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问题初探

时间:2020-10-17 17:48:0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问题初探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工作量制度 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教师工作量制度是各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工作量制度的制定原则的阐述和对实施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的分析,对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进行探索,以期能对今后工作量制度的修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是各高校科学管理的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各高校在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工作量是以一定的尺度作为标准,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对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等职责范围内实际工作量与工作量定额进行比较,以此考察教师工作量的完成情况。
  部为了适应各高校管理与改革的需要,曾提出高等学校对各级教师要有教师工作定额(包括教学工作定额)的要求,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规定》,结合人员定岗定编或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明确各级各类教师应承担的相应的工作定额。并明确指出,在确定工作定额时,应考虑到要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等项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教师队伍的长期建设,以有利于教师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和原则。
  一、实施教学工作量制度的益处
  1.有利于各高校工作的整体发展
  各高校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努力工作达到高绩效,促进全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圆满完成,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工作量的计量对整个学校的教师管理应该起到引领和管理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学校明确和坚定办学方针,确定教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
  对教师工作进行合理的计量,并将教师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考量,可以充分体现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可以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发展。
  2.有利于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工作量制度的实行,使学校根据教师工作量的定额和学校的师资情况,制定出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既能保证教学的需要,又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活动,还可以合理地制定教师进修方案,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3.有利于学校制定教师编制
  未实行教师工作量之前,部分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很多,感到教学任务过重,埋怨学校教学人员不够,要求学校增加教师编制。可是一旦要他们根据专业建设,具体提出需要什么学科的教师、需要多少教师,大家就常常面面相觑了。自从贯彻工作量制度以后,各专业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在统筹规划全年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量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师应承担的工作量进行分配和计算,清晰地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补充师资的建议,克服了以往盲目要求增加人员的现象,较为合理地拟定了所需的教师编制。
  4.有利于保证校内的教学质量
  实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校外兼课过多,而忽视本校教学工作的现象。本校的教师对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有利于保证和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从而也消除了在校内工作时,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顾虑,促使教师把工作的重点和精力转移到校内工作中。
  5.有利于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工作量制度的实施,对于原来工作量过大的教师,按照要求减轻了教学工作量,使教师们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可以更多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了,多吸取国内外教学方面新的信息和动态,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内的教学工作。
  二、制定教师工作量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手段,还是各高校教师定岗定编的依据,政策性很强。同时教师的工作量在各高校的教师考核、职称评聘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所以在制定时必须强调公平与透明,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既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善于把握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制定教学工作量时,要有科学依据,要充分考虑高校教师所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工作特点,充分考虑教师的生理与的承受能力。应该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和学校规模等特点,以科学的理论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定适合本校教学发展的工作量制度。
  2.公平、公正性原则
  在教学工作量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搞平均主义。
  根据不同门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难易程度以及所需备课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工作量的区分,不失为一种公平的方法。但是在工作量标准的界定上,又很难严格区分出来。一般说来,授课内容比较稳定的课程,其讲授难度较小且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备课,其工作量的计量标准可适当高一些,如类课程和某些基础类课程;而对于专业类课程,由于知识体系更新快,讲授的内容需要不断调整,以紧跟专业知识的发展水平,授课难度相对较大,备课的时间也会比较多,其计量标准就可适当降低些。
  3.灵活变通的原则
  如前所述,部分公共基础课、外语类的课程,知识更新较少,讲授难度较小且所需备课时间相对较少,可相应提高该课程的工作量。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近些年来,高校的思想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对教师的备课及讲授均带来一定的困难。那么对这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量可适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因而,工作量的制定者,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可一刀切。
  4.有利于激励教师的原则
  各高校制定教学工作量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认同工作量制度,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也只有恰如其分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实际,才能够取得教师的认同。工作量不要定得太高,让教师感到难以完成,从而使激励水平下降;也不能定得过低,让所有教师都轻易达到,又会降低教师的奋斗目标,也就失去了实施工作量制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