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时间:2022-05-14 20:03:4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通用13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通用13篇)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核心,本文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阐述出发,概述了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指出加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的现实意义所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自我管理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事业的深化改革,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以及受社会的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问题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及现状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中职生在教师的下,围绕国家中等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在中职学校特定的教育模式中,根据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职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14岁~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极度缺乏,致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难题,突出表现有:

  1.思想方面: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淡漠,意识、组织观念不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2.技能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

  3.日常生活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开始谈恋爱,沉迷于网吧,抽烟、喝酒、自由散漫;

  4.心理体魄方面:不少中职生心理脆弱,不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学生睚眦必报,打架斗殴。不爱运动,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玩耍,影响身体健康。

  二、培养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时代需要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趋势。2l世纪是一个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社会,也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鉴于以上所列的目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为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达到管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人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提高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现途径

  (一)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专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要求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他们渴望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坚强的、高尚的人。然而,中专生自我意识中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我认识偏差,严重阻碍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明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学生主人翁和意识得到增强,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二)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提供空间和舞台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当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应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管理、主题班团活动的开展、校运动会的参与、班级间的联谊赛、成果展、手抄报制作等多种活动,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让学生担任各项活动的主要角色,从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具体实施再到评价,教师应在幕后支持、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强化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学生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并产生一种新的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集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奋斗目标的设计、班级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等,教师都要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宗慧.关于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北京市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1,(04).

  [2]文海沧.民主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贯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5).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2

  【摘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的管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有效途径 学校文化管理

  20世纪9O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管理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阶段的明显特点。学校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新理念、新策略,是价值、理念的管理、道德伦理的管理、知识信息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专业共同体的管理、学校品牌、形象的管理及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整合型管理,具有价值性、伦理性、知识性、人本化、合作性、品牌形象性、整合性等特征,为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1]

  学校文化管理的推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发挥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特殊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及其主导作用;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完善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自我管理是以自我剖析、自我规划为基础,以自我认知、自我培养、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为核心,加之以公共人际管理的辅助,使个体通过科学的有目的实践,逐步走向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一门科学与艺术,也是充分调动自身心灵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潜能,更有效的发掘和实现自身最大社会价值和责任的一门科学与艺术。[2]

  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的实现都应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上。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的优劣影响到学校文化管理工作水平高低。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文化管理过程中逐渐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部分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自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要求大学生在实施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学校文化管理的价值性、知识性、合作性和整合性等,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共进。但就整体大学生而言,仍有较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如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较突出的个性缺陷,未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自身管理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缺失

  很多大学生入学后没有考虑到大学阶段的发展规划、毕业后的人生目标,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失去奋斗目标,没能把个人愿望融入学校的文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中,缺少危机意识,学习、生活和工作缺少主动性和计划性,出现“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恋爱是主题”、“睡觉第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想法,耽误时光, 甚至出现失落感。

  (二)价值取向茫然困惑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90后的一代,个性张扬、追求时尚,许多人持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世方式,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缺乏艰苦奋斗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三)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学学习对大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对专业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学习都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而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大学生变得不知所措,不能合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谈情说爱等,学习成了副业,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部分大学生整天埋头学习,一味死读书而不知培养其他能力,不能全面发展自己。

  (四)心理问题难以调适

  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其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出现不同程度心理的问题:如攀比、逆反、自卑、抑郁、从众心理等。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造成很多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沉默寡言、脾气暴躁、紧张焦虑、孤僻独处等,甚至表现出暴力倾向、自杀征兆。

  (五)自我组织的活动过于形式主义

  大学生自我组织的班级、团支部、社团等活动中大学生体现的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宣传,做表面文章,以获利为主要目的,不能做到活动有始有终,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活动能力,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活动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学校文化管理下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便能更正确认识自我,实行有效的管理,进而理智而为:主动了解学校文化、社会信息以及社会发展动向,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从容应对遇到的新情况。针对学校文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大学生因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而出现的问题,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进行高效自我管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推进学校文化管理的途径,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主旋律,集聚着学校的历史、传统、专业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品格风貌等,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信念和骄傲,是大学生奋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学校塑造以办学目标、教育思想等为主导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不断融学校精神文化,使学校的人、事、物都要承载学校的精神文化。大学生便可以更全面接触学校文化,处于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潜移默化,在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深入感悟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唤起对理想、高尚人格的追求,培养自主、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自我管理的理念

  学校明确大学生是目前学校管理的主体,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不断引发和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起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和需要,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大学生则应逐渐体会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已将自己列入了学校建设者的行列,以“学校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来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为自己的成才负责努力,为学校的进步献策出力。

  (三)优化整合并高效利用学校资源

  1、加强引导学生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在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利用校园资源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最新信息,使学校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学校根据其学习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掌握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大学生在掌握利用资源的方法后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选择选修课,学校利用图书馆、校园网、教务选课培训系统、社团活动等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接触利用这些资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实践自我管理。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后,老师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我整合学校资源,从而形成独立个性的自我管理方式。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参加导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等。

  2、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它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分享学习资源,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通过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能让学习者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相互交流探讨,选择合适的学习组织形式,及时为学习者提供帮助,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保证学习者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3、丰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

  学校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尽力提供让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和必要的场所、条件、经费,完善和巩固以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自律中心、班级、社团、教室、学生公寓和网络等多位一体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运作,突出自我教育约束和自我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社会实践型的组织建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逐步独当一面,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主独立、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生则围绕自身的基本活动建立如学习自律、勤工助学、权益保障服务、公寓管理、伙食管理等组织,通过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和各部门助理等,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兴趣等开展各种社会考察、创业就业等活动,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扩大知识面,增长才干,增强实践效果,直接检验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

  在大众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研究,完善基地建设,加大师资,加强由专业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骨干、大学生本人组成的,从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多层次立体服务网络的建立健全。在新生入学时建立学生档案,(下转第19页)(上接第9页)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训练教育。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教育能使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外部环境,确立自我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评价指标付诸于行动,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能使大学生了解自我的心理品质,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化,完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调适和环境适应能力,保持乐观心境,优化人格品质,科学进行心理自我管理,保证身心健康发展;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与未来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四)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评估体系

  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进行评估,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缺陷进行纠正的重要手段,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激励。努力搭建公开、公平、公正、激励相结合的平台,根据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评价规则、标准和分值,有效量化的考核奖励机制,定期根据监督记录进行考核分析、评奖评优。由来自外部学校管理者、群体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形成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通过大学生个体、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者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的自我评价和相互间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结合完善评估体系,实施效果公平化,可以使评价更客观,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学校文化管理的理性诠释与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赵淑敏.论大学生自我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3.

  [3]刘凯.学校文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12.

  [4]余东晖.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实施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储志新,王永利,余圣陶.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6]姚春芬.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成长与发展[J].文教资料,2009,12.

  [7]刘云,邓玉林,王超,高珍.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大众商务,2009,2.

  [8]崔文子,杨俊福.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9]李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3

  教育的根本不是传递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下是“学生自我管理理论探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教师能够传递的知识是有限的,能够管束学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随着信息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必须要具备很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不断提升自我,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此同时,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日渐丰富,使得学生面临更多的诱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变得更加重要。了解和应用自我管理相关理论,是当下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界定

  概括来说,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在没有他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己管理自己的意思。具体而言,学生自我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就是学生自己理解学校的规则、制度、要求,结合学校的规则、制度、要求和自己的偏好,设定短期和长期的自我管理目标,并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加强对自我的教育,发掘和调动自己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要求和自我價值要求的个体。

  二、学生自我管理相关的管理学理论

  自我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是一个基于管理目标、管理计划来开展的管理活动,只是管理的对象是自己。因此,管理学理论对于学生自我管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的。其中,激励管理理论是最重要的自我管理相关的管理学理论。激励管理理论通过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来驱动学生自我努力和自我优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激励管理理论属于管理心理学的范畴,分为多种流派和分支,下面对主要的激励管理理论进行介绍。

  1.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多个层次,这些层次由低到高,由生理逐渐上升到心理。马斯洛指出不同的个体的主要需求是不同的,而个体的主要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自己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基于这个理论,不同的学生、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主要需求各不相同。学校应该在基本的学业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自我管理目标的多元化,不要唯分数论,同时给予学生好的平台和机会,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目标有机会转化为现实。基于这样的学校制度和氛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够有效激发出来。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把激励因素分为两个部分,有些因素的满足能够对个体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但是有些因素的满足对于个体的积极性的激励作用并不大,也就是说,从激励的角度来说,对于个体来说,这些因素是否满足并不是很关键的。学校在强化激励管理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激励因素的多元化、多层次,又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分析出哪些激励因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关键,是真正的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激励因素,并将这些激励因素作为重点,这样才能够在节省学校资源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抓住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三、学生自我管理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管理是指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只有学生能够自我控制不良情绪,保持理性思考,才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质。因此,与情绪控制、提升自我认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基础理论。认知心理学主要就是探究信息从表征到进入人的大脑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和输出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学生在认知过程的推动和阻碍因素,学校都应考虑到,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信息输出渠道,有效激发促进因素,规避阻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找出自我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自我问题方法的能力,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学生自我管理相关的教育学理论

  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属于教育范畴,与学生自我管理相关的教育学理论也有很多。其中,基于认知心理学而形成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价值。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该理论解释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只有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间接经验,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4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 成长与发展

  1.问题的提出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

  [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

  [4]赵留舜.高校大学生厌学倾向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3.

  [5]杨桂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5

  摘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素质,面对着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自我管理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解决途径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下,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各个高校开始逐步推行学分制度,早在20世纪初,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因此,只有激发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才是高校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成为了各个高校探讨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1、自我认识能力不足。自我认识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特点的感知和了解,即主体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劣势,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

  2、学习、生活目标不明确。目标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激励、调控、制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已经完成了任务,以后就不用努力学习了,不知道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只是在大学里随波逐流,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不会为学习制定计划,就算有目标,也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掌握专业知识、考试不挂科或者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上,只有在考试来临或者需要考证的前期,才会强迫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3、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受到百般呵护,父母凡事都包办、替代。小到生活细节,大到读书。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专门陪读。不少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家长在宿舍里忙东忙西打扫卫生,而学生在边上袖手旁观。诸如此类,致使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退化。上了大学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又过分依赖老师,他们已经习惯由别人帮助处理问题,并且心安理得地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完全没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

  4、缺乏自控能力。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强,希望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渴望独立,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上,逃课、迟到和早退现象频频发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总是不由自主地的玩手机“开小差”;在生活上,上大学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支配权,时常没有节制地花费,铺张浪费,缺乏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尽管有人对自己是有目标的,也对自己进行了计划,但一旦到了要实施计划的时候就不断地推迟,总想着明天再做,时间一长,就没有什么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自控能力的缺乏导致各种目标都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过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技能型的教育和实用型职业的教育,忽略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是很忽视的。甚至,学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更没有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方面的锻炼和教育。尤其是进入大学后,课程任务相对减轻,上课时间明显减少,同学们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人感觉到突然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人对自己进行约束,生活和学习的安排,全部要靠自己,顿时感觉无所适从,没有了目标。

  2、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首要群体,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只是单一性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事事为子女代劳,使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机会。溺爱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后,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很没用,怎么努力都不行,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只想一切都顺其自然,也就不愿意刻意地去管理自己。另外,严格控制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顺从,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都是家长为学生安排的,子女的一切事情,家长都要干预和控制。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一味地顺从父母的安排和计划,不会为自己设定什么下一步的目标。

  3、除了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原因之外,社会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涌现出各种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冲突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环境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在价值选择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不少大学生就很难依据自己的认识的经验去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复归的尴尬境地。比如媒体道德舆论导向不明确,在大学生没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之前,媒体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影响;社会舆论导向以名、利、权、财等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歪曲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导体系。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完善自身的地方,学校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将会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发展和提高。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班主任的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引导等途径帮助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另外,认知自我的方式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推断自我、通过与社会的要求推断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推断自我。其次,在大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规划的方式,高校要求学生规划学业生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指导学生获得和增强自我规划的能力。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才能使得自己抓住目标而不迷失方向。再次,高校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法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把学生个人人生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家庭的期望目标和社会的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实施帮助、指导、引领、提醒、教会、监督等措施,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校园社团活动,自己管理社团组织,自己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自我分析、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组织、过程调整与效果操控;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估、活动总结与反思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更新个体家庭的教育观念。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的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因此,父母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子女增强自我管理。首先家庭要为子女创造民主参与的家庭氛围。民主的家庭氛围,使得子女平等地对待家庭事务,有利于锻炼其自我管理。其次,父母在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做事,教会子女自立、自理、自主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培养和锻炼子女自我管理。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才能影响到子女的自我管理。

  3、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学得再好,也只是对知识的一种初步的掌握、认识和理解。只有回到社会现实中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地拥有它。因此需要社会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场所,让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尤其知道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专业领域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技能。大学生进校之时就要培养和强化自己已经是大学生这种角色意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家长和老师。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加自己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既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通过和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学长、老师或相关专家的交流来学习自我管理的经验,还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来学习自我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制定目标,并且在自我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对自我目标付诸实际,要不断地坚持努力,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学会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因素,做到自我控制与约束,即使是需要娱乐,也要适度,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四、结语

  总之,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大学生自己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通过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和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多种举措来提升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为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祖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6

  为了控制“非典”的扩散和蔓延,北京市的多数中小学从以往的传统集中授课转到以自学为主。习惯了学校严格管理,老师谆谆教导的学生,没有了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压力,同学你追我赶的压力。这段时间的学习谁来管?自己能管的住自己吗?自己管理自己让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们一时难以适应。

  ■学生自我管理时代到来

  有的家长反映学校自从停课,学生就开始一身轻松起来。虽然每天能按时上网,但好像心思不在学习上。这时自我管理能力的差距就明显表现出来。

  当网络教育专家们探讨网络教育适合成人还是无论年龄大小都适合网络学习时,学校、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真正受益。北京四中网校刘开朝校长总结说,个人的学习好坏最终的分水岭是自学能力。网络教的学生应该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加工和选择能力。因为网络的信息很丰富,学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跟同学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但要少聊天。跟老师的交流不是只满足于老师现成的答案,而要对老师的回答多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刘校长介绍说,我国的教学一直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然从学校转移到了家里,对孩子们来说势必有一个调整过程。现在学生在进行网上学习时,多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无所事事,再就是比较茫然。刘校长强调,此时同学们一定要加强自学能力,自学和教授的知识量应该是8:2。

  尤其在网上学习时,自学更重要。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最让学校、家长头疼。北京景山学校寄宿部老师张丽绮介绍,小学生自主性差但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最有兴趣。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校园网一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如老师可以把小学生每天需要学习的东西在网上列出来,让孩子在家长带领下完成。同时尽量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之后学生还要有反馈。

  ■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的几个方法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实现非典时期的自我管理?北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教授刘世保认为实现自我管理具体地讲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让孩子懂得确保健康是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负责,又引导其采取必要的方式向社会表达爱心,以全社会的同心协力去赢得胜利。

  二、是注重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非典”虽然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但“非典”不等于死亡。因此,不必恐慌,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要以信任、关爱的态度对待社会、他人,要以良好的心态、健壮的体质对待自己。

  三、是注重普及孩子的科学知识。

  “非典”的肆虐是人们没有想到的,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已经能够认识它、研究它,最终能够控制它。现已确认“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我国科学家已完成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测定、我国成功研制出“非典”快速检测技术……这一系列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都是向孩子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生动素材。

  四、是注重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

  学科学就要按科学办事,要教育孩子根据防治“非典”手册的要求,勤开窗通风,注意个人清洁,保障睡眠。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增强孩子在防治疾病方面的自护能力。

  五、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学习方式的转换对中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在此过程中,既要积极与老师联系,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认真落实自学计划,切不可松懈、荒废学业。要引导孩子做出自学的每日课程表,贴在课桌床头,每天严格按计划进行。计划对各科课程都要考虑到,而且要有具体进度安排和学习效果检测。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各种书籍,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只要家长和孩子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合理安排、认真落实,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7

  摘要:时间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就是时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即使不用头脑,也要花费时间。因此,成功人士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他拥有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在于他懂得如何利用时间。时间管理的水平高低,对于大学生自我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决定着大学生做事情的效率高低,同时也决定着大学生职业生涯和生活的成败。

  关键词:时间;管理;高效

  1 时间管理概述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用最短的时间或在预订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已有相当历史。从最初的利用便条和备忘录到日程表再到今天的个人管理,时间管理理论也可分为四代。第一代的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强调的是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第二代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把要做的事情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三代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人发现,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 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机会。于是许多人放弃了这种过于死板拘束的时间管理法,回复到前两代的做法,以维护生活的品质。现在,又有第四代的理论出现。它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否定了“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2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对于大学生来说时间管理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通过事先的规划,作为一种提醒和指引来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不是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而是要更有效的来运用时间。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时间管理除了要决定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还要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决定什么事情你不应该做。也就是不要浪费时间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1)决定你未来的方向,是做学者、职场精英还是做企业家?

  (2)你面对未来所需要积累的能力、知识框架及学习能力在此阶段打下基础;

  (3)你对人生、社会及与他人交往的价值观念树立;

  (4)你的情感体验在此阶段有了实践和探索,对今后的家庭、生活幸福影响至关重要。

  在各行各业激烈竞争的今天,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社会里,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从入校的那一天起,应该说就有一只脚已经迈向社会了,谁不想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出人头地呢?大学生要想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外,还需要有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所以大学生有必要从入校的那一天起,就逐步培养起时间管理意识,也就是哪怕每天多抽出10分钟的时间,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也将能够推动大学生实现梦想。

  3 时间管理对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3.1工作意义

  一项国际调查表明:一个效率糟糕的人与一个高效的人工作效率相差可达10倍以上。所以,人人都需要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理念。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有一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爱迪生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让他量量灯泡的容量。助手花费了很长时间,又是测量又是计算也没算出灯泡的容量。而爱迪生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就测出来了。因为他选用了正确的快速的测量方法:把空灯泡装满水,再将水倒在一个量杯里,就可以很快的读出容量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倒计时比赛中,我们应该用短暂的时间思考,选取最恰当的工作方法,那么剩余的工作和时间就会变得容易和富余了。

  3.2生活意义

  大学生对待时间的态度,将决定着它的宽度。同样一件事,有的人用了3分钟,有的人用了一个小时,而有的人用了一辈子。所以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只有把握好时间的宽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大学生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3.3发展意义

  在哈佛大学的教室墙上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句:时间在流逝,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所以此刻该做什么,正是时间管理的关键所在,所以是否懂的对时间进行管理将决定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发展,自我发展是否能够成功。

  4 时间管理的核心法则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那个广口瓶,大石头则是我们要完成的大事记,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中要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头”,要先把它们先放进自己人生的瓶子里,不要等到错过了时间再要想放却怎么也放不进去了而后悔莫及。也就是我们应该先去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让一些琐事占满了我们的时间,那样我们就没有时间再去做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时间管理的核心法则就是在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把目标管理中的大事件,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出来,然后在最佳状态下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时间管理的核心法则。

  5 时间管理的方法

  5.1帕金森定律――给自己所做的事情定一个最后期限要有一种以终为始,倒计时的心态,这样可以增强紧迫感,有助于提高我们完成工作的质量。

  5.2六点优先工作制――效率大师艾维利的时间管理法

  艾维利认为:此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定是位高效率人士。具体做法:每天挑出最重要的六件事,然后按照重要性将其依次排序,并全力以赴的按顺序从编号为一的开始做起,直至全部做完六件事。

  5.3帕累托原则――即20/80法则

  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核心内容:生活中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需要我们用80%的时间来完成,因为这20%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是值得做的,应当享有优先权。因此,要善于区分这20%的有价值的事情,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然后根据价值大小,分配时间。

  5.4拒绝拖延――2分钟规则

  有些同学经常拖延时间,所以常常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有些同学想不拖延时间,却不能持之以恒。

  5.5学会说“不”――时间管理当中最有用的词是“不”我们一旦确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就要对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说“不”

  5.6最后一个方法就是马上行动――这是所有的时间管理是否有效的最终落脚点,只有时刻在行动中,时刻在奔赴梦想的路上,你才会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严正.管理者胜任素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

  [2]时间管理的十一条金律--《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年02期 .

  [3]胡浩译 时间管理: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编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9年.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8

  1青年教师自我管理解读

  1.1青年教师

  美国学者艾玛麦克唐纳认为,青年教师是完成所有职前培训课程正处在工作岗位第一年的新教师.他认为青年教师实质上是试用期教师或初任教师.从我国实际来看,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青年教师时,多指40岁以下的.综上所述,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本文所研究的青年教师主要是指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从事教师职业资格、年龄在40岁以下(包括40岁)的高校专任教师.

  1.2自我管理

  近年来“,自我管理”经常出现在报纸、论文和著作中.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管理挑战》中率先指出自我管理是个人为取得良好适应,积极寻求发展而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美国学者蒂姆指出,自我管理就是在个人合理的价值观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目标.由此可见,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管理,即实现自己组织、管控、约束和激励,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实践过程.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心理特征.可以说,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对传统低效外压式管理的超越,是教师将外化的行政命令内化为自身要求,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

  2地方院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地方院校加快了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但是,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就青年教师自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2.1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职业发展意识薄弱

  职业认同对新教师能否度过职业适应期是很关键的.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走上岗位的前期是职业发展的关键,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教师以后的发展.每年进入地方院校任教的新教师,大多数是硕士毕业生.由于他们缺乏经验,面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无所适从,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失落.这就使得他们的职业认同不高.此外,地方院校很多青年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没有将教书育人视为一项高尚和神圣的职业,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一旦在现实工作中遇到挫折,由于没有职业信念和理想作为支撑,对教育工作容易产生厌倦.加之一些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影响,缺乏职业发展意识,整日无所事事,只考虑当下过得去,对未来发展没有任何思考.久而久之,这些教师就丧失了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追求.

  2.2青年教师欠缺对自身能力及自我期望的认知

  众所周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五种需要之间是层级递升.一般来说,当下一级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青年教师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才,当前四种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则成为必然,而自我期望就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目标的主观设定,并决定了自我实现需要的具体内容.由于教师职业自身的特殊性与社会期望的附加,青年教师往往对自身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在很多情况下,出现自我期望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并不能完全匹配,甚至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此外,很多青年教师往往容易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混淆,将知识等同于能力.但是靠书本知识习得的理论与处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线性关系,要解决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只能放下书本,直面现实.但不少青年教师并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在实际中一旦发现凭借自身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职业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失调时,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以致心理失衡.

  2.3青年教师抗压能力相对脆弱

  青年教师往往刚从学校毕业,面临着环境的改变、个人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个人生涯的重新规划.同时他们虽然有较高的学历或学位水平和年龄优势,但却极度缺乏社会经验,对走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而需要面临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这就都会给青年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其实,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既处于事业的成长发展期,同时又处于生活的稳定定型期.在这一阶段,他们要谈恋爱,建立家庭,结婚生子,要购房,要赡养父母和抚养小孩,经济上是急需用钱的.但地方院校捉襟见肘的收入使他们生存比较艰难,从而也影响到工作和心理状态,表现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力不从心或者茫然失措,焦虑、困惑、疲惫、怀疑、失败等负面情绪也接踵而来.

  2.4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地方院校很多青年教师通常来自综合性大学,而非专业的师范类院校,因此这部分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较为匮乏,加之他们既没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导致教育教学技巧也严重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只注重专业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对其他相关学科不重视;缺乏对关联学科的了解和知识储备,从而使得专业知识的讲解单一乏味,无法形成体系,使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此外,有的青年教师虽然具备教师岗位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但却缺乏有效的授课方法,无法使学生产生听课兴趣,导致教学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其实,青年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他们只有及时填充最新的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2.5青年教师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受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教师传统德育价值取,特别是诸如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攀比心态等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待遇、经济待遇偏低,政策保障措施也存在不平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3提高地方院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的对策

  自我管理作为对传统“他律”管理的修正和超越,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它包括许多不同维度不同功能的组成环节.就本文而言,主要从自我管理的精神维度和自我管理的行为维度进行策略探究,并各自分别从若干层面进行阐释,即精神维度上的三个层面:意识层面自我认识、情感层面自我激励、品质层面自我反省;行为纬度上的三个层面:认识层面自我设计、实施层面自我调控、保障层面自我监督.

  3.1精神纬度层面

  3.1.1准确的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彼得?德鲁克认为,看清自己是自我管理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科恩也认为:“自我认识是自我确定的前提,认识自己首先就是认识自己的内在可能性———建立生活计划的基础.”可见,自我认识是自我管理的前提,是对自己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能特长等的认识,它是基于自我体察、分析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评价.就青年教师而言,认识自我既包括对作为“人”的自我的认识,还包括对作为“教师”的自我的认识.这是做好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教师的自我意识不仅表现在对自己身心活动状况的观察上,还表现在对自己身心活动状况的控制上.一个教师如果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历史经验的传授者,是社会上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那么这个教师就已经具有教师角色意识.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已.”可见,自我认识是教师开展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价值取向与组织保持一致.

  3.1.2积极的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是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采取自我刺激、自我鼓励、自我勉励之法.通过自我激励可以达到增强目标意识,提高意志的坚韧性和情感的深刻性.研究显示,通过激励充分发挥人潜在的心理意识,人的人生轨迹就会朝着自己的期许方向发展.美国威廉詹姆斯教授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20%—30%的能力,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当前,青年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较强的责任感和稳定的报酬不再是推动教师尽职工作的唯一动力.如今的青年教师喜欢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点,渴望超越自我,获得正面赞赏.如果青年教师的内部动力得到激发,产生强烈激情和积极性,就会对成功产生一种渴望,进而更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3.1.3必要的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是自我管理在精神纬度上的重要环节,是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自我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青年教师应“身为人师,常当自照”,发现自己优缺点,唯其如此,才能不断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当然,自我反省要求青年教师在遇到困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分析自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当然,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练,还需要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有效管理.

  3.2行为纬度层面

  3.2.1客观的自我设计

  自我设计是自我管理在行为维度上的第一阶段.自我设计就是人通过穿着打扮、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审美观念等外化于众的一种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讲,自我设计必须以社会条件为基础,否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和无法实现的空想.青年教师自我设计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设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一般来讲,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涉及自我分析,确立专业发展方向,设计行动方案等.但规划不仅仅是文本的制定,更不是为了敷衍或作秀,必须既注重教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兼容,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同步,又要规划后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既要在规划实施寻找外在物质、智力资源的支持平台,又要强调从教师内在条件出发,激发自身潜能,做到专业发展的自主、自律与自觉.

  3.2.2及时的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是引导自我管理不断沿着自我设计的原定轨道运行的保证.具体来说,自我调控其实包括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两个方面.自我协调就是在不受内外不良因素干扰,最大限度调动自我内部与外部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自我控制就是排除各种消极因素,主动调动自我积极性,促进自我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自我修养能力、分析和反馈信息的能力等.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自我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师自身因素的调控;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前者主要是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教态、语言的调控,后者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控.青年教师要对实现有效的自我调控,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多参加体育锻炼、减压心理培训等方式来调节.

  3.2.3严格的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就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人依据社会的要求主动调节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简而言之,自我监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自律,它能警示和约束教师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具体说来,教师自我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是由自知(分析和评价、认识自己)、自尊(自我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自况(效法他人、学赶先进)和自警(提醒、告诫自己)等自我意识活动所组成的,通过这些机制,教师就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加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了解自己、解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青年教师的自我监督能力不一定强,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用自警和慎独来养成自律习惯.自警,就是用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不断勉励、提醒、警诫自己.慎独,就是没有别人的监督,也严于律己,谨慎自己言行,自觉按规范和规则去做事.

  综上所述,教师主要任务是进行专业科学研究并传授知识.做好教师的自我管理无论是对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青年教师只有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控,完善自我,才能取得更大成绩、获得更好发展.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9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离开服务去奢谈图书馆发展是一种空谈。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和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服务危机极大地影响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当代图书馆员工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要提高馆员的修养和专业水平,重塑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形象,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

  培养图书馆员工的自我管理,首先要让每个人切合实际需求,明确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自己在专业方面还缺乏什么,发挥其长处做出成绩,缺欠部分进行补充和培训。

  回顾图书馆角色的演变,其每次转变角色无不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综观21世纪以来,图书馆界对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与功能探讨,普遍认为将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网络化、二是数字化。这两者都是图书馆在技术层面上的主要特征。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是21世纪图书馆运作的平台,在这种网络背景下,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在21世纪可预见时期内,将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员面对将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所从事的工作,也将更多的与网络有关。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新世纪需求的馆员队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要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水平

  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尚未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有的图书馆仍然处于传统手工操作阶段,计算机基本操作尚未掌握,谈何熟练应用,即使在一些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图书馆也普遍感觉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一是难引进,二是引进也难以留住。其原因是图书馆行业现状不具备与其它经济条件较好的行业或部门竞争,造成现有馆员队伍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信息吸收应用、交流的二次开放,设备的升级维护等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水平是首先必要的。

  2.合理的知识结构

  我国图书馆队伍构成现状,不具备规定学历不在少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多半是非图书馆管理专业,真正精通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人数也为数不多。为更好适应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馆员的合理知识结构也是重要的。

  3.外语能力

  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及应用,越来越多图书馆作为网络中一个节点联入网络,并开展网络信息服务,使得信息的交流打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要想在网络中畅游,有效地开放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则需要具备较强外语阅读水平,可见精通外语,尤其英语便成为数字图书馆的必要工具。

  了解在新时期图书馆对员工的要求,才能明确自己长处是什么,优势在哪里,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4.培养图书馆员的自我管理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尽力使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价值一致,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上做得有起色,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才能在工作中奉献出高质量的服务。

  5.图书馆员应具备成功的心态

  图书馆员应保持一种平静、宽容、热情报务的良好心态,要具备自我管理的条件,也是实现自我管理的保证。通过经常培训外,还包括相互培训和自我培训。一个想把自己工作做好的人要首先自我培训,向同事、老师、领导和书本请教,并要把这种学习热情和愿望渗透到学习中、工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10

  1一般情况

  350例调查对象中,男170例(占48.6%)、女180(占51.4%),平均年龄(55.3±6.01)岁,平均病程(5.02±3.03)年,空腹血糖为(6.92±1.98)mmol/L、餐后血糖为(10.78±2.98)mmol/L;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占99.4%),伴有高血压者占29.2%、伴有高血脂者占15.5%;平均月收入为1000~4999元者占20.1%、2000~4999元者占50.5%;离退休者占70.5%。

  2自我管理行为实施情况

  本组调查对象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服药依从性的自我管理正确率分别为74.29%(260/350)、80.00%(280/350)、75.71%(265/350)和80.57%(282/350),4项自我管理行为全部正确者仅占32.00%(112/350)。高年龄(55~65岁)组的饮食行为自我管理状况明显好于低年龄(35~44岁)组,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低年龄组差;女性的饮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状况显著好于男性,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男性差。

  3讨论

  糖尿病是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实施饮食控制、适当锻炼、定期血糖监测及遵医服药则是实现其治疗目的的基本保证;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2]。本次调查显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饮食行为正确率均较低,自我管理的4项措施均规范和正确者仅占32.00%;高年龄患者的饮食行为自我管理状况明显好于低年龄患者,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差;女性患者的饮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状况显著好于男性患者,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男性差。其表明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不佳,需要强化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干预,重点是血糖监测、遵医服药和饮食行为干预;应采取全面展开、点面结合、因人而异、重点突出、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干预方法。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章建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中的职责;应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顺利开展。

  (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应与社区糖尿病患者突出存在的自我管理问题相结合,制定干预措施和方法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适合患者的特点,争取患者“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

  (3)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合作机制,充分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区卫生防疫站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4)在实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中,要使各种干预措施和方法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上相互配合,并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好长期、持久开展干预工作的准备。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1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之一,对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教师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自我管理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项必要任务。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加强自我管理,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自我管理可对教师自身起到督促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及技能,能够对自我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对自身言行进行调节,并且能够不断对自我进行管理及监控,最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积极的状态。

  其次,教师自我管理可对学生产生较好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出来的诸多相关因素能够形成有机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作用,这些因素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及暗示,使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整体发展产生影响。

  最后,教师自我管理可影响课堂管理。教师通过良好自我管理可建立良好形象,使学生更加信任,这对教师地位的确立十分有利,可使教师形象实现良好转型,这种转型可使教师个人权威得以内化,可使教师有效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对课堂进行高效管理。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管理有效策略分析

  1.加强自我认识

  首先,教师应当对自身价值观有明确了解。对于教师而言,其价值观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得以形成的,属于教师对事物的一种判断,一旦形成便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可指导、约束以及规范自我行为。同时,学校也要具备自身价值观,能够规范学校教师,并且能够对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应当使自身价值观和学校价值观尽可能相同或者相似,若两者价值观发生冲突,则教师应当对自身价值观进行调整,从而符合学校价值观。

  其次,善于发现自身优缺点。在教师的自我管理中,了解自身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将自身优势作为出发点,才能够使自身水平得以充分发挥;若以自身缺点为出发点,则很难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师能够发现自身优缺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使自我管理能够得到较好效果。

  2.掌握相关教学技能

  首先,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相关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丰富的知识能够征服学生,可使学生在情绪及心理方面接受教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这样一来,教师不但能够进行较好的自我管理,同时能够进行较好的课堂管理。

  其次,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教材深入钻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结合,重新加工、设计教学内容,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处理与组织,从而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当保证其比较紧凑,每个环节均相互联系,不可过于拖沓。新课程导入方式、教学环节安排、新课程讲解方法等在教师课前自我管理方面均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教师自我管理的较好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积极培养责任意识

  在教师自我管理方面,责任意识的培养属于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高度责任感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能使其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努力。通过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使教師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调动自身责任感,从而使教师的自我管理主体意识及能力均得以提高。在教师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对责任意识进行较好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于学校及社会要求、规范以及相关原则,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并融入工作中,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对学校及社会产生责任意识;第二,教师应当对自身提出相关要求,从而进行自我规范与约束,要求应当符合个人、学校及社会三方共同利益,从而使自身责任意识得到较好培养,进而实现较好的自我管理。

  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我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必要任务,对教师自身发展及课堂教学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要通过各种相关措施加强自我管理,从而使自我管理能够得以较好实现,使自身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自我管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1).

  [2]唐志强.教师管理的新视角:关注教师专业自我[J].教育评论,2010(3).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12

  【摘要】大学新生自我管理成为现代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大学新生自我管理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那么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帮助大学新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指导新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提高大学新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自我意识 管理目标 方法

  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尝试着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其一是自我意识;其二是自我管理。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也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指一种自己对自己的做法,想法,行动,行为举止对与错的一种判断能力”。个人认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后者更为重要。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反过来说,自我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自己去干什么,并注意自己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所以刚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了拼搏三年高考的压力高中生活的新生,来到大学后,很容易放松自己,解放自己,纵容自己。

  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关键内容,让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就要懂得在大学的四年里,自己对自己的做法,想法,行动,行为举止对与错的一种判断能力,而且让学生知道要自己去干什么,并注意自己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引导学生实行自己计划、自己组织、自我实施、自我协调和控制;这样才不能虚度大学生活和不盲目度过大学生活。

  2 帮助大学新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

  “目标管理是用目标体系组合全体成员,以目标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强调系统、整体的管理;目标管理是强调自主自控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目标管理是重绩效、重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的实现。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目标中心,以分解和执行目标为手段,以圆满实现目标为宗旨的一种管理方法”。根据以上原理,学院采取以下做法:

  2.1 明确学院系统和整体目标管理的体系

  目标管理的体系是在培养目标、学生定位、教育目标、能力目标、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好设计,同时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令性大纲。

  2.2 参加目标管理系统培训

  新生入校后,组织新生参加学院系统的自我管理培训(如学院管理的管理模式、大学生如何自我管理等?),让大学新生明确自己在大学四年里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说不该做什么,根据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在不同年级里应该到达自我管理的目标,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度过时间。

  2.3 建立大学新生自我管理指标。

  指导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根据不同年级具体实施措施。指导大学新生制定自我管理的方案,通过方案具体指标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内容和要达到的自我管理的目标,按照方案设计自己实施。如表1

  通过以上的做法,大学新生在大一年级时间里都是在指导和引导中度过。大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目标实施就更加顺畅。

  3 指导新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大学生入校后,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帮助学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同时要指导大学新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管理理论指导法

  学习管理理论是新大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自我管理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水平急需新大学生提高,学习管理理念,就是要再把它转化为现实自我管理方法,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下,学生自我管理效率才能提高。

  在理论指导中,不管学习什么专业的学生,通常要大学新生自学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座。通过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知识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事物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3.2 职业规划指导法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新生来说都很重要。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帮助大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的指导更加重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五步。

  首先理论学习。分为职业生涯的概念理论、职业生涯的测评理论、如何撰写职业生涯报告三部分;

  其次职业测评。理论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个人职业测评,并对测评进行指导。通过测评报告让学生“知己知彼”,研究本人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本人的职业性向,

  3、本人的技能,

  4、本人的职业锚,

  5、本人的职业兴趣。将来适合从事哪些职业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

  其三撰写报告。让学生利用假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并制作成ppT;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1、本人成长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

  2、个人的优劣势分析和行业分析;

  3、本人将来适合从事哪些行业、职业和岗位;

  4、个人实施途径;

  5、不断调整反馈。

  其四班级交流。开学后每位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并点评;通过大会交流,点评让大学新生更早的认识社会和行业,了解社会和行业,了解职业和岗位;在适合自己职业通路中,制定适合自己的从事的职业中,迫切社会发展需要的。

  其五总结表彰。评出优秀作品,召开表彰大会。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的认识大大的提高,自我管理的目标更加清晰。

  3.3 团队合作管理法

  “团队管理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队精神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建设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团队协作”。团队合作管理法是培养人们参与管理的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既定目标下的成员,诱导人们为实现目标积极行动,努力实现自己制定的个人目标,从而实现合作团队的目标,进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因此每位学生要去主动自己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做明天的工作,只有所准备,才能应付自如。每个学生都应对自如就需要沟通合作,怎样才能将自我管理达到最佳效果,团队合作的管理更加适合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

  每学期,学生在制定自我管理的计划时,组成一个合作团队小组,在这个团队中,根据他们的爱好特定,或有共同的发展和自我管理的目标,每项目标都有具体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在项目中占有优势地位,他承担负责和管理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每位项目负责人会对自我管理团队的内容进行指导和监控。这个团队合作小组就会不断的完成任务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和自我管理。

  3.4 学期自我检测法

  自我检测或者自我评价是自我管理的监控机制,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评价自己。指导学生每个学期末学生对自己管理的项目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可以用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项。这样两两个学期下来,学生就会对自己自我管理的内容做出一定的判断和评价,对自己未达目标的项目在下学期进行修正或者下学期再努力实施。

  总之,对大学新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郭咸纲.自我管理平台.广东珠江音像出版社.

  [2] 王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

  [3] 杨峰.提升大学生管理理念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报,2008,1.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 篇13

  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检测,被誉为糖尿病的“五驾马车”,而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人们的高度重视。强调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核心地位。糖尿病的增长速度惊人,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仍处于盲目阶段,或重视程度不够,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直接导致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糖尿病危害日益加重。因此为患者提供科学,正规的糖尿病教育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糖尿病教育也称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培训,是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获得改变行为和成功自我管理疾病及其相关疾病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一个过程。

  总目标是为患者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确定治疗障碍,减轻解决问题的困难,使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及行为改变,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决策,获得理想而健康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对昂贵健康保护的需求。2007年,美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的专家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和专家共识后,标准化了DSME的术语,糖尿病教育的重点放在7项对改善患者健康善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自我管理行为,包括健康饮食、积极运动、监测、服药、解决问题、健康应对、降低风险。健康饮食:糖尿病教育者应帮助患者学习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选择健康的食物,调整食物份额,选择食物品牌,计算碳水化合物的分量,设计和准备饮食。积极运动:糖尿病教育者要跟患者一起确定患者的运动障碍,如身体、环境、心理和时间等的限制。制订一份适当的运动计划,用运动程度来平衡食物和药物作用。监测:糖尿病教育者可指导患者挑选自我检

  测血糖的仪器,告知其检测的时机和频率、目标值以及如何理解和使用检测结果。同时告知患者应常规酌情检查血压、尿酮体和体重。服药:使患者了解每种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的功能、副作用、疗效、毒性、处方剂量、恰当的给药时机和频率、漏服和安全性的用法说明。解决问题:糖尿病教育者应与患者一起确定患者身体、情绪、认识和财务方面的障碍,并制定解决措施。降低风险:糖尿病教育者应帮助患者获得护理标准、治疗目标和预防护理措施的相关知识以降低风险。内容包括戒烟、检查足部、监测血压、自我检测血糖、服用防司匹林、记录个人护理措施等。健康应对:糖尿病教育者要明确患者改变行为的动机。

  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可以达到的行为目标,找出障碍,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教育者还要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如果确诊要积极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行为改变是SDME惟一测定的结果。糖尿病需要患者每天都进行自我管理,糖尿病需要患者每天都进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来成功控制血糖。这些行为改变通常需要培训和持续支持,这就是自我管理教育。

  因此,DSME引起的行为改变直接受教育的影响。是达到整体目标的指标。糖尿病教育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糖尿病教育者要为每例患者量身定做符合其自身情况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定期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教育,逐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控制疾病进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对高职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09-22

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论文03-04

中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论文06-17

中职舞蹈教学对学生舞感的培养论文07-10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7-16

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舞感的培养论文07-14

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08-18

中职会计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6-20

浅析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研究论文12-07

中职美术人性化的教学浅析论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