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2 17:10:4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6篇)

  导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迎借鉴!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6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1

  【摘 要】

  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奇·福禄贝尔认为:幼儿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开始的时期,对于发展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每个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不同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应。《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人才的成长固然离不开智力的开发,但是,影响成才的并不完全是智力因素,个性品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将来事业的成就。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个性及幼儿个性 幼儿的良好个性 巴学园 幼儿园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

  一、绪论

  经过在幼儿园两周的保育实习,对幼儿园大致的教育、保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性认识。

  当今多数的幼儿园,毋庸置疑地成了“寄存”幼儿的场所。幼儿园本应是孩子的乐园,但是引导幼儿个性的发展成了幼教界的奢侈品。集体化教育的快捷便利似乎颇受各个幼儿园的欢迎。面对渐渐被抹杀掉的幼儿个性,我对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进行了研究。

  对本研究,我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访谈的方法。

  二、本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集体教育为主,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比如: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缺乏过程与目标意识;只关注幼儿表面的兴趣,难以提升幼儿真正的兴趣;只关注幼儿动手的能力,而忽视幼儿思维的参与;处理不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影响幼儿主体的发展。

  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教学被看作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义为“发展儿童的熟悉能力,用系统的基本知识武装他们,按《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过程”。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熟悉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由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0年代以来,人们对个别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能力大小、强弱的差异及个性差异,发展为发展速度、认知结构特点的差异。这使人们熟悉到,要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进度和特点。这种新的教学观、个别差异观,帮助我们熟悉到了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主动性发挥的局限性。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之引入幼儿园,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作业教学的引入幼儿园,对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发展他们的熟悉活动、教他们学会遵从成人的指示,从而做好儿童的入学预备,的确起过良好影响,作业教学在历史上的这一进步作用是应予以肯定的。今天我们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盘否定其存在价值。尤其是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有着比较丰富的集体教学经验,让她们用其他教学形式来完全代替集体教学,是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集体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在认清其局限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其优越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保育实习期间,有这样的三个“问题儿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为靠近他们,我才真正感受到现在幼儿园体制的缺陷——用同一把钥匙是打不开所有儿童的心门的。

  乐乐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小伙伴们不喜欢和她玩,老师也放任自由。于是,她乘上手工课的时候自己偷偷躲在顶楼玩娃娃家。对于这样的特殊儿童,作为教师,应该多给予关心,满足她对爱的需求。

  锐锐因为过于成人化的外在引起我的注意。平时显得孤僻,冷漠。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与老师斗智斗勇的坏孩子”。有一次,保育员给小朋友们梳头的时候,木梳掉在地上。经过的幼儿没有一个意识到,只有锐锐经过的时候顺手捡了起来。当时,我就觉得其实他的本质并不坏,偷玩具的行为只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另外,我发现全班小孩都有全家福,唯独锐锐的全家福上只有他和妈妈。所以,小孩子的心理发展缺陷也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可是又有谁真正地去了解过他的成长了呢?

  浩然因为没有良好的午睡的习惯,几乎天天要被老师批评。这天他被罚不准起床,我走过去问他:“你为什么今天又没有睡觉?”他告诉我,他睡不着。我就告诉他,那么从明天开始把眼睛闭起来假装睡。他答应了我。第二天果然见效,他不仅没有被老师批评,而且真的睡着了。由此我感慨,幼儿是需要你用心交流的。并且,集体午睡这样的规定,也是不够人性化的。

  幼儿园一个班级平均有三十个孩子,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可是在平时又有多少幼儿是真正被关心的呢?有多少幼儿的心理是真正被了解过的呢?我所耳闻的是老师声嘶力竭的指令声。“杀鸡儆猴”也成了幼儿园教师普遍采取的措施,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呢?幼儿的天性就这样一点一点葬送在集体化的教育中。我们不是生产的流水线,所缔造的不是统一规格的灵魂。

  因为看了一部叫《小人国》的纪录片,我对“巴学园”这个名词产生兴趣。

  一本名叫《窗边的小豆豆》的书在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被悄悄地翻译成中文,那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译本,但是有幸读到过它的人都曾被深深地惊喜和感动——居然有那样一座由六节车厢组成的“巴学园”,学生们每天带着“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饭菜当做午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心情自由选择要上的课程,还有跳着校长发明的韵律操,晚上在学校礼堂里露营,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小豆豆啊!多年后,重新被引进出版的“小豆豆”不知不觉地爬到了畅销书榜的前列,并且两年来一直旺销,至今势头不减。这个日本小女孩的成长故事不仅再次紧紧抓住了中国孩子们的眼睛,也俘获着更多的成年人的心。

  中国的孩子很辛苦,世界上都承认,早在我们当孩子的80年代,减负的论调就已经多有谈及了,快三十年过去了,减负的后果还是应了人们当时的一句玩笑话——“减负之后,还是正”,我们的下一代还是没有能轻松快乐地成长起来。所以,看过《窗边的小豆豆》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真想在现实的“巴学园”里学习生活,遇到一位像小林宗作一样的校长。这本讲述黑柳彻子童年真实经历的作品对于今天的教育体制与环境下的孩子来说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他们热切地关注着小豆豆的故事,好奇地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送我去这样的学校?孩子们也许无法理解,其实学校本身没有什么神奇之处(除了校舍是由六节车厢组成的这一点),创造奇迹的是小林校长和像小豆豆的妈妈一样的父母们。他们抱持着最为真挚和宽容的心,成为孩子们童真的守夜人,在深沉的暗夜之中,为孩子们点亮前行中光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窗边的小豆豆》再次被引进出版正是在召唤一种“儿童本位”教育精神的回归,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自我成长,而非一种在长辈规划下的“被成长”。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做那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塞林格描绘的场景一样:所有的孩子们生来就该在一大片麦地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和玩耍……但是,当他们一不小心,当他们终于要“没办法小心地”临近悬崖边缘、面临某种掉落下去的危险——“我”就愿是麦田里永恒的守望者,一次次地伸出手臂、一次次地拦住他们。

  如果说《窗边的小豆豆》在召唤着一种“儿童本位”的教育精神的回归,那么手头这本刚刚出版的《我亲爱的甜橙树》则是在宣扬着一种“童心回归”的互动理念,当孩子们在麦地中奔跑玩耍,作为家长的你,不要孤独地做个守望者,不妨忘掉自己已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年人,此时让童心得以回归,尽情地参与到他们的奔跑和玩耍中来,让他们真心觉得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是他们的伙伴。就像书中的那棵总是倾听主人公泽泽说话的甜橙树,和那个把泽泽当做朋友一样的葡萄牙人,在他们的心中,泽泽并非是满脑子恶作剧的坏孩子,他内心生长着最难能可贵的善良的种子——因为圣诞节受不了爸爸失业后的悲凉的眼神而去街上擦鞋只为了给爸爸买一包香烟使爸爸高兴起来;班主任长得不美,别的老师有花收,而她没有,泽泽没有钱就从花店偷花送给老师;泽泽还喜欢逃课,常和一个卖艺人一起卖唱,只为每次能够从艺人那里得到一张歌谱,送给爱护他的姐姐……在艰难的生活面前,甜橙树和葡萄牙人成了泽泽生命中守望相助的伙伴,他们没有给予泽泽什么实际的物质的支持,但足以让在泽泽快乐地忘却生活的艰辛,因为他们给予泽泽的是一种可贵的交流、一种倾诉,一份能够忘却孤独的友情,这比优越的生活更让这个孩子感到快乐。所以,我知道了为什么当小说写到甜橙树被砍伐、葡萄牙人死于车祸时,所有读到这里的人会痛哭流涕,他们是为死者而哭,更是为活着的人而哭——为泽泽而哭,他们离开后,还会不会有人这样温柔地对待这个可爱的男孩呢?与他一起聊心事,带着他去兜风,在他生病时,为他送来温暖……这个故事在作者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心中酝酿了整整42年,最后用12天的时间写成。与黑柳彻子一样,这个故事有着作者童年的印记,这既是献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也是时过境迁后,一封写给每个童年已逝的成年人的书信,它以孩子的视角带着每一个成年人回味着逝去童年的阵痛、忧伤,还有甜蜜,也许你是幸运的,曾有一棵树、有一个人走进你童年的岁月,将这些阵痛得以过滤,忧伤得以抚平,甜蜜得以分享,实现一种真正完美的成长!如果你已为人父、为人母,如果你有幸也读到这个故事,不妨从今天开始,让童心重新回归到你的心里,和孩子一起成!

  无论是小豆豆还是泽泽,无论是巴学园还是甜橙树,两部来自不同地域、风格决然不同的作品,在有意思的讲述中向我们每个正在童年或童年已逝的人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无论何时,在内心的深处,我们都要留下那么一点温柔的空间,让童心得以安然地安放!

  李跃儿创办的巴学园受的是黑柳彻子的影响,提出“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简短的话,却道出一番真理。我们的幼儿园应该去适应儿童,并且是适应每一个儿童。幼儿园应该实行小班制教育,幼儿多则不易被重视。巴学园式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虽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但是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撒手。教师应该隐形地把握好尺度。每一天,抽出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幼儿交流。面对问题儿童,也要现实出足够的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本质,再去评价幼儿的行为。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游戏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自发游戏,尊重幼儿的自发探索过程。《纲要》中指出,孩子是通过游戏及其一日活动来学习的,尤其是游戏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同时,很多幼儿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是通过集体活动教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并在一次次的个性化创新活动中获得巩固和发展,成为稳定的品质。其实,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可以在一日活动细节中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时,教师所要做的是积极的关注和采取适当的态度呵护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行为,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遏制。

  倾听孩子的声音,有时候,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象上述案例中那样能让人直接看出其探索过程。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是不计后果的,甚至能造成破坏性。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孩子的行为表面直接作出判断,而应该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和思考过程,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引导孩子的思考。《纲要》中指出,教师的角色定位不但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还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但自身要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全过程,善于从细节中正确把握教育契机。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在每一个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细节,学会在过程中思考,从而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

  孩子个性发展是在其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只有在天性的展现中我们才能把握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而孩子的天性更多体现在一个个生活细节和各种自发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幼儿生活过程,关注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除了幼儿园本身需要改革之外,家长的传统思想也应该解放。我想,即便现在创办了许多所巴学园式的幼儿园,硬件软件条件都很充沛,有许多家长还是不愿意选择这种新式的教育方法。有许多家长不能够接受孩子玩沙坑的时候把手和衣服弄脏。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学前教育,我们就有义务把这种巴学园的思想广泛传播,让大众对其了解、接受。坚持以下理念:

  1 以幼儿为本,注重幼儿个性培养。

  2 营造和谐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3 创新活动,拓展个性教育的空间。

  4 发展特长展示个性风采。

  5 开展个性化教育,优化发展幼儿个性。

  6 在民主、和谐、自由的宽松环境里,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结论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幼儿园是一个提供各种各样鞋的场所,而不是一个托管所。提倡巴学园式的个性化教育是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不要让传统的集体化教育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包括幼儿人格品德的发展,也与个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孩子的每一个时刻都应该被关注。

  参考文献

  [1]叶奕乾, 孔克勒. 个性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2

  摘要:学前教育对于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他们可以提前得到某些方面的培训,开发他们的智力。然而放眼我国,目前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几率极小,在茫茫众儿童之中,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弱势群体。教育上比别人落后了好几年,以致很多潜力没有被及时发掘。正因如此,很多千里马式的儿童却并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影响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迁移状况、婚姻状况等,因此,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迁移状况

  引言

  学龄前阶段是每一位儿童的黄金时段,是激发他们内在潜能、开拓大脑功能的黄金期。孩子此时心灵纯净、天真无邪,接受事物往往可以高速度高质量。这一时期利用好了将大有裨益。此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必须的,比如,可以让他们学习唐诗宋词、读经典书籍、发展一门特殊的技能等等。如不进行学前教育,势必使儿童起步更晚,发展更慢。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已是燃眉之急。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世界之大,总有更好的地方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去。为了生计,多少父母选择了背井离乡,去另外一个城市打拼。这便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相比而言,幸运的孩子被父母带走,同去外地,彼此相见不曾是梦,他们成为了流动儿童;不幸运的是那些被留在了老家,孤苦伶仃,盼星星盼月亮,多少年都见不到父母的,这便是留守儿童。国家前几年实行了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一、何为流动儿童与学前教育

  (一)何为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早在15岁之前就随父母迁至异地,户口仍为出生所在地。如此一来,他们并不能像迁移地儿童一样享受地方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据统计,2013年流动儿童规模比2005年同比增加41.37%,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是一个极度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一直被社会排斥着,亟须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何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即为学龄前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灵活且快,是开发儿童脑力的关键时刻。天才的形成,往往与这个时期适时正确的.引导大有关系。老师或家长可以对儿童进行多方面诱导,以激发他们大脑的无限潜能,提前激活他们的水平。聪明的有智慧的家长,大多数都会紧把这个时期,督促引导学生,无限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二、现存状况

  据统计,迁移人群中迁移方向大多是由农村到城市,且农民工居多。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家庭,离开祖籍不远千里去拼搏,且这几年数量每每增多。每五个城市儿童中就大概有一个来自农村的流动儿童,可想而知,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流动儿童。其实,也存在城市向农村、城市向城市迁移的情况,这里面就不乏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有涵养的人物。另外发现,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学前教育,这部分父母往往阅历丰富,有独到的见解,能为孩子的教育时时刻刻去着想;还有,迁移到省内的往往比迁移到省外的家庭儿童更容易接受学前教育,迁移到省外必定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户籍未变但人却进入另一个省,这样一来迁移地政府便不会让其享受免费教育,所以不难想象,迁移到省外的流动儿童想要得到学前教育实非易事。

  三、现存状况原因分析

  (一)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家庭迫于经济压力或者工作需求,不得不迁移外地,其中家庭经济背景贫困还是占大多数。人人都有上进心,总想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会起身去更大的城市、更繁华的地界。这里会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给予他们以心灵的抚慰。

  (二)我国国情

  我国现存国情为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落后;城市地区发达,农村地区落后,这就引起了很多打工一族的游离迁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少有年轻一代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务农,相反,他们纷纷外出,以求更多钱财,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迁移人口的增多及流动儿童数量的上升。

  (三)教育体制的缺陷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只对本地儿童履行免费教育的义务,而对户口为外地的流动儿童则受到跨域户籍的限制,导致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四、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影响

  据一项调查显示,迁移人口当中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更少,可能因为农村家长思想觉悟较低,文化水平不够,故而没有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可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比男儿童少得多。从一个省迁移到另一个省的儿童比在同一个省内迁移的儿童更易接受到学前教育,原因可想而知,某些体制的限制导致外省的儿童并不能随心所愿地在迁移地接受学前教育。能够知道为子女教育积极筹划存钱的父母,其教育的流动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几率往往更大。这主要与父母的素质涵养有关,这些父母常常有预见性,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种教育。最后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也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些父母大都是高学历群体,他们有素质、有涵养,可以以自己接受教育的过去来启发如今对孩子的教育,从而让孩子更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五、建议

  (一)国家修改完善相应政策

  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严重阻碍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选择,尤其是跨省流动的儿童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扶持,被教育拒之门外。国家曾搞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认为,有关政策还有必要继续修正和完善,譬如针对跨省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针对户籍难以变动的问题等等。只有国家做出引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格局。

  (二)政府积极行动

  如果说国家是事件的引领者,那么政府就是事件的实行者,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与政府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可以扩建幼儿园,以期收纳更多的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持平等态度,从思想上纠正对流动儿童的排斥。另外,政府可以统计流动儿童的多少,让他们办临时户口,并积极容纳有临时户口的流动儿童。政府也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以使更多农村儿童在本地接受教育,而不会像在迁移地那样无助。

  (三)家长提高自己、积极督促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要尽量少搬迁,非到迫不得已不要迁居异地;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文化水平,从自身去真切地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再有,家长要合理规划、积极存钱,有条不紊地为孩子的教育打算好每一步。

  (四)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对流动儿童关注度不够,导致他们在社会愈加没有地位,愈加难以上学。我们必须要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流动儿童,了解流动儿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爱流动儿童的良好风气。这样将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他们值得被关注,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六、结论

  学龄前阶段是每一位儿童的黄金时段,这一时期学习效率极高,因此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些儿童是社会所必需的一个群体,是祖国的花朵,其中也不乏天资聪颖的孩童,他们的才华没有理由被埋没,本应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奈何于家庭的迁移,让实现读书梦变得难上加难。笔者认为,流动儿童需要被重视,关爱流动儿童已迫在眉睫。为此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国家修正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政府积极行动引导;家长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督促孩子;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相信做好以上几方面后,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则不会再难。

  参考文献:

  [1]邢芸, 胡咏梅. 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的影响[J]. 教育与经济, 2015(3):6.

  [2]王翔君. 流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社会工作干预——以"金种子"项目为例[D]. 苏州大学.

  [3]郭明超. 长春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

  [4]王东平.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5]遆昶颖.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平性个案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0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3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除了注重专业知识教学外,还理应强化专业技能教学。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做好实训室建设对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

  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必须联系幼儿园教学实践,探讨学前教学专业的教育现状,强化专业实训室建设,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如此方可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稳步发展。

  1实训室建设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幼儿园发展需求,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1]。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课内外训练,建立实训室,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在学前教育迎来春天之后,很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学校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校在一开始,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师资源匮乏,也没有很好建立实训室,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技能。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推进,人们对学前教育越加重视,学校也紧随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加大了资金投入,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得到了逐步完善。就现有的学前教育发展来看,实训室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不仅实验实训场地大,且种类多。基本都设有钢琴及电子琴教室、婴幼儿活动观察室、幼儿活动模拟室、亲子活动模拟室。同时,学前实训室还有蒙台梭利工作模拟室、奥乐夫音乐教室、卫生模拟保健室等,基本可以满足学前教育的教学需要。但是,从整体来看,为更好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训室建设中还需继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多功能厅、微格教室、幼儿园教学模拟室等。

  2实训室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实训室建设仍面临三方面的困境:一是在实训室建设中,实训教材种类还需继续完善,教学内容有待更新。二是实训室制度有待完善。总管现阶段的实训室制度建设,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对于实训室使用时间等使用细节还需继续完善。三是,未能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大部分实训室仅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完成课程大纲规定的实训内容,内容形式过于统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探索能力。为此,在实训室建设中,还需做好实训室使用制度的完善,加强与幼儿的联系,充分发挥实训室作用[2]。针对当前实训室建设面临的困境,必须对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都要提起重视,补充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加强与幼儿园的交流合作,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3实训室建设改革思路

  3.1建立模拟室,强化技能训练

  在实训室建设中,应加强技能训练,为此,模拟室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3]。建立模拟活动室,实施模拟教学,模拟工作岗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中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模拟室的建立让学生处于一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利用模拟室中真实的教具、环境、教材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不仅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技能。在模拟室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明确任务要求,分析并确定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准备模拟教学所需的教玩具材料。在接下来的模拟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自主探索,教师根据每组模拟操作情况对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加入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不足并改正。通过这样的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和配备,发挥实训室作用

  在实训室建设中,不仅要及时完善硬件设施,更要立足于教学需要,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利用各实训室的硬件设备,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需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在校内的学前教育中,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以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为主要助力,为此,需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如规定实训室开放使用时间、填写实训室使用情况登记、建立器材设备档案、对数码钢琴实训室等大型器材室实施定时检查管理等,确保实训室的正常使用。二是在实训室建设中,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便利,在绘画室、手工制作室等实训场所将教学设备及制作材料准备齐全,如配备制作工具、不同类型纸张等。三是要注意利用微格训练室,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如借助情景模拟、过程记录等方式,在反馈原理的基础上,完善教学活动,做好教学评价,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3.3建立多功能厅,展示专业技能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舞台让学生展示专业技能,因此,多功能厅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4]。建立多功能厅,发挥其多样性功能,组织学生演出活动,组织专业培训活动等,让学生通过现代化的教育设备汇报专业演出,展示专业技能和才华,提升学生弹唱说跳等基本功。同时,为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还需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与合作,邀请幼儿园教师到学校多功能厅作报告,向幼儿园输送优秀的见习学生,让学生积累专业经验,提升其实践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与学校附近的幼儿园联合办学,定时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到幼儿园教学模拟室来上课,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下练习教学能力。

  4结语

  在学前教育中,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必须做好实训室建设,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健全实训室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合作,优化教师资源,校内校外相结合,培养全面性的幼儿教师人才,更好服务于学前教育。

  作者:吴锦红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赵丽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胡秋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D].厦门大学,2013.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4

  摘要: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视唱练耳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我们理解其他课程,作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基础课程帮助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它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的一门必修课。有音乐,声乐,钢琴,视唱练耳,舞蹈,儿童歌曲创作诸多内容进行培训和教育。其他学科是在乐理视唱练耳的基础上创作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视唱练耳训练,认识到视唱练耳训练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练耳;重要性

  学前教育以培养幼儿优秀的人才、幼儿园的教育和专业的兴趣为基本目标。为了提高幼儿园儿童的整体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音乐素养,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建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钢琴伴奏和练耳基本的声乐、节奏和舞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现力,完善音乐教育是为以后的教学准备起到关键作用。视听练耳和音乐基础理论运用写作,唱歌等基本练习手段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节奏,联想和回忆相关元素,提高对音乐乐谱和丰富的音乐词汇的掌握。视听练耳训练包括:听觉训练、节奏和音乐实践训练。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要通过合理练习方式来进行,这些教育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一、视唱练耳课程

  视唱练耳一般分为视唱、听觉训练。视唱就是指利用看到的乐谱来进行音乐的演奏。对于乐谱的具体知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针对于表演的具体内容需要有专业性的表现,所要到达的标准也是有相对应的要求。练耳就是指训练听力、练习听觉,通常情况下就是需要学生不断聆听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并且能够辨识出相应的节奏和和弦等基本构成要素[1]。同时,不同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相同,因而辨识音对于学生来讲是练耳练习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基础要素的学习是音乐学习的关键也是基础,视唱练耳的训练和学习就是在进行音乐基础的学习,而且视唱练耳的学习既能够便于理解和学习其他音乐课程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当前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理解和学习,造成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把握不牢,进而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视唱练耳对乐理课程的影响

  音乐被称为音乐理论。它包括基本理论、阅读谱、和弦、音程、节奏等。也有如和声、旋律,复调等比较复杂的理论。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最基本一个部分,被称为:基本音乐理论[2]。学前教育专业基础音乐理论课程相比专业音乐比较简单,一些重要的章节一般没有再进行深入专业分析和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将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基础理论课结束之后进入学习。视唱练耳课程的设置时间相对很短。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学到了最挤出的音乐知识,无论多么简单的视唱练耳音乐或是复杂的音乐理论,必须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相符合。然后在通过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灵活运用,提升音乐素质,视唱练耳为其他音乐课程提供了理论前提。而且基本乐理对视唱练耳学习起了主导作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育和学习为声乐教育和学习起到一定的基础性作用。视唱练耳练习有利于对旋律、节奏的把握,同时有利与提高听辨能力和读谱能力,最终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创作和演奏能力的提升和整体的乐队配合。一般来说,识谱学习和训练是音乐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和学习,学生识谱能力有了提升,达到能够直接唱谱的状态。学生对节奏和旋律的把握可以在视唱练耳的训练和学习中得到提高,这一过程针对节奏感不好的学生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在声乐学习中,伴随着适当的伴奏,直接影响着歌唱的表现。在视唱练耳训练,学生的听力变得敏感,直接有助于学习声乐演唱与伴奏的融合。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分析,歌曲的能力和创造力。

  三、视唱练耳对钢琴基础的影响

  钢琴的学习离不开对乐谱的学习。学习乐谱是学习钢琴的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老师教学生进行钢琴练习时经常会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乐谱,手指接触琴键。这样是标准的演奏程序,但是在眼睛不能准确看到琴键的具体情况时,就需要学生自己依靠自己的耳朵分辨所弹的内容与乐谱上的内容是不是相同。在演奏钢琴的学习中不断缩短对乐谱的依赖,减少对乐谱的熟悉过程,进而加快了钢琴的学习进度[3]。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课程的内容,就主要培养学生对于乐谱的听辨能力。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中不同要素的记忆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练耳课程的学习对于钢琴演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钢琴演奏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急缓和强弱,让学生能够更好得把握节奏。在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默契程度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乐谱的听辨能力,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钢琴演奏本身上,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同时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也使得学生对于乐谱听辨能力的训练有了更好的把握。

  四、视唱练耳对儿歌教学的影响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问题,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声乐学习之外还要学习一些儿童歌曲。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要进行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内容也是与学龄前儿童相关。所以在进行教育活动是就要更多地选择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简单旋律的歌曲。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设置的旋律明快的歌曲对于传统的声乐教学是一种弥补和完善。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对儿歌的学习训练是与今后的工作内容充分接轨。

  五、视唱练耳对儿歌创作的影响

  儿歌的创作也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必修课之一。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二者融合创造出儿歌。它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歌的特点就在于对儿童心理和儿童特点的把握,一般来说,儿歌的内容要尽量浅显、节奏要尽量明快、旋律一般要简单一点。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一般要考虑儿歌的风格,加入活泼的元素进行创作。视唱练耳课程对于儿歌创作起了基础作用,是儿歌创作的前提条件。视听练耳有利于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学生听辨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儿歌创作之前,针对儿歌创作必须具有的创作要素都要完备,集体就是对于内容的创作以及对于旋律和节奏的把握。这些儿歌创作的基础元素一旦完备,儿歌创作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通常情况下对于儿童歌曲的选择不要以为选择相同风格的儿歌,同时要兼顾其他形式的歌曲。在儿歌创造过程里选择不同风格的儿歌来进行学习和创造,要提升边弹边唱的能力。

  六、视唱练耳对即兴伴奏的影响

  即兴是指演奏者在完全没有任何其前期准备下进行的演奏状态。即兴伴奏就是进行临时组建旋律和和声来进行的没有演奏乐谱的创作形式[4]。利用一些辅助乐器进行演奏就使要求伴奏者能够对于琴键和乐谱有相当熟练的把握,根据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伴奏旋律和节奏,同时要依靠伴奏旋律的改变迅速模式出横隔即兴伴奏所要表现出来的风格和特点,利用一些结构的调整和内容的改变进而表现出作品的艺术性。在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的训练和学习能够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和能力。在通常情况下视唱练耳训练和学习中,掌握节奏对于整个即兴伴奏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关系,节奏掌握有利于整个即兴伴奏的结构和整体脉络的进行。一般在对于一些歌曲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根据原有的风格塑造进行节奏的选定,不一样的伴奏需要不同的节奏风格来表现不同的风格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感受,另一方面就是在视唱练耳的练习和学习中,要培养自己对于声乐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感受,要促进听辨能力的敏感度的提升。最后是调式与调性的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的练习还会加入调式调性的乐曲的训练。即兴伴奏的过程当中由于要接触不同调式调性乐曲的伴奏,所以就在实践练习中得到了不同调式调性乐曲能力的提升。视唱练耳的学习在即兴伴奏当中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视唱练耳的有效学习,在即兴伴奏活动中具有引导作用。如果将这两方面的练习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地实践学习和训练,就会使即兴伴奏能力得到提高。

  七、视唱练耳对舞蹈课程的影响

  视唱练耳课程全面的训练了学生的视唱,听辨能力,音乐的鉴赏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对音乐的感知,表达以及欣赏。这样的能力对于舞蹈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在舞蹈学习中会需要学生对于节奏和音调、音色的理解和感知。那么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就是对于这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所以视唱练耳的学习效果好,势必会影响到舞蹈学习的质量[5]。在进行舞蹈课程的学习时老师会要求学生按照节奏来进行训练和学习舞蹈动作。由于舞蹈动作的表现一定是与音乐相结合的,同时也是与乐谱脱离的,这就以为这舞蹈动作与配乐之间能否衔接完美主要在于跳舞者对于舞蹈配乐的把握程度,根据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表现。在经常接触到不同的节奏的舞蹈,许多学生无法掌握即时速度的变化。而在视唱练耳学习,各种音乐的训练和接触这使得学生对舞蹈配乐的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再者,学习舞蹈提前去了解舞蹈作品再正常不过,根据已经熟悉的音乐来舒展身体,进行与节奏向符合的舞蹈动作。注意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舞蹈的风格音乐和舞蹈风格,音乐的情感和舞蹈表演的情感关系等的融合。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和学习的学生可以把握整个音乐独特风格,将舞蹈动作完美配置在整个音乐当中。并且可以准确地将舞蹈风格和情感融入当音乐其中,完成舞蹈动作的分割和整合。

  八、结语

  总之,视唱练耳课程教育对于音乐本身的积极作用是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需要将系统科学的只是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教育能力,培养音乐人才。将听觉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将这一重点因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始终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视唱练耳课程的教育不仅对于音乐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对于舞蹈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并且科学有效的推动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和进度。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视唱练耳训练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深刻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文幸闺.视唱练耳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3,16:229-230.

  [2]田媚娜.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5,11:33.

  [3]陈宇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问题探析[J].艺术教育,2015,09:156-157.

  [4]张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3-245.

  [5]李亚秋.视唱练耳训练之于学前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85-18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5

  摘要:学前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关键词:学前教育;现状;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

  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开发智力,也就是培养幼儿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视觉驱动能力等等。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应着手听,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认为,故事是影响幼儿思维的最好方式。

  多听有三点好处:1.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加深对语句和语境的理解,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2.扩大幼儿的词汇量,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每天重复相同的词汇和句型,不断刺激幼儿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使幼儿的记忆力迅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掌握准确而规范的表达方式。

  长期坚持不懈,幼儿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都会提高。

  3.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故事要多选名著,因为人类各种美好的思想感情,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从中吸取精神营养。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

  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培养意志,发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

  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

  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有关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01-24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02-05

大专学前教育论文范文03-02

自考学前教育论文范文07-2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08-29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09-09

保险毕业论文范文03-03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09-04

免费毕业论文范文08-08

舞蹈毕业论文范文格式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