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1-03-30 19:56:5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家庭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特殊弱势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他们受到的家庭道德教育情况将深刻影响到个体的健康成长、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将影响到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在观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为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打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关键词:随迁子女;新生代农民工;家庭道德教育

  目前中国农民工大约有2.3亿至2.4亿人,80、90后农民工群体占到60%。80、90后的农民工就是受到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独自漂泊在外不同的是,他们更多的选择拖家带口的迁移,这就使得城市中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随之增长,随之而来的自然还有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以及健康成长等问题。这其中,家庭道德教育是一个本应值得重视但事实上被忽略的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竭尽全力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子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过分重视智育之时;在专家学者们将重心放在强调户籍制度及义务教育制度存在缺陷而引发教育不公,企图彻底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问题之时,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家庭教育同样值得关注,家庭道德教育甚至比学校、社会教育更重要。因为要知道,家庭道德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一、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为了获得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笔者前往南京、镇江、无锡等地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39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83.68%。经过调查走访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开始有了变化,产生了民主化的倾向,但是大多数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重视仍然不够,家庭道德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观念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的德育观念直接影响家庭德育水平。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存在以下三种情况: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校德育轻家庭德育、某些错误观念的传输。经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多数年轻的农民工家长坦诚自己投入大量财力在孩子的文化学习上,拼命挣钱只为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而这教育,主要是指知识教育。对于道德教育的主体,58.8%的受访者认为“孩子的道德教育主要应该由‘学校’承担”。经过和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家长的交谈,他们很自然得流露出“孩子放在学校,学校应该承担所有的教育问题”的想法,至于为什么有这种想法,有的说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有的坦诚“缺乏方法,想教育却不知如何下手”,“学校老师有方法,教育的肯定比我们好”。另外,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朝着功利化、物欲化发展”,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比如“金钱至上”、以及不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灌输给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内容的不足:重私德轻公德

  德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家庭道德教育的目的的实现,家庭道德教育的任务能否完成。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他们平时更多的教育子女要孝顺父母、孝顺爷爷奶奶、要尊老爱幼、听老师的话、不说谎、不打架等,以及遵守交通规则、团结友爱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至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这种“公德”教育却很少在家庭中刻意提及,认为这些应该由学校老师进行教育。有些农民工家长甚至曲解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处事圆滑,中规中矩,明哲保身,因为他们自己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走访过程中,当被问及“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时,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表示“不知道”,能把24字核心价值观背出来的也是少之又少。十八大的召开,开启了新阶段和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传统道德中的某些精华被重新提及与重视,新的道德判断标准出现,此时,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爱国主义、诚信、责任心、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公德”内容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来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和指导,加强他们的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现代公民意识等,对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一份子、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也是尤其必要的。

  (三)方式的单一:重言传轻身教

  教育方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新生代农民工家长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呈现单一的特点。在调查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对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与父辈相比,虽态度言辞缓和了很多,但依然呈现单一的特点,重言传轻身教,主说教缺引导。在被问及“您平时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时,依然有68.5%的人选择了“说道理”。大多数年轻农民工虽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却忽视了自己的身教,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得把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轻则“老生常谈”“喋喋不休”,重则“厉声喝止”甚至“棍棒以对”,比如被问及“如果发现孩子做了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比如说脏话)时,您一般会如何做”这一问题时,还有33.5%的人选择了“厉声喝止”。事实上,要知道,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她行为的对与错,善与恶,其实反映的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些农民工家长甚至自己都没有做好表率,在家里口无遮拦、爆粗口、乱发脾气、抽烟、熬夜打游戏等,回头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道德失范行为出现时还觉得不可思议,殊不知正是日常生活中自己的那些不良道德行为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事实上,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仅是靠理论来支撑,更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贯彻实施。给孩子讲一百个大道理,不如身体力行地成为孩子学习的道德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