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归因理论的角度看大学高级英语的教学

时间:2020-10-13 19:50:2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议从归因理论的角度看大学高级英语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归因理论 结果归因 学习行为 归因训练 高级教学

  论文摘 要: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学理论。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试图找出影响学习成效的各种因素,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们的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的干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时,他们面临许多困惑。他们有的准备就业,有的准备考研,有的准备八级考试,同时他们又被这一阶段艰难的高级英语课程的学习所困扰,可以说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空前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知道应当把这门课程学好,但又缺乏学习的动机,即学习的动力和投入的激情。这样也就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本科阶段的完整的学习过程。笔者拟从归因理论的角度分析和探讨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原因以及个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的方法,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完科学业。
  
  一、归因理论概述
  
  归因问题和成就动机问题研究是现代心中两大热门话题。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ritz Heider于1958年首先提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美国心理学家Bernard Weiner成功地将成就动机和归因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心理学崭新的研究前景,成为当今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功地把归因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等。Fritz Heider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Heider 1958)。换句话说,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与努力程度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及命令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等。Heider的归因理论开创了归因问题的先河,他对行为原因所做的个人一环境的划分一直是归因的基础。随后,Jones&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扩充和发展了Heider的归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的外显行为是由行为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征是一致的(Jones&Davis1965)。此后,社会心理学家Rotter根据“控制点”(10cusof control)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Rotter 1966)。Weiner及其同事在吸收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Weiner 1972)。Weiner提出了著名的控制点、稳定性和控制性的归因三维模式和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影响个人成败的四大因素。他把影响成败的四大因素按照这三个维度进行了划分: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他认为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取决于控制点、稳定性与控制性三者的共同作用。在Weiner看来,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内因和外因、稳定和不稳定是人们进行归因时所考虑的.两个互相独立的维度,而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也会发生变化。他认为每个人都力求解释自己的行为,分析其行为结果的原因。而人们如何归因则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成就行为。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会使个体感到自豪,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聪明导致了成功。而把成功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不敢肯定,产生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引起无助忧郁的情绪情感体验。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期望不至于过低,会继续努力,这将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Weiner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