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时间:2018-01-12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 中职  创新思维

  论文摘 要: 21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从育人的角度来划分阶段,从专业学科向职业岗位和就业转变。数学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这就为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指明了方向。 
  
  中职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且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跨度很大;再者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就业,有的希望扬长避短,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就业。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因素,中职数学教育必须实行教学大纲弹性化,教学内容区别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改革中职数学教育引入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1.教育理念的创新思维
  中职学生大多是从超负荷运转的应试教育中产生的失败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再加之数学长期的角色地位,他们认为自己被“筛”下的原因主要是数学不好。中职学校办学宗旨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而不是培养研究数学的人才。因此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所需数学知识的深浅,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数学教学。中职数学已从长期的主课地位演变成基础课,课时从每周6—7节减至每周4—5节,其作用也从应试教育中的“筛”演变成素质教育中的“泵”。由于“筛”的作用的淡化与消失,以及对“泵”的作用的漠视,教师与学生对学好数学缺少压力与动力。中职教学内容的取舍、章节的选定,应遵循“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这一原则。中职数学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素养和为专业课打基础,是为企业培养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面向企业。因此在坚持大课程的观念前提之下,跳出学科进行学科定位,反映并满足学生智能的多样性、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促进其发展是课程应追求的目标,即“为多元智能而教”。
  2.课程体系的创新思维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和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跳出数学学科课程体系,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满足专业岗位需求。教学中要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论证,强化知识的运用。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数学平台和专业数学平台。基础数学平台要满足各工科专业和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共同的基本需求,教学内容包括预备知识、集合与函数、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初步、立体几何初步、数列、概率与初步等内容;专业数学平台要满足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各大类职业岗位群对高素质劳动者的特殊需求。工科专业模块包括平面矢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正弦型函数、坐标轴的变换及极坐标、复数、初步与进位制、数学应用案例等;现代服务业专业模块包括导数及其简单应用、排列组合、彩票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等。各个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和实训的需求,选择专业模块的内容进行组合,构专业的数学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的、弹性的、互动的、多层次的教学,以适应学分制课程体系,满足专业岗位群的需求。
  3.教学过程的创新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可有效弥补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便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对一般规律的探究能力;便于更多的数学问题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便于数学学习向数学活动转变,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克服学生因基础薄弱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消除自卑心理,重新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他们通过查资料、社会、模拟实验去探究,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验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探索,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造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情景,允许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发表新奇的观点,力争多元的解决方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迅捷判断力、敏锐洞察力,重视用非常规性的思维提出非常规性问题,鼓励创造性探索、解答问题;教师要重视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思维活动一般从经验思维开始,然后进入理论思维,最后是灵感直觉思维;教师对学生思维训练既要注重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同时又要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借助各种思维形式,引起学生广泛联想,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获得新颖的独特的见解。

浅议中职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