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尧头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时间:2020-09-06 09:24:0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尧头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毕业论文


浅谈尧头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谢 菲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陶瓷作为1种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澄城尧头陶瓷以其悠久的烧造历史、丰富的品种和特有的平民气质代表着千年不熄的黄河文化。本文对澄城尧头文化的保护、利用以及开发上做出1些探讨,希望通过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澄城尧头陶瓷,了解澄城尧头文化,将这1民族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关键字:澄城尧头窑   民间艺术   遗产保护   文化传播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7)05-00071-02

 

引言

公元2003年,对于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南侧山区的1个小镇来说是遗憾的1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民窑中最杰出的代表之1——澄城尧头窑结束了那曾经的辉煌。自宋代以来燃烧了近千余年的窑火在这1刻熄灭。

 1、悠久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尧头镇位于关中东部的澄城县西南,与白水、蒲城两县接邻。通过现存的遗迹推断,历史上关中东部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正是以尧头镇为中心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头镇原以瓷窑密集为由名为“窑头镇”,后因古圣之“尧”与“窑”同音,而最终将这个被赋予浓厚文化内涵的称谓留传至今。而关于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朝县志,澄城“瓷砂始于唐”。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尧头镇的烧瓷业已发展到兴盛阶段,民国105年《澄城县志》记述,“境内工艺不兴,无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余皆寻常日用之物……旧有40余家,民国105年时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窑”,当时的出产数为“每窑约310余串,每年约售钱万余串”。由于长期以来这个大型民窑不为古陶瓷研究界所知,从未列入中国陶瓷史。尧头窑场的历史也就无人考证了。值得欣喜的是据当地人称,在现在的挖掘中发现了更早的年号和人名,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虽然这些资料还有待于进1步考证,但由此发现尧头窑历史的古老也可见1斑,同样它在民间艺术的挖掘及考古学的研究中也是具有相当价值的。

作为纯正的'民间艺术,尧头窑体现了最本源的文化。“秋收不秋收,等到5月2106,此日只要滴1点,快到尧头买大碗。”流传至今的民谣表达了旧时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及尧头陶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尧头窑曾经的辉煌及在历史的演变中所承载的不只是简单的烧制这1工作程序,而已经被人们逐渐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人文精神。

尧头窑的陶瓷以民用粗瓷见长,较同期的官窑产品少了些许的精细与考究。这种来自民间的手工艺人更能随心所欲的表现出最底层百姓生活的淳朴之美。于是粗犷的线条、夸张的造型、酣畅的笔墨行走于泥土与火焰之间,创造出今天这1个个洒脱随意、充满生命力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他们是简单的容器或量器还不如说它们是1种知足常乐的朴素生活态度的写照。

初识尧头陶瓷,无论是粗瓷还是青花瓷,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它的朴实与豪放。素有“纯正的土瓷、地道的黑珍珠”美誉的尧头陶瓷以其简洁无华的造型、1黑到底的纯粹、信手勾画的随意给人的直观感受令许多精细彩瓷黯然失色。正如中国画那简明的黑白对比,单纯却不失稳重,富于装饰的纹样吸收了了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的诸多艺术元素,或惟妙惟肖,或酣畅淋漓,夸张变形却不娇柔做作,生活中1花1木,憧憬中的1点1滴都从艺人的心中化做1把把刻刀留在了这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尧头陶瓷上。这种心中之美的自然流露也正是尧头陶瓷的魅力所在。并且正因为此些尧头窑才有了其独有的文化地位及价值。

2、尧头文化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现状

[1]   

【浅谈尧头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文章:

1.文化与文化载体之浅谈

2.浅谈窑洞文化与陕北文化的关系

3.浅谈文化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4.浅谈文化与设计的回归

5.浅谈中国的文化与情感

6.浅谈疲惫与休息的文化

7.浅谈北朝文化与文学

8.浅谈我国民俗文化的保护

9.浅谈山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