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相长原理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时间:2020-10-12 16:01:32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教学相长原理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论文关键词】教学相长 基本原理 教学实践 意义

  【论文内容摘要】“教学相长”在我国古代史上是比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教学相长的基本原理对我们今天搞好教学工作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相长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对话教学、能促进教学创新、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教学相长的对立统一规律。

  我是在一个中学从教十年的老师,并且从事了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不论是教学,还是做班主任,用教学相长的原理指导我工作,使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都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十年磨一剑,归结一句话:教学相长的确是搞好教学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相长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礼记·学记》,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不少至今仍然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本思想,如阐述了教学相长等教学经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含义是,通过学习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生然后就会感觉自己的知识还不能够满足。于是,教师要边教边学,而学生要一边向教师学习,获得知识,一边还要发挥主动性,自强不息,方能进步。这样,教与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会得到提高。教学相长不仅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而且对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学相长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意义
  教学相长可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相长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互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平等。因为,教学互动不是一种单向度的流动过程,而是一种主体间的交互理解,表达着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在互动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处在霸权和支配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关系,不是权威或控制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在教学互动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学”;使教师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允许学生出错与质疑,并鼓励学生,期望其成功。因此,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师生在人格上真正平等,促进师生角色的不同转换,从而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相长能促进对话教学的形成。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补互助的过程。虽然教师对学生的传授是单向的,知识是由教师传授到学生那里去的,但实际上思想认识还是双向交流的。如果教与学之间不平衡,只有教师的谆谆教诲,没有学生积极的反应,就成了“填鸭式”教育,效果是不会理想的。于光远先生就指出,在课堂外和在作业中是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传授作出了自己的反馈。但如果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思想交流更加充分,教学效果往往比单一的灌输式教法好。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参与,使教学这种“双向活动”变成“单向活动”,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相长理念指导下,开展对话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突破,对话教学表现为一种实质性的交往,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共同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新知的发现。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对学生意味着个性的昭示与思想的解放,对教师意味着在传授知识之上的一种知识的理解与专业的成长。这对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相长能促使教学的创新。目前由于升学考试压力的存在,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学生负担普遍过重,出现了教学“三多三少”,即“课程多,补习多,作业考试多;休息时间少、实践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导致“三差三困”的现象,即学生“自主创造性差、发展性差、社会实践能力差”,对“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关爱不够。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对此非常郁闷:国家一边强调素质教育,一边又以升学考试来选拔人才,以致还是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来转,教师依然是“以考代教”,学生则是“以考代学”,教师还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教学过程是“一言堂”,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进行教育和人才选拔的综合改革,教学方面应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向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转变,倡导师生互为主体,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教育创新要“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刘楚明《教育学》)即教学创新应着力于建构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不仅要一边教,一边努力进修学习,而且还要向自己所教的'学生学习,可见教学相长不失为是一种教学创新的推进剂,这是当今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相长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能动作用。“教是教师的活动,它包括讲述教材,组织学生观察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和运用知识,还包括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等。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觉活动,它包括学生对一定事物和过程的感知,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所学习的事实、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实,按照教师指定的作用来巩固和运用知识等。”(布鲁纳《教学论》)可见,“教”与“学”是不能割裂的,教学过程最终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和这两方面的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很好。教学相长能促进教师主动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促进学生主动与教师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能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教学内容尽可能深化;能促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理解、灵活运用,学生的反问和质疑亦对教师构成挑战,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