重点从宣传上下功夫,让家长这一教育第一人能够理解什么是学前教育,对自己孩子有个充分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智力开发。二是规划教育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教学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不能够让这些个人的违法的机构,不负责任的机构扰乱市场,混淆视听。三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化程度,更广层面进行普及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从教育当中收益,让家长真正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让家长更加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学前教育。只有真正形成这种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7

  摘要: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对我国未来的人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就学前教育来讲,现代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全方位教育与培养,逐渐加大了对孩子艺术方面的教育比重。学前音乐教育是目前学前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就对我国高校的学前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本文将针对高校学前音乐教育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音乐;文化

  学前教育是个人教育的开始,优质的学前教育能为给人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音乐是一门积聚审美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学科。从儿童时期开始,广泛的接触音乐,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增加审美修养的目的。因此,现在的家长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及学前音乐教育。为了使幼年学生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学前音乐教育,优秀的师资条件必不可少。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力度,培养出更为专业的学前音乐教师。

  1高校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学前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音乐教育人才。进而可以对我国的儿童教育起到重要作用,能够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也能够保住学校儿童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十分有必要。

  1.1对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优秀的外来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引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在接触国外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国外的音乐文化及其发展,更多的关注到了国外音乐的魅力,但却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接受、传播和继承。目前,多数年轻人对国外的歌唱技巧、乐器演奏及音乐历史的了解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音乐。外国音乐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一方面丰富了人们选择音乐的范围,但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音乐的传播,并不仅仅是对几个音符或是一段旋律的传承,更重要的是透过一段音乐能够使一段文化得以渗透,进而传递给更多的人,被更多人所了解。音乐文化,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独特的优点,才在各国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开始学会聆听音乐、培养音乐感觉的开始。因此,学前音乐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与发展。各个教育机构,应该通过科学的学前音乐教育,使幼儿学生学会去接受优秀的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才能对民族文化有所了解。而想要培养幼儿学生去接受和了解民族音乐,对学前音乐教师的要求就相应增多。高校是优秀人才的重要发源地,因增加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投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工作要求的优秀教师。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指路人,只有足够优秀的教师,才能是幼儿学生在学习的最佳时期接受到适合他们的优秀民族音乐教育。进而为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尖山水平打好基础。

  1.2对学生人生观的构建。幼儿时期,对个人的品德和人格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对个人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音乐可以传递文化,影响个人的思想形成。优秀的学前音乐教育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各个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人才,才能够在之后的学前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音乐本身能够传递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秀音乐文化的吸收能够对学前儿童的整体素质带来一定的提升。儿童音乐作品中通常包含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对美的理解,对这些作品的传递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做好了这项工作,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有重要意义。

  2对高校学前音乐教育文化内涵的加强

  为提升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的音乐教学水平,高校应采取合理的手段,增加对学前音乐教育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

  2.1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通常将学术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分割开来,这样的教育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贯通,很可能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这样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技能也并不完善。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出现,各高校应该在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加入多元文化与艺术素养相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首先,高校可以完善目前的课程构成体系,是课程含量更为丰富。比如,在传统法理论知识教育和乐器、乐理讲解的同时,加入儿童心理学的教育,这样能够有效的为学生之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有用的帮助。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其次,由于音乐是一门包含人文文化的学科。高校在进行学前音乐教育时,也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及审美意识等的培养。学前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单单是获取一门专业技和音乐知识,更需要学会掌握学前音乐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实际需求,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学会理解音乐对人的发展和艺术素质提高的作用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在发展中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进而为之后的实际教育工作做好基础阶段的准备。

  2.2提高教师团队水平。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加关注与尊重多元文化和艺术,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在学前音乐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导学生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和艺术,积极借鉴和学习别国文化及艺术,感受音乐不同的美、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其次,主动通过学习等增强自身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开展的基础,高校学前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主动学习增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功底,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化和艺术素养,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模式,主动利用视频、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敢于创造性的尝试和运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互助教学法等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进而增强高校学前音乐教育的文化和艺术性,提高教学效果。

  2.3校学前音乐教育必须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学前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培养,学前音乐教育因为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除了音乐、舞蹈和乐器的学习外,还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教学课程需要向声乐、舞蹈和器乐结合的方向改革,将传统的音乐理论、乐器演奏技巧和舞蹈等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使课程更加贴近课程教学的实际比如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需要适当考虑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儿童的需求,在将声乐、舞蹈和器乐结合的同时适当降低对音乐演唱技巧的要求,增加关于儿童歌曲演唱方法的内容,将学前音乐教育课程和其他学利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

  3结论

  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在培养学前音乐教育人才时,应注重对学生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意识到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的深刻必要。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进而把更多优质文化传递给学前幼儿。

  参考文献

  [1]李晓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69-171.

  [2]胡静,于丽.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方向[J].戏剧之家,2016(2):154+158.

  [3]马媛.音乐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与融合[J].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8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目前许多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理课教学都已经脱离了审美教育的主旨,没有起到为学生塑造审美观的作用,给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本乐理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十分明确的出现在现实当中,所以要实现此课程教学的更好发展就必须明确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乐理课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在基本乐理课上,许多教师知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赏析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这种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违背了音乐艺术应该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使原本生动、美好的音乐艺术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例如:在节奏节拍这个章节的授课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是理论的讲解,照本宣科。教师只是很浅显的告诉学生“节奏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转调则是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在理论层面上懂得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这既不深刻,也不实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则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根本不能把老师所讲授的基本乐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能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得到真正的运用,这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2基本乐理课教学方式单调,缺乏新意音乐基本乐理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乐理课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这就使得上课的知识内容不容易被学生记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没有太多的动手环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也很难生动有趣的讲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下,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也只是能通过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只是对上课内容的简单复习与巩固,许多学生因为上课学习效率不高,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课上教学和课下复习效率双低的尴尬局面使得乐理教学步履维艰。

  3各相关的学科缺乏有效的知识交流基本乐理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对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都是以乐理知识的学习为起点,只有乐理知识掌握的扎实,最终才能具备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的能力。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都是采用专人教授专课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相关的课程之间缺乏相应的穿插渗透,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致使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例如:转调、音程、节奏等相关的课程在视唱练耳课上也会讲到,但是这就出现了课程相互重叠的现象。这样不但没有使课堂效果提高,反而因为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厌烦。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之间缺乏知识交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乐理课知识没有为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做好铺垫,减少学习音乐的难度,而是出现了一种脱节的状态,使得乐理知识的基础作用在学生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的建议

  1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音乐基本乐理教学与其他的教学具有一样的终极教学目标,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中国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所有教育的根基所在。课堂是教师接触学生的最佳场所,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艺术观的最佳时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乐理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上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专业所学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那么这个学生在学前教育这条路上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

  2改变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观念在已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基本乐理课的教学不受重视,这就导致了此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在音乐造诣上很难有重大的突破。为了帮此专业的学生把基础打好,教师必须重视乐理课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对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才可能得到改变。音乐是具有形象生动的感染力的,要想改变教育观念,就必须把基本理论教学与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才能感兴趣,实现乐理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在教学上,我们还要努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使乐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教师由单一的教授音乐理论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转变,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整合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内容基本乐理课教育教学内容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工作能力的好坏。因此,为了更好地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各院校应当针对自身院校教学内容的薄弱点和欠缺点进行教育内容的必要整合,使得此课程的教育内容能够完备、合理。在此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教材是知识的承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最基本的工具。教材内容应该同时照顾到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这三个方面。只有包含这三方面的教材,才能称之为优秀的音乐基本乐理教学教材。但是,目前这样的教材还是十分少有的,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学校应该积极寻找相关的专家学者编著更加符合音乐乐理教学教材,帮助此专业的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第二,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深入地去学习乐理知识,并且将乐理知识转化为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鉴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因此,各院校对教材和教育内容进行切合实际的整合将是学生学习进步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4改进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方法教师在上乐理课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实现理性教学和感性教学的充分结合,这样就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第一,教师可以采取肢体教学法来实现乐理教学的生动和形象,避免教学过程的过度枯燥。例如:教师可采用著名音乐家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再总是枯燥的用嘴去说,在讲解的同时,用手做出高低起伏的手势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变化,让学生既可以从听觉知晓音乐节奏的变化,又能从视觉的角度获得音乐节奏的变化状况。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的结合就提高了乐理教学的效果,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的难度。

  第二,随着国家对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培养的越来越重视,各个院校一般都为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配备了钢琴或者电子琴等硬件设备。教师在乐理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抽选一些音乐片段声情并茂的为学生演奏出来,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上更加的专注听讲,掌握课上教师所讲解的乐理知识,降低以后学习音乐的难度。

  第三,大部分院校都为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课上播放给学生听,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五线谱和键盘图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乐理知识。以上仅仅是实现生动教学的三个简单的切入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完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5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已往的乐理课堂上,乐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成为我国幼教事业中的主要力量去教授幼儿相关的音乐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这就要求此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音乐自学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形成既要靠学生的自身努力,也要靠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乐理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提升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度上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提高。同时,乐理课教学也是十分忌讳空谈乐理的教学模式,教学需要和实际音乐作品的赏析结合起来,教师应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使学生既学到音乐知识,又增加了对音乐作品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知识从实践中来,运用到实践中去。

  6挖掘音乐乐理知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穿插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减少了重复教学的现象,节约了教育资源。例如:基本乐理可以与和声学实现穿插讲解。和声学是一门需要基本乐理为基础的学科,乐理知识学不好的学生,学习和声学是十分困难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基本乐理知识有的放矢,同样又降低了学生学习和声学的难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关学科教学知识的穿插讲解能够实现教学的双赢。4结束语目前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去发现并解决。各院校应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把音乐基本乐理知识掌握好、使用好,以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提高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突出贡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的设立逐步完善,像学前教育这样的与音乐相关的专业还会不断地出现,基本乐理知识成为更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所以,音乐基本乐理的合理教学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9

  学前音乐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视程度与日倶增。大家开始重视和认识到学前音乐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学前音乐教育最早在国外得到发展,现已形成音乐教学体系,如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等。目前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存在重视程度、师资不足等问题,我们要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学前音乐教育。学习学前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学习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法,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修养。

  一、国外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

  1、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分为节奏和声势。声势就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的各种姿势。节奏通过“声势”来体现他的特色。运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进行节奏的训练。奥尔夫的另一特色是“原本性音乐”。原本性音乐绝对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由人民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人民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非常适合儿童。

  2、柯达伊教学法该方法体系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有享受音乐的能力;其强调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培养一个社会。”他重视音乐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主张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作品和使用世界名作。他还重视早期教育,认为早教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从小打下音乐的基础,为以后音乐的欣赏能力打下基础,因为只有从早期才能成功地开发音乐听觉。他主张合唱教学,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他认为通过合唱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协作精神,在合唱中,学会倾听、理解音乐,学会配合默契。他重视教师的培养和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师必须经过良好的训练,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因材施教。

  3、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体态律动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体态律动是让学生直接体验音乐,通过音乐刺激听觉,感悟音乐的情感表达,最后通过身体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他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可以随意的拍打节奏,享受自己创造的音乐,倾听身体的声音,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音乐课堂变的活跃,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得到集中,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体态律动学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用身体作为乐器或管弦乐队,把所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用动作再现出来;II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聆听、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听觉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教学形式多样,使学生很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

  二、国内学前音乐教育的阶段

  1、学前音乐教育的学习阶段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还处在向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学习的过程中。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于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已成为国际流行的趋势,大家选择它是因为它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运用声势来打节奏,有易有难,实用范围广,可以是学前的小朋友,也可以是专业院校的大学生。节奏的紧凑和舒缓、强和弱的对比在声势中得到最好的体现,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怎么与其它声部的配合,学会倾听其它声部。通过不同的节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在倾听其它声部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们以后进入社会与别人相处的为人之道,要学会多倾听别人的声音。奥尔夫音乐教学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语言的应用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字词、姓名开始节奏朗诵教学;儿童童谣的节奏朗读练习;语气的游戏;噪音的声响游戏等。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在多声部的学习过程中,也为孩子们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孩子的合作能力,在以后工作的团队中得以体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对音质的辨别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学习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不仅具有专业技能,更多的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学会与人交流的开端,就得从音乐的配合开始学起,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通过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学会相互理解和包容学前音乐教育正是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和改进,为大家进入社会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

  学习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运用身体的器官表达不同的音乐和情感,同时调动身体的积极性。即兴的创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大脑的开发也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由于即兴的随意性,孩子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表达音乐。运用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通过身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和情感。

  2、学前音乐教育的创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的创新在于自己制作乐器。在奥尔夫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奥尔夫音乐器材的费用比较昂贵,为了节约资金,各地方的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制作乐器,充分的运用身边的资源,只要能发出声响的东西,便当成奥尔夫的自制乐器。乐器的音色富有幻想性,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制作乐器的同时,孩子们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大家都在不断地寻找相似的声音来代替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器材。正是因为这样,我国发现了很多特色的声音,并制成乐器,其中有些自制乐器被纳入国际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乐器中。

  三、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子女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受到重视,对于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城乡的差距还很大。在大城市中,孩子们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父母都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他们都会给孩子们选择综合素质的教育。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身处在城市中的父母深有体会,只有让孩子们多才多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而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人才,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农村,由于思想比较弊端,父母不重视学前教育,不理解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对学前音乐教育采取措施。学前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作力和对事物的感知力,而且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激发他的潜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观念。我们得适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观念,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然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父母的收入水平一般不高,没有能力支付学前音乐教育的学费。农村资金的缺乏使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作为学前音乐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音乐,而不能因为资金的缺乏让孩子们失去享受音乐的权利。这就需要政府的资助,为农村幼儿音乐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教学硬件。政府帮助农村解决学前音乐教育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孩子父母的支持,这就需要他们转变以往的观念,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

  2、师资匮乏对于学前音乐教育而言,它对教师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音乐修养,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才能胜任这一职业。对于大城市来讲,本身的社会环境优越,各地的专家会经常开教师培训班。教师经过培训,不断吸收外来的知识,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增长。在农村,师资水平普遍偏低,虽然农村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但是学前音乐教育看重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人师表,自己一定要优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当前师范院校有开设学前音乐教育的专业,但是中间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报考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而言,所招收的是文化成绩相对比较高,专业成绩只要通过专业考试的最低线即可。因此,所招收到得学生音乐素养程度一般不高,进入大学后的专业课学习也遇到很大的困难,大学的专业课重视的是专业的技能培训,很多的时间都花费在钢琴的技能训练和声乐的发声方法上。对于学前音乐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学前音乐教育主要针对幼儿音乐的教育,培养幼儿的音乐感觉,而不是专业技能。我们应该培养学前音乐教育者的综合能力,需要的是多才多艺的老师,而不是专业性的老师,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幼儿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学习中,主要是学习音乐的乐感,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同时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音乐中的合唱最能体现此特点。

  3、教学形式单一在学前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上课形式单一,没有新鲜感。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忽视对孩子们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觉得音乐课很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逐渐趋于小学化。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宗旨是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而不是给孩子们压力。

  四、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首先,要使人们认识到学前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

  通过学前音乐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运用不同的音乐教学方式,不断地刺激和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地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家长和政府都应该重视学前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同时,需要加大对学前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国家教育资金是很有限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得到社会大众和家长的支持。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试唱练耳、基本乐理等专业技能,这是当好一名学前音乐教育者的前提。如果自己都不清楚所讲的理论知识,那就显得教师的素质不够全面。幼儿教师通过培训要具备理解、感受、欣赏音乐的能力,只有老师的音乐素养提高,才能指导孩子们的音乐欣赏,从而提高全民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修养。教师要具有领导学生、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的能力。

  教育技能就是用你设计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保证课堂的质量和轻松学习的氛围,同时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很开心、很乐意来上你的课。综合素质的培训是指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能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综合能力,只有优秀而全面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最后,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要多元化发展,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作品分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多开展音乐活动,让孩子们都有机会表现自己,通过活动增加自信,自由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培养全面的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加强对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知识。

  由于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我们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通过学习,我国的音乐教育才会得到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通过学习著名的音乐教学法,提高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要加强家长教育,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家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家长认识到学前音乐教育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知识,认识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虽然资金尚且不足,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乐器,减少成本,同时需要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乐观的面对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不足。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学前音乐教师队伍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提高了,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更美好。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一位德国的音乐家创建的,他从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出发,将各种肢体行为和语言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音乐,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最原始的表达,而不是各种音乐知识的组合,音乐可以很好的引导孩子们去表达自己,并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独特之处

  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将各种可以被利用的元素都加入到音乐中来,保持音乐的原始性。例如,在各种活动中都加入音乐的元素,朗诵、讲故事、唱歌等等,让孩子们将进行的活动以及身体行为和音乐联系起来,这样既加强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又能给孩子们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其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同我国的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孩子们来做音乐教学中的主角,让他们亲自去体验音乐,真正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积极地去参与教学,又能真实地感受音乐。最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保留孩子们的天性,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去抑制孩子们的原始能力,而是尊重他们最原始的想法。不为他们设定任何的框架和要求,任由孩子们凭着自己的想象来创作音乐,表达自己。并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的形象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是不同于其他任何音乐教育教学的,它所针对的人群是特殊的,也就意味着其他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是不适合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但是我们国家暂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沿用其他音乐教学模式来教育孩子们。例如,教孩子们认识乐谱,教他们唱歌等等这些乐理知识,虽然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那些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枯燥的,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孩子们会对音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专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丰富学前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对基础知识和音乐技巧的重视,侧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的特点融入到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表达音乐的时候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任何元素,可以是行为、语言、颜色、声音等等,这些元素的种类越多,就越有利于孩子们将音乐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的音乐能够更加的真实。也通过对各种元素的引入,拓展孩子们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艺术手法,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艺术能力。

  (二)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主角老师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引导者,所以老师们要领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神,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孩子们为中心,围绕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来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能力比较低,对音乐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去死板的给他们讲知识。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的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简单的音乐剧,让他们大胆去唱,去表达自己。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去接触不同的乐器来感受音乐和节奏。这样都会让学前音乐教学的课堂变得充满趣味,孩子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大胆去尝试。

  (三)利用孩子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孩子们的思维和成人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受到任何的约束,也没有规律可循。其实这样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孩子们能够比成年人更好的把握音乐的精髓,更充分的表达自己。但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需要老师们做好引导,而不是去限制他们的思维。这样的话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这一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指导方法。它注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即兴创作,不为他们设定任何的范围和要求。这样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想法是可以被鼓励和认可的,这样才会勇敢的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音乐上的潜力往往就被挖掘出来了,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比成年人更具有创造力也更有灵魂。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和艺术的追求。音乐是一种最平民化也最能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之一,于是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去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并且深信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于是学前音乐教育就这样产生了。但是我国的学前音乐教学并没有像家长们预想的那样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对幼儿造成了一种无形的负担。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分析和理解,并运用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1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在国际范围内,学前教育的课程发展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的积极关注。学前课程开始逐步进入政策实践领域。进入21世纪,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学前课程似乎正迎来一场世界范围的政策关注浪潮。这一浪潮为学前课程现状与发展机制研究既提供了现实基础,也提出了迫切要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机制研究

  一、学前教育机制现状

  一方面,幼儿园层面上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操作实践主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国家层面上制定课程纲要的政策实践与之不同,它不仅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还更多地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逻辑影响,和国家的整个文化传统与意识形态有关,和国家在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做出平衡取舍的价值取向相连,乃至和全球化浪潮中国家对儿童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定位也是紧密相关、不可分离的。在当前学前课程纲要国际比较的已有研究中,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述评式,即就某个国家近几年颁布的学前课程发展指导框架的简介评述,如《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评介》;第二种是领域比较式,即就两个不同国家幼儿园课程纲要中的某个具体领域展开比较,如《中英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之比较》等。这些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某些国家近期学前课程政策的新进展,及与我国学前课程政策的异同。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在这方面仍缺乏一种整体性研究,往往主要关注了诸如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几个国家,国家的覆盖面不够大,尤其对非常有特色的北欧各国的学前课程深度关注还很不够。而且也较为缺乏对多个国家之间学前课程纲要的综合比较。

  二、学前课程纲要中内容领域划分思路

  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主要是从这一基本思路来划分课程内容领域的,构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当然,对于这五大领域,我国的指导纲要称其为“教育内容”而不是“课程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反映了力图规避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园课程的学科化、知识化理解的传统倾向。受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传统的影响,建国后,我国教育界对“课程”的基本理解是教学科目,强调的是教师向儿童传授知识,学前教育成了小学化教育。如在1952年,在苏联教育专家戈林娜等人指导下,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其中涉及了六项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和手工、音乐、计算。这些学科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来呈现学科知识。这一文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影响深远,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六门课程。因此,在这种关于课程理解的传统语境下,2001年的指导纲要使用“教育内容”而不用“课程内容”,应该说其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教育机制,体现了一种大课程意识,强调的是课程内容领域的低结构性。对于这一划分思路的优点,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认为这是比较成熟的、科学的分类。

  三、社会性发展

  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最喜爱的是活动,他们长大以后,在回忆儿时,大多数人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儿时的一次次活动。可以说活动是最能调动孩子情绪、最能激发他们主体性,也最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因此,情境德育十分强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事实上,也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能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感悟,由此“导引”道德行为。随着大量的实践,我们情境德育的活动逐步系统化,形成了许多传统的内容和特色板块。很显然,这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这在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学前课程纲要中也有充分体现。

  四、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机制转变

  在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儿童的艺术活动,是强调基本技能技法的传授与掌握以及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还是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自由表达?从目前各国的学前课程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所秉持基本价值取向来看,更多地是倾向于后者,即更强调艺术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自由表达价值。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学前艺术教育近些年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基本的转变。在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中,艺术训练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过分追求规范、过分追求所谓的整齐、美观的教学指导下,无论是儿童的创造性还是教师的教学创造性都被压制了。因此,我国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了明确转向,开始对学前艺术教育中的表达价值给予充分强调。

  五、结语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方向之一,应该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推进学前教育机制的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2

  摘 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模式也得以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而言,音乐课程体系重学术理论而轻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较为严峻,其必然导致学生知识面变窄,实践技能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幼儿园实际教育工作需求。为此,必须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进行深入而科学地改革,以进一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社会对于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而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则对教师要求更多,其在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还要求对其性格品质、心理素质以及音乐教学能力等具有较高要求。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更能起到无法替代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对学生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更能逐步养成良好性情和行为习惯等,并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表演能力的增强,优秀品质的形成,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成材至关重要。

  高职音乐教学涉及内容丰富而广泛。由于學前儿童年龄小,尚未形成独立智力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所以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演唱技巧的传授、审美情趣的养成以及音乐启蒙教育等内容。因此,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应突出对于美的认知及体验,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和认知美。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们说要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就必须先掌握目前该专业发展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和总体水平状态。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性特点以及综合素质来分析,其相对师范院校学生尚且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之前都缺乏专业培训经验,其个人音乐特长以及音乐水平较差,没有或者很少实践锻炼经验,相对而言知识掌握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等都需要提高。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对师范院校学生不具优势,在音乐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上存在较大困难。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课程有: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音乐欣赏课程,钢琴课程,舞蹈课程,声乐课程以及实践技能学习课程等,均为基础学习内容。每门课程下又进行了细致划分。纵观以上课程均与幼儿音乐活动密切相联,且未来学前教育实际工作中会直接表演给幼儿观看的,因此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巧。要求学生学会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学会总结探究,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模式分析,其更多注重科目分化以及细节划分问题,尽管能够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所学音乐知识,然而灵活应用能力较差,其无法实现弹跳唱等技能的整合应用,无法突显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对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建议

  目前人们生活普遍较高,同时对学前师资选择及组建要求日益提高,对幼儿师资水平要求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学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较高音乐素养水平,才能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逐步完善音乐课程结构。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更注重培养幼儿教师的基础理论素养及知识,其课程教学体系也以此为准则加以构建的,理论知识学习占据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比例,而音乐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关注不足,导致了学生音乐知识面较窄,音乐视野不宽阔,无法灵活运用掌握的技能。教学中学生也没有进行音乐教育实践锻炼的平台,因此音乐教学成效相对不高。对此,要求科学规划调整现在音乐课程结构,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模式。针对音乐课程设置缺失精准定位,功能模糊不清等问题,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时,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进行制定,绝不能单纯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更应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音乐课程设置单一以及分支过细等情况,要改变过去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都是单纯一方面教学缺少交流及彼此渗透的状况,而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科之间的互动参与以及渗透作用,增强音乐教学的活力,帮助学生建立扩散思维,形成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可以说,音乐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于音乐教学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必须科学设置音乐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课程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贯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音乐素养和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2、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模式。高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有效改革要求,真正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及效果。过去音乐教学只体现了音乐基础知识理论以及基本操作技巧的传授,以教师讲学生听方式来实现,缺少实际操作和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性无法发挥,教学效果一般。对此,音乐教师应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更要发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作用,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方法,灵活应用各种教学形式,锻炼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在音乐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也就适当创新,如不再以全程集体授课为主,而采用集中授课+小组授课相结合,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结合其个性特点采取“一对一”辅导等,从而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发掘和培养优秀音乐人才。例如教学演练过程中,教师可尝试不同的方法,上声乐课时,为了符合学前儿童特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幼儿歌曲弹唱演练,锻炼其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弹自唱,或者其他学生伴奏演唱相互配合表演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师集中教学时,应对知识进行集中汇总,统一传授,使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能够完成与之相关的多重知识内容,并可锻炼学生上台授课代替老师上课的方式,老师和学生作为听众对其讲课效果进行点评,提出相关意见或者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如此就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好融入教学氛围当中,锻炼实践应用能力,提前进入未来工作状态,为未来工作做好前提准备和积累实践经验。

  3、优化音乐教学教材内容。音乐教学的成功与优秀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只有教材内容符合教学实践,才能达到有效教学要求,其对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而言至关重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的选用应注重科学实用原则,既要与音乐专业性质相符合,又要与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相匹配。此外,由于学前教育对象都是幼儿,因此音乐教材还要突出趣味性和吸引力,难度不能过高,以免幼儿无法接受,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制定专业的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的教材内容能够更好地成为学生的辅助学习工具,让学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针对高职学生大都基础较差的情况,音乐教材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例如钢琴教学时,教师可先使用入门级教材内容,然后再循序渐进。此外钢琴更多作用是伴奏,所以教材应选择以伴奏为主更为适宜,让学生加强伴奏技术锻炼,培养音乐技能。总之,优化音乐教学教材内容至关重要,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四、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需要不断提高和发送音乐教学模式及方法。今后的音乐教学必须注重方法灵活实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打好基石。因此,要不断探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培养更多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娜.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进途径解析[J].音乐大观,2014,02:45.

  [2] 杨宏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构想与教学设计研究[J].北方音乐,2015,05:22.

  [3] 张会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44-145.

  [4] 姜娜.浅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J].黄河之声, 2017,10:34.

  [5] 王晖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 段白羽.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教书育人,2009,18:163-164.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3

  “模块化”教学是教师现场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以《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为例,以局部透视全局,通过分析设计原理、阐述实施过程、总结考评方法。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原理

  模块化教学是指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通过实施现场教学的方式,划分岗位任务,设置任务模块,培养专业技能,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课程遵循“模块驱动”设计原理,它包括“任务模块”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模块”的应用能力两部分,强调能力模块的主体地位,注重平日上课对“能力模块”的掌握程度。通过重组教学内容,综合教学目标,以相对独立且紧密联系的“任务模块”为纵线,按照序化教学流程为横线实施教学。

  二、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

  整合梳理,化繁为简,去粗取精,以模块为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紧扣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重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序化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

  (一)实施要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主体地位,理清思路,换位思考,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采用小组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观察练习法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任务去研究。

  教师应提出问题,设计任务,选择有价值、实用性强的理论知识,去粗取精,精讲多练,让学生自己思考或分组讨论,教师应积极引导,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

  (二)实施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任务模块”, 识别简谱与五线谱、识别与构成音程、识别与构成和弦、分析调式调性。每个模块产生1项任务驱动(能力模块)。每一个“任务驱动”事实上就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遵循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的驱动过程。这种模块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序化教学内容,综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完成具体任务,强化能力。

  (三)实施过程

  小组讨论法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带动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两种方法有效结合,互补共用,核心思想是调动学生勤思考、勤实践,通过各小组间的相互讨论、研习和实践,实现对教学成果的共性认识。

  1.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根据某一任务模块提出相应问题,确定小组任务,组建学习小组,教师根据模块内容制定小组任务,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对任务模块梳理、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学生的提问下结论,不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干涉,只是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整理归纳。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进行小组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相应的疑难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度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模拟实践、课堂练习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中间教师边提问、学生边思考,在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3.实施讨论和分析:教师将问题进行整合归纳,现场答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边学,边思考,边解答,教师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找寻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4.教师评价任务:教师应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给出合理性建议。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解答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高质量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效率。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优势和成效

  (一)综合教学目标: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既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针对具体能力的模块,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

  (三)序化教学过程:模块化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通过设置任务,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现场答疑,反馈评价,环环相扣,序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采用课堂讲述、实践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会学会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吴维宁在《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的过程,过程性评价能将学生引向深层动机支配下的深层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使课堂评价的主体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教师共同评价为主。

  “模块化”教学模式紧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重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序化具体任务,突出职业能力。遵循“模块驱动”原理,以“任务模块”和“能力模块”的具体要求来实施教学。细化任务驱动,更新教学手段,调动学习气氛,以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4

  目前,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是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培养出来的。从现状来看,在职前我们重视了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职后我们无论是专业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特别是大专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师都感觉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专业不错,面对幼儿能歌善舞,那就合格了。其实,我们把专业和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忽视了,就像是现在社会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一样,结果导致了除了有钱什么都缺的的令人悲哀的社会现象。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目前,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是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培养出来的,培养音乐教师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从现状来看,在职前我们重视了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职后我们无论是专业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所以,我们把专业和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忽视了,就像是现在社会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一样,结果导致了除了有钱什么都缺的的令人悲哀的社会现象。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一、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前问题浅析:

  1.教师培养目标不一致

  大专学前音乐教育培养的音乐教师是主要是面对小学和幼儿园的。但是大专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大都是专业高等音乐院校毕业而且专业不错的人才。而大学学前教育毕业的专业教师在音乐方面又不是特别出色,所以他们在工作之后主要从事了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科,比如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等的课程。从事大专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老师往往都是高师音乐院系毕业,具有较高音乐水平的,但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的人。所以,在进入高校之前,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没明确,我们已经在进入高校之前把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给生生地分离了。虽然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也开设音乐课,但是本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一定多高,而且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上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而高校音乐院系的音乐课设置和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完全是按照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设置的,他们的音乐水平相对较高。毕业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从事了纯音乐专业方面的工作,很多人则在毕业后进入了教育系统,也包括从事了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工作,但这部分人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音乐教师没有融合为一体,在工作中,各行其事,毫无联系。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以上已经提到过,当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就不重视音乐课,主要还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的专业课程,对音乐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训练时间以及训练强度就不够,加上学前教育的学生本身音乐方面的素质就不是很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偏向了文化课的发展。而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则正好相反,音乐课程安排时间多,学生训练时间多,训练强度大,文化课是大学语文、政治、英语、法学等,与学前教育的课程毫不相干。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没有哪个高校,真正的招生的时候把学前教育的考生的音乐素质看的很重,而是意思一下就行,形式上考一下,文化课过来也就录取了。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从事大专学前教育的老师,还是没法从事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合二为一的方式,音乐课只能有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来上,而他们有没有在大学的时候学过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导致了学前教育的教学和音乐教学不能向同一个目标前进的局面。

  二、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后问题浅析: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育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根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这不只是自学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职进行进修和培训。其次,作为学校,还要形成一种制度,给教师提高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许多发达国家,每隔一定的时间,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到高层次的部门进修培训,工资照发。但是在我国,只有少部分老师积极主动的有进一步深造的思想,大部分教师主观还是没有进修培训的机会,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已经足够了,在家里靠自学一些新知识、新观念,也就够教学生的了,根本没有必要费神劳力的到更高层次的部门进修、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认识教师职后培训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师进修培训的投入上没有体现,不去扶持,只是在改善硬件设备上舍得投入,比如增添教学设备,大量改建教学大楼等。1931年12月2日,创办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就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的著名论断,但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面积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繁华,人文气息、人文素养却越来越淡了。学校是有文化氛围的地方,大学是文化的象征。大学和大学教师代表的是文化,那么大学和大学教师和就必须担负起文化的传承。学无止境,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学校要给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特别是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所从事的科目,是学前教育和音乐共同发展的,是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结合,即面对大专学前教育专的学生,又面对将来祖国的花朵。职前如果没跟上,职后的进修深造如果也引不起教师个人和学校的重视,那么,我们的教育永远是滞后的,没有前途的。

  总而言之,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部门和培训环节是互相分离的。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的职前培训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任务,重视专业的学习,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职后是成人教育单位的任务,无论是专业的学习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沦为一种形式,走马观花,效果一般。这两个系统一直是互相独立的,从来没有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导致在高校和任职后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道德素养都这样那样地出现脱节现象。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把高校的师范类院系和专门搞在职教师的培训机构,比如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等的专业课程和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列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连接的大纲,形成一套体系。这样才能把教师职前和职后的知识框架搭建成网状结构,发挥知识的连续性、渐进性的特点,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为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5

  摘要:随着新课改发展需求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界人士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强。现阶段,在教育界中,各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所在,同样,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可有效促进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不断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所在,切实地提升了学前教育教学水平。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诸多优势,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美育应用的相关策略,望为相关在学前教育的工作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美育应用;策略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作的一种教学体系,该教学手法主要突出的是多种艺术形式互相融合为一体,实现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不受年龄限制,此种教学法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来学习音乐。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1.即兴创作性

  现阶段,学前教育教学中愈加重视对幼儿多方面才能的培养,而音乐教育教学更是为了有效树立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幼儿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产生即兴创作的兴趣,对幼儿唱歌及舞蹈进行有效指引,以即兴创作为前提基础,实现对自身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进行更为直观的体现,进而有效促进幼儿各项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发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

  2.参与性

  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表演者与聆听者之间产生精神的共鸣,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表演者通过音乐表达出自身的精神意愿,实现情感的抒发,而聆听者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感受表演者的精神灵魂所在,进而形成自身的感悟。因此,音乐的过程是由演奏与聆听两个部分组成,更加注重于参与的过程,表演者将自身的情感寄托于音乐之中,在表演之中传递自身情感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之中,同时突出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自身角度分析、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幼儿的音乐体验,从而完成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同时更促进了幼儿各项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的美育应用策略分析

  1.强化音乐教学师资队伍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各类院校的教学应用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过硬的音乐技能及较高的音乐素养。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工作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人员其专业素质及音乐素养相对较弱,同时缺乏一定的音乐教学技巧,另外,在教学理念上也较为落后,以致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上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不断加强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音乐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定期组织音乐教师技能培训,为音乐教师争取职称提升机会。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学前教育中的学生年龄多处于三到六岁之间,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对任何未知事物都存在好奇的心理阶段,同时也是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黄金时期,而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可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际运用中,音乐教师需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针对幼儿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摒弃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通过创新各类教育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如教师在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教师前两句从低音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到低音,然后动作是从坐在地板上,到腿屈膝、脚平放,双手从脚随歌声做出上爬动作,双手到头顶后再唱下两句,通过这样边唱边做来提升幼儿对高低音乐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即兴创作教学的开展工作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幼儿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思想会因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见解。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需注意加强幼儿们对音乐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表达幼儿对音乐的感悟,或可在此过程中改编歌词、音乐及舞蹈等来增添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幼儿们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扩散。如在对“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进行歌词改编,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理解创新歌词,为其提供想象发挥空间,并针对改编的歌词说出自己改编歌词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促使幼儿树立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还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其教育评价体系仍较为固化和死板,同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幼儿的综合成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中,应注意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创新。首先,教师需注意以审美教育为评价体系当中的核心,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文化;其次,在对幼儿表现的评价中,切勿单纯的考查其学习成果,而是应加强对幼儿创新能力、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相结合为参考的评价体系;最后,教师需加强对幼儿的表扬,运用适当的激励方式来提升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工作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满足了新时代幼儿的心理需求特点,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较好地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服务于学前教学工作,提升幼儿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有条不紊的推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共识。所以,在开展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时,不仅要对音乐知识教授提高重视,还要充分关注素质教育要求,强化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本文结合学前教育实际,探讨了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艺术教育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受到师生、家长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在学生鉴赏能力培养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一、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现状

  首先,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目标。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课程目标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现代的音乐素质需求不相符合,所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目标至关重要,即体现课程设置需要体现现代音乐教育要求,强化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其次,学生价值出现偏差。通过了解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重娱乐功能轻鉴赏功能的现象,他们热衷利用音乐缓解情绪,所以,大多数学生以追求流行歌曲为目标,对古典名曲缺乏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再次,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基础,甚至有少数学生对音乐常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保持高涨的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最后,家庭教育对音乐熏陶有所忽视。学校教育相较于家庭教育而言在音乐熏陶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父母是启蒙教师,对孩子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若父母热爱音乐,时常播放高雅音乐,长期以往,孩子也会爱上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但现实中,很多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根本没有多余时间欣赏高雅音乐,即使有部分父母热爱音乐,也仅局限于流行音乐,不利于孩子音乐素养培养。

  二、提升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对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其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对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程度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理应提高对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提高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的地位,使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首先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其次需要尊重学生个性与音乐造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音乐基础与学习能力,对音乐领悟存在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授学生唱歌技能的同时强化现代技术教学。

  (二)体现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强化知识、技能教授,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知识技能教授与传统音乐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教学过于依赖课本音乐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现代音乐教育应实施融合式教学,即在教学中融入鉴赏性与趣味性,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为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作铺垫。

  (三)以音乐鉴赏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要想促进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强化作品鉴赏,尤其要强化优秀作品鉴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新时期学前教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课堂特征进行教材调整,使教学内容与音乐鉴赏相适应。同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弥补传统教学局限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提升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四)发挥现代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不利于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所以,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师应以开阔的视野主动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制定合理科学、符合学生学习特征与需求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层次教学;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音乐鉴赏教学更具活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人格塑造、思维创新、智力发展起着关键性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设音乐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了解发现,当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所以,如何改善当前教学现状,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尹斌.论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6).

  [2]王娟娟.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7

  纵观当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迎合时代多元文化潮流,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强化课程改革与发展,不断推进高校音乐学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随着多元文化教育浪潮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逐渐渗透于各个教育领域,它既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又强调认同多种其他文化属性,作为高校学前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音乐教育,对多元文化教育做出了积极正面的回应。

  一、学前教育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与能力

  做好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工作,可确保未来师资的力量与质量,这对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再者,受多元文化教育浪潮影响,学前音乐教育目标也定位于“提升国民素养,提升人的创造性”等方面。因此,学前教育构建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在提升音乐教师素养的同时,也从源头上提升国民音乐素养。

  (二)它迎合了时代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关注文化发展,促进文化多元化已经俨然成为社会热点,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也因顺应时代发展,渗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宽广的文化视野以及其多元文化交流能力。音乐本身是一种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理应置身于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之中。学前音乐教育也应以一种全球化的文化角度审视与看待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不断充实自我。

  (三)可抢救与保护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故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特别是民间传统音乐是我国名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民族传统音乐失去耐心,不加重视,致使很多音乐艺术形式缺乏后继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旨在鼓励学生在认同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前提下,融合与学习多种其他属性音乐文化,故其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置于重要地位,这有利于抢救与保护传统音乐文化。

  (四)推动高校学前音乐教育体制和模式创新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弥补了我国高校学前音乐教育传统教学弊端,该理念的引进与普遍应用直接促使了学前音乐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优化创新,使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与风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构建使学生将音乐文化学习看做是一种独立自主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有利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理解世界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以及本民族文化,达到良好了音乐学习效果,不断提升整体音乐素养。

  二、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存问题

  (一)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高

  高校学前音乐教育的学生由于内在与外在因素无法提升音乐学习兴趣。从内部原因来讲,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注重文化知识而非音乐素养的提升,他们将过多时间花费在文化知识或缺上,而往往在音乐知识掌握,乐谱认知,乐器学习不想下苦功夫。再者,未能做到理论学习与音乐实践的一体性,音乐整体素养不高。从外部因素讲,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的缺陷,让学生积极性不足,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二)音乐课程内容单一,未凸显多元文化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师范性”特征,故在音乐课程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凸显音乐知识与技能教育,这样的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呆板,不能符合当代学前班幼儿音乐学习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高校学前教育的改革,音乐教育应更加注重多元文化渗透,促使学前音乐教育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构建既具有扎实音乐基本功,又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未来音乐教师团队。

  (三)音乐课程在开发时未考虑地方特色

  在开发音乐课程资源时,未考虑到融入地方特色是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多元文化教育浪潮的冲击下,部门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往往依存在于其他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而忽视了在课程中融入地方特色,致使许多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如我国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以欧洲音乐体系和知识为主,民族音乐文化体系尚未建立,且发展缓慢。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方面,不仅要解决多元文化教育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教育,实现二者平衡发展。

  (四)学前音乐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薄弱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趋势,这对高校学前音乐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基于多元文化教育浪潮改善与提升自我,培养自身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构建高效的学前音乐教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但当前学前音乐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教育意识,教学能力不高,技巧欠缺,不利于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将多元文化纳入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在学前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上,要注重将多元文化形式、多元文化践行方式巧妙渗透其中。首先,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音乐教学,而是融合多元文化的教育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可涉及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相关艺术形式、音乐与除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内容,这也是传递多元文化,将其他多元文化融入音乐课程设置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次,音乐课程包括作品曲目课程与音乐要素课程等。高校可单独设置与其相关的其他类课程,给予学生从各种文化视角、文化层面、文化视野理解与学习音乐文化的机会,将音乐定位于特定文化背景中进行理解与感悟,高效区分音乐作品的特性。最后,将世界优秀外来文化融入课程设置。教高校和教师都要意识到外来经典优秀音乐文化对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并引领学生在掌握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精髓。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音乐课程体系

  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着“本民族文化缺失”的重大问题,在如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很多音乐课程致力于外来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却忽视了对本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要重视与强化民族特色音乐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音乐课程体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改变“欧洲一元论”音乐教育观念,树立新的音乐教育观。转变“一元论”,使音乐教育趋向多元文化教育,继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音乐课程体系。

  (2)开设中国特色的多种文化音乐课程。在开展“中国音乐史”的前提下,增设中国乐理、中国器乐课、音乐诗词曲、音乐美术课等多类课程。当然,在传统音乐基础上,还要开设现代音乐课程,促使古典与现代音乐课程相结合。

  (3)精编基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专门课程。将优秀的多元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民族美、艺术美与思想美。

  (三)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兴趣与信心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干瘪枯燥,教学氛围沉闷无生气,学生兴趣低下的现状,因此,教师应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与信心。首先,要善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巧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声情并茂、趣味横生的学习情境是当前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引入外来优秀文化时,为了使学生全面、真实、深刻理解,可用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刺激学生感官细胞,开启学生愉快的音乐学习之旅。其次,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不同民族。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对同一类音乐文化形式认识不同,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强化理解。最后,学生亲自演示音乐文化的方式。教师可鼓励不同民族的学生积极演绎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舞,活化学习氛围,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是一项艰苦卓绝的系统工程,单纯的音乐理论教育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技能。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重视理论课程设置的同时,不放弃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学前音乐教育师范性较为突出,学生既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音乐表现技能,又要重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因此,实践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

  (2)创建多元化的音乐课程应实现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链接。促使音乐课程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从实践方面推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践行。因此,在学前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高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发现音乐美、生活美、艺术美,以便将来更好地行使音乐教育传递美的义务。

  (五)以多元文化教育为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有一批专业素质高、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高超的高校音乐教师做支持,因此,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高校应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实施音乐教师培训。高质量的培训是教师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积极为音乐教师提供进修与学习机会,并用多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培训与进修的积极性。其次,高校应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如定时举办“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讲座等,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学习借鉴。最后,为扩大音乐教师队伍,高校可从外地聘请优秀音乐教师充实本校教师队伍,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综上所述,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并掌握的一项知识技能。从教师对幼儿教育层面讲,其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其整体音乐素养直接关系着其教育水平。因此,目前进行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必要和重要。各高校应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目前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多样化途径进行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动高校学前教育音乐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人才。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8

  一、学前教育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音乐综合实践课程的呈现

  音乐综合实践课程是以音乐(舞蹈、钢琴、视唱)课程为依托,结合公立幼儿园和部分示范私立幼儿园师资水平、课程设置、运行机制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把相关的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钢琴及弹唱等内容综合引入到音乐课程教学当中来,以教学实践为载体,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以相互协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以及模拟招聘,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完善学习过程、实践内容,最终呈现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以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考核。怎样用适合的教学模式,以最稳健、最迅速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是这类课程最值得探讨的内容。与此同时,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可见学前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开始逐步扶持各类幼儿园的兴建。在这种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将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更加明确培养的学生应成为应用性人才,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纲要》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学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当中,本文依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动向,结合近几年公立幼儿园招聘的具体程序、内容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具有培养实践能力(音乐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音乐综合实践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法

  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为依托,通过引入音乐素能综合教学方法,结合幼儿园招聘的特点进行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通过指定的详细问卷及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

  第二,策略分析。针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出所在区域幼儿园的运行模式、师资情况、课程分类等。

  第三,实施阶段。经过策略分析,提炼出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总体音乐素能进行培养。

  第四,成果展示。作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总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每个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方式来汇报,包括说课、儿歌弹唱、舞蹈等等。二是参加基本功素能大赛,大赛的具体要求参照幼儿园招聘的模式设定。第五,评估。首先,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选择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从评估方式讲,可以选用现场观摩法,即终结性评估方法。从评价总体上讲,可选用自评(30%)、互评(30%)和教师评估(40%)相结合来评定学生个人成绩。其次,还要注意评估过程中的客观性。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综合教学方法对于学生音乐素能的培养具有十分明显的提高作用和应用价值。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且重要的是能把这些技能内化,并转化为外在实践的能力,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符合以上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与拓展的思考。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19

  古人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简单地说,就是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但是这样的自我安慰也是一种想象的过程,即通过某一事物对自我需求进行想象。在我们的学前教育中,让孩子进行自我想象也是一种幼儿所需要掌握的情感能力。而这样的情感能力在艺术教育中显现得特别明显,理论上,我们把这种情感体验称为“通感”。

  一、关于通感

  当我们聆听一首动听的音乐,当我们欣赏一幅精美的图画,当我们倾听一个美妙的故事时,许多生动的画面会不期而至,从而带给我们生活中无数的意外,让我们感到生命中无数的惬意,这是因为有“通感”的存在,让整个生命绽放得如此绚丽。

  (一)通感的内涵

  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某一感觉系统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不仅引起自身直接的、相应的反应,还能触发其他感觉系统共鸣的一种心理现象。从通感角度来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沟通的。在日常生活中通感也经常出现,如闻到满屋的饭菜香,即使还没有食用,就能想象出美味的佳肴;闻到沁鼻的花香,就能联想到满满的一大片花田,这就是通感。

  (二)艺术通感的内涵

  艺术通感是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指的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在创作时感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进入幼儿园,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自然.有了更多的审美感知对象。此外,幼儿的语言系统也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且视、听、触、味、嗅各感官的功能也开始得到完善。他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情感,并且也开始接触一些特意安排的艺术教育活动。

  二、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早期音乐能力的开发与发展,依赖于系统的音乐教育,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取决于成长的环境以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外界的认知是不同的,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同样,对音乐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幼儿往往需要借助自己的身体动作、语言、绘画、表情等各种感官形象个性化地自然表达出来。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幼儿韵律活动、幼儿歌唱活动、幼儿音乐节奏活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笔者将就这四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浅析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音乐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一)艺术通感在韵律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幼儿阶段已掌握了基本的走、跑、跳等动作,并喜欢随音乐做一些轻松而有节奏感的动作。翻阅幼儿艺术教育的教材,韵律活动的比例在音乐活动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如在大班上学期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在32个音乐活动中有11个活动是韵律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韵律活动?如何才能让幼儿真正地体会到韵律活动的内涵?在以往的韵律活动中,教师往往是让幼儿根据音乐自己创编各种动作,由于幼儿经验有限.经常出现动作简单、缺乏美感或创意,甚至不会创编动作等现象。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我觉得执教韵律活动的老师首先必须具有非常好的舞蹈功底和音乐感受力,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经验,充实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节奏的把握,让幼儿感觉美,发现美,体会美。并且将“通感”运用到活动中,利用图画、语言或多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多方面地感知,激发幼儿进行想象和得到情感的体验。

  如,在大班韵律活动“熊和石头人”中,在第一课时学会“熊和石头人”这首歌曲以后,第二课时重点就是玩同一个韵律游戏。

  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让幼儿感知什么地方是小朋友,什么地方是大熊,因此孩子们根据音乐能够比较好地感知,知道轻快的音乐是小朋友,重重的声音是大熊。在对第一课时进行复习后,就要和孩子们开始进行韵律活动了。

  活动过程:

  ①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②播放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自由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③教师将幼儿自主创编的动作进行整理,带领幼儿听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④分角色扮演玩游戏:熊和石头人。

  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歌词的内容呢?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回答可以做一些动作,因此有了第一部分,我唱歌,请孩子们根据我的歌声来创编动作,大家想出了很多的动作,在唱“小鸟喳喳叫”时,大多数孩子做出了小鸟飞的动作,在唱“小兔蹦蹦跳跳”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做出了小兔跳的动作。而其他的歌词孩子们也能根据歌词进行动作的创编,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语言指导和必要的动作示范,鼓励幼儿结合乐曲做出多种有趣的动作。当幼儿能够用动作表现歌词后,我就请小朋友随着音乐来进行表演,让幼儿得到听觉、动觉的刺激。最后的游戏中,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动作、姿态、表情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性质和音乐形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审美感受,反应能力、创造能力也由此能够得到提高。

  (二)艺术通感在节奏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所在。因此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艺术教材中,专门的节奏活动是不多的,但是培养和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方式多种多样,利用打击乐是非常好的表现方式。

  如在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①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教学挂图上的图谱学习相应的节奏型。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习将音乐与图谱相匹配。

  ③教师引导幼儿倾听A段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④教师请一个幼儿指图,其他幼儿拍节奏,并在A段音乐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⑤幼儿学习看指挥分声部拍节奏。

  ⑥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⑦幼儿看教师指挥,用打击乐器演奏。

  在这样的活动中,又要让幼儿学打节奏,又要让幼儿感受音乐,又要让幼儿配器演奏,如果没有其他途径的帮忙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利用了图谱,并且图谱均用了水果表示,能够更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后面的配器演奏中,不同形象水果的方式也能使幼儿借助视觉上的刺激分清自己演奏乐曲的内容。并且在活动中教师的身体动作、指挥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眼、手、身体、耳朵等感官感知并表现音乐。在活动最后,我发现,虽然幼儿既要用眼睛看,也要用耳朵听,同时还要操作手中的乐器,但是通过多种感官的运用却能让幼儿掌握得比较好。

  (三)艺术通感在歌唱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弹琴,幼儿学唱,在反复的学唱与练习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幼儿都会感觉到枯燥,幼儿的兴趣也会在一遍遍重复学唱中渐渐消失。在歌唱活动中,旋律是音乐表现情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在听音乐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旋律。不同的歌曲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如《大中国》表现的是比较振奋人心的爱国场面;《甜蜜蜜》表现的则是邻家女孩般细腻的情感。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幼儿掌握好歌曲旋律,把握好音高,往往会借助一些直观教具、图片、手指动作等来促进幼儿掌握和理解,通过建立的视觉、动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一致起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旋律感。

  如在大班音乐活动《羞答答》。

  活动过程:

  ①幼儿通过游戏理解“羞答答”的意思。

  ②幼儿学习歌曲。

  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舞表演的动作。

  ④幼儿一边演唱一边完整地做动作,表演时结合表情,与同伴做对应动作时配合默契。

  这个活动是非常清晰的,第一部分理解,第二部分学唱,第三部分创编,第四部分表演。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首先借助游戏让幼儿对活动的难点“羞答答”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唱歌并创编动作。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歌唱活动中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是仅仅让听一听、唱一唱,而是动起来,因此歌唱教学也会变得趣味盎然。

  (四)艺术通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可以使幼儿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并使他们初步养成倾听、理解、个性化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们要培养幼儿从小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及音乐听觉,使幼儿有一个艺术的头脑、一双音乐的耳朵、一颗美好的心灵。

  作为一个一线的幼儿教师,我觉得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最难上的,因为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理解音乐之中的内涵,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借助幼儿的各种感官(动作、视觉等)来一起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大班音乐《森吉德玛》表现的是草原上的宁静悠远和欢腾热烈两种不同的意境。

  活动过程:

  ①幼儿边倾听音乐,边观看图片。

  ②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③教师配乐诗朗诵。

  ④幼儿根据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创编简单的动作,随音乐即兴起舞。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通感是体现得最明显的。从活动过程里可以看到,在每个环节中,视觉、听觉、动觉都很好地有效运用了。在第一环节中,通过结合图片倾听音乐的方式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视觉刺激,从而更好地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情感色彩,发现两个段落的区别。在第三环节中,两种声音的听觉感受又给幼儿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感受。而第四环节则是幼儿对音乐感受力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而在音乐的教学中,我想,上好一次音乐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通感”,让音乐打开所有孩子的心灵。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篇20

  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时开展音乐教学,在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可以陶冶其情操,培养儿童感受美的能力。学前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遴选出蕴含丰富音乐教育内涵的教学材料,以定位音乐教育的方向。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学前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在儿童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引入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同时树立传承民族传统音乐的责任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音乐教育的工作质量。

  一、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

  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民族传统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情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历史悠久、音乐元素丰富,拥有不可割断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音乐文化进入我国以后,流行音乐迅猛发展,我国民族传统音乐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存在感日渐降低。由于当时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尚未完善、教育理念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空间,阻碍了其传承和发展。当前我国大多学前教育机构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西方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并未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与传播,从而减少了儿童接触民族传统音乐的机会。与此同时,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审美心理。此外,我国现有的民族传统音乐教材并不适用于儿童学前音乐教育。教材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传统音乐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网络和电子音像制品逐渐普及,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听视野。然而在新生代歌手中致力于演唱民族传统音乐者凤毛麟角,每年问世的大量音乐作品中,民族传统音乐类型稀少。如果不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予以充分的重视,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民族传统音乐这项源远流长的宝贵文化遗产将会逐步消失。因此,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音乐现状严峻、不容乐观。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是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将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切实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音乐在风格与内涵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突出的优点。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优秀元素引入教学,才能使儿童学前音乐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将传统民族文化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儿童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是保证学前音乐教育效果与质量的必要手段。在选择音乐教材与教学内容时,儿童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到音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艺术性及思想性等,必须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优势,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作为学前教育的切入点,深化课程改革,这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还能开阔儿童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民族意识,激发儿童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与兴趣。儿童学前教育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教学阶段,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材料,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积极地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引入民族传统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统一学前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这可以有效地传承民族传统音乐,实现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和促进民族传统音乐再发展的双重目的。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引入民族传统音乐意义重大。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有助于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再发展

  民族传统音乐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音乐全面发展与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已成为民族音乐再发展的新形式与新机会,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因此,明确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是民族传统音乐取得发展与壮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来说,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民族传统音乐才能保持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的结合,是民族传统音乐十分重要的发展手段与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结合存在的问题

  学前音乐教育结合民族传统音乐,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但现阶段,在二者的结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教学师资与配套设备不完善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学前音乐教学无法广泛开展与民族传统音乐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现阶段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缺乏必要的专业音乐教学设备,没有配备拥有专业教学资格的教师,使民族传统音乐无法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获得深入的开展和良好传承,这阻碍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高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必须首先配备专业教学设备及高素质的师资。

  2、教学模式陈旧

  在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课堂中,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歌唱与舞蹈等形式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没有丰富乐器与乐理等音乐基础性教育形式,导致儿童对乐理等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儿童学前教育中与民族传统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较少,这制约了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3、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大多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局限于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简单复制与借鉴,过于生搬硬套,缺乏符合时代特点的创新内容,从而无法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优秀元素准确传达给儿童。民族传统音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追求,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思想精髓。儿童受年龄与实际能力的限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前教育时,没有针对儿童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仅将民族传统音乐的表象传达给他们,容易导致其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4、学前教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音乐缺乏重视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与外来流行文化的作用下,民族传统音乐的比重逐渐减少,媒体大多选择流行音乐作为传播的素材。学前教育工作者也会在音乐教学中选择我国港台地区以及欧美等地的儿歌作为教学材料。一些媒体与教育工作者缺乏对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视,导致儿童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缺乏认知。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对策

  针对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学前教育质量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1、优化师资队伍

  传承民族传统音乐与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离不开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优化学前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其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师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打下基础。

  2、创新教学教材

  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原有音乐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改编教材,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以激发儿童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创新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教材,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儿童的民族音乐意识,调动其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增加民族传统音乐欣赏课程,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各方面,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其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与此同时,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改编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歌曲,将其引入音乐课堂,以增强儿童的民族意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角色,必须发自内心地欣赏民族传统音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播民族传统音乐,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收集资料,在为儿童介绍民族传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以音乐作品中蕴藏的历史典故与使用的民族特色乐器吸引儿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激发其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兴趣,进而爱上民族传统音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民族传统音乐可以为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分析和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将其与学前音乐教育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论文03-15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的论文06-01

音乐教育学论文08-20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06-17

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论文08-23

音乐教育与智力开放时差异-音乐教育研究论文08-19

学前教育论文(精选6篇)02-22

音乐教育下哲学基础论文06-21

音乐教育的毕业论文12-31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