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历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时间:2018-01-14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文章从应对基础改革挑战的角度,系统阐发了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以及具体途径,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最终培养出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师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 新课改历史专业 课程设置
  
  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与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有关部门也开始了具体改革方案的研究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然而就高师院校历史系来说,改革课程设置是一个我们力所能及而又十分关键的问题。
  现行高师院校历史系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由基础课、选修课两大部分组成。基础课一般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等十多门课程。选修课通常分属两大通史的专题性质。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以下三种不良倾向:一是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不论是基础课还是选修课,包含的知识信息量都是很可观的,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的性质,加上缺少足够的甚至是起码的实践和练习机会,因而学生很难形成相应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二是突出了学术性,忽视了师范性。由于必修课与综合性大学相差无几,选修课又时常是学科前沿,多年来师范院校历史系与综合性大学历史系及科研单位一样,承担着较多的科研工作,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培养基地,却始终没能很好地担负起这使命。三是突出了基础培养,忽视了实践性和实用性。这里的基础培养是指经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和自学能力,但却不能很快胜任中学的教学工作,不但缺乏应有的教学能力,积累的知识也多数不能直接转化为中学教学的需要。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的课程设置,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师范特性,把培养中学历史教师的目标放在第一位。基本要求就是要强化中学历史教材教法课的地位与作用。不但教学内容要充实加强,教学形式要提高完善,而且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分成两门或几门课程加以分解落实,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课程,使每个人都不仅仅能够上讲台讲课,而且可以通过多形式、多套路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高师院校历史系理应将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特点、现状、现代化、科学化等,这些目前仅仅由中学历史教师、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摸索探讨的课题,纳入自己的科研视野,并将其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胜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而且成为开拓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骨干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高师院校历史系的教学和科研在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大目标上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2.突出能力培养,重视人才的直接适用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注重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系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学历史教员,不应只满足于渊博的知识积累,更应追求尽可能高强的能力优势。较强的能力则会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得以灵活运用和不断增值。因此,高师院校历史系的课程内容必须从重点解决“是什么”转移到“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上来。有些知识固然高深,然而对于胜任中学历史教学却无所补益或作用甚微;有些能力,如写字、说话、写教案、设计板书等,也许很不起眼,却是中学教员必备的素质。其他诸如怎样发现、研究和论证课题,怎样进行教改实验,怎样组织课外辅导,怎样做家长工作,怎样教育个别生,怎样做团队工作等,也许超出了历史系的专业范围,但都是一个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员理应具备的。将这样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排斥在历史系的教学内容之外,就会导致培养目标的失落。要改变这种情况,历史系的课程内容必须改革,对所开设的科目应明确规定能力培养的指标,落实能力培养的措施。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历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