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孔子教育观念中的性格与性别取向

时间:2020-10-24 15:05:35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议孔子教育观念中的性格与性别取向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 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浅议孔子教育观念中的性格与性别取向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深为大众拥护和称赞。但是《论语·阳货》中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又把他推到了反面形象的风口浪尖。

  对这句话的解读,是真正的“众说纷纭”,直至今日还没有在学术界达成共识。国内的非议一般把焦点对准了孔子“鄙视劳动人民”。但是,前些天有篇文章提到,一位外国学者也对孔子有非议,说孔子“鄙视妇女”。看来,这是一个很有国内外影响的事,应该把真相弄清楚,看看孔子是否像人们所非议的那样。

  历史上,包括朱熹在内的大儒们对这句话的解释,事实上一直不为人们所认可,所以才争论至今。今人所做的各种解说,或沿袭古人之说,或生拉硬扯,也无人给出令人满意和服气的答案。其中只有一种观点稍显贴切。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古代“女”与“汝”通,所以“女”应做“汝”解,“女子”就是“汝子”。其中的“汝”是指子贡、“子”是对子贡的尊称,即把全句译做“唯有子贡您难以与小人相处”。这种解释隐含的逻辑是:因为这种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所以“难以相处”。抛开上下文单独来看,“唯有子贡您难以与小人相处”并不存在什么错误,其含义也是清楚的,应该算说得过去的一种。

  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则值得商榷了,因为把“养”理解成“相处”是不对的。

  我们来看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这段话以子贡问“恶”始,以孔子慨叹人40岁还“见恶”终,其内在的思想逻辑是十分清晰和一致的――谈“恶”。这是我们评价孔子“小人女子”句真实含义的最大前提――探讨的是人的“品性”而不是“性别”问题。

  下面,我们就按句中关键词顺序解析一下。

  先看“小人”。小人是与君子相对举的概念。但是,像谈论天、仁等问题一样,《论语》中对君子、小人的对比性论述有14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在总共出现的109处君子和24处小人的语句中,却没有对“君子”与“小人”下过定义。简言之,孔子思想中的小人,绝对不是特指“劳动人民”,包括一些诸侯王和形形色色的士大夫在内,都难逃小人的称号(在《论语·为政》:中他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事君数,斯辱矣;事友数,斯疏矣”,认为与君王太过密切往来会遭受屈辱,跟朋友过密往来则会被疏远。其中隐含的意思是,“君”与“友”中均有“小人式的”的人)。由此可见,男人与女人、君子和小人这些概念是从不同角度来定义的,其中存在着概念边界模糊或称交叉重叠的.问题,这是我们讨论问题时必须明白和清楚的逻辑基础和起点。

  再看“女子”。女字在古代除表“通汝”、“以女嫁人”、“星宿名(女宿)”和“美、柔、弱、小(如“女好”、“女墙”等)”4种含义外,剩下的唯一含义就是指“女性”,即性别上的“女人”或普通意义上的“女子(与婚否无关)”。从地球人的逻辑来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女子”就是指“所有的女子”,但是,我们要知道,他所说的女子是带有性格缺陷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兼顾上下文,则其内涵和外延十分清晰。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必要为孔子辩解什么歧视不歧视问题。

  但是,孔子并不歧视女性。在《礼记·礼运》设计的大同世界就明白无误地提出“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这幅大同世界图景里,你能看出孔子重男轻女吗?我们都知道孔子对《诗》经所作的著名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一个视女子“难养”的人会对开篇就歌颂青年男女爱情的诗作推崇备至吗?能赞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吗?不仅如此,它还特别强调君子一定要尊敬妻子(“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礼记·哀公问》)。此外,三岁丧父的孔子不仅极其孝敬母亲,而且还从严格的品德要求出发热情地为女儿和侄女选婿。所以,孔子这里只是对女人的性格弱点所作的高度概括。

  第三来看“为”。古“为”通“谓”。如:《论语·为政》:“奚其为为政?”又如《孟子·公孙丑上》:“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为我,犹谓我。再如《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四来看“养”。此处应做“教养,教导养育”解。如:《礼·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养亦有“调治、疗养”意,如:《周礼·天官·疾医》:“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养”兼具心理与生理双重的“改变(善)功能”,可按现代人语言习惯和意思译成“调教(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使之臣服)”。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师徒在谈论完小人的七种品性缺陷后,孔子怀着复杂的心情说:“(人类中)只有女子与小人可谓是“难于调教”之辈,(难处在于与其)接触频繁了会轻视你,疏远了又会怨恨你。”这种既无奈又伤感的情绪引起了孔子对这种人未来的担忧,于是又说道:“到了40岁还被人厌恶,岂不是一生就这样了啊!”

【浅议孔子教育观念中的性格与性别取向】相关文章:

1.当代教育管理的过程取向与特性论文

2.《论语译注》与孔子的教育思想

3.浅谈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4.美新教育史学转向中的问题取向研究

5.浅谈教育思想转变与观念更新

6.激发兴趣与主动学习浅议的教育论文

7.浅谈性别教育

8.浅议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9.爱情的观念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