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建构

时间:2020-10-11 17:42:2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析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建构


  [论文摘要]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是一项涉及面较广、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评价的主、客体选择问题,其中主体包括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个部分,而评价的客体则为全体毕业生。文章提出了以学校为主导的、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以科学、有效、客观地评价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毕业生 评价指标
  
  地方工科院校是区域性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是高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在经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许多地方工科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许多地方工科院校结合地方高校财力状况、资源、科研能力、学科水平、生源质量、历史积累等条件提出建设“教学型高校”和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据此地方工科院校在办学目标、学校类型、办学层次、服务对象、办学规模等方面都有了清晰的定位。

  一、构建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

  构建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必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体现的特殊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并据此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素质、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一定的运动技能;有能力和良好的文化修养。除了要求他们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外,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除了为他们打下深厚的.从业知识储备,还具有适应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还应有创新精神,即有创新欲望和潜能,有把握机会参与创新的能力。在构建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到这方方面面,才能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评价的主、客体的选择问题。这涉及指标体系的构成和模式,也涉及评价实践。为了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本文主张评价主体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评价的客体是全体毕业生。因而所构建的体系就是一个以学校为主导、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
  据上述认识,笔者主要从地方对人才需要的角度出发,考虑毕业生自身因素,在学校、社会等对毕业生的外部影响的前提下,提出地方工科院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对学校的评价
  对学校的评价主要可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的硬性指标以及毕业生就业阶段的有关指标来反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校期间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政治基础、专业理论水平、水平、毕业设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主要以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为考核依据。思想品德表现、学风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在校内是否参加各种组织学习活动为评判标准。实验能力、毕业设计可参考学生在校期间是否积极参与科研、论文及答辩来进行考核。组织能力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实际参加管理工作和一些社会活动的经历和效果。
  2.就业阶段的评价。此阶段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率、平均起薪、供需比、社会贡献度等进行评价。
  毕业生就业率:是对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需要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就业率是指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时或在规定时间内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包括就业、考研、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等)占该校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就业率可分为“一次性就业率”与“年终就业率”,“一次性就业率”指高校在教育部规定的上报就业方案的时间内统计的毕业生就业率,而“年终就业率”指毕业当年年终时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才的供需双方有一定的脱节,加上个别特殊年份如2008年全球危机的影响“一次就业率”已难以全面反映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状况,所以应采用更能准确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年终就业率”作为指标。
  供需比:是社会用人单位对一个学校毕业生需求总数与毕业生总数的比率,可以反映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但笼统的供需比容易掩盖供需比中的质量问题和结构问题,所以应将指标供需比进行分项考虑,细化成为次一级指标。首先,从层次上看,需求单位的国际国内著名企业供需比。到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就业的人数是评价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从就业岗位需求的层次上看,应考虑“重要岗位”需求比率。
  平均起薪:是国外对毕业生质量评价常用的指标,不同高校之间毕业生平均起薪的差别可以有力地说明其毕业生在上的不同竞争力。当然,要考虑地区差异,薪水系数有所不同,以及同一地区文理科平均起薪也会有所不同,在定平均起薪系数的时候,建议参考本校前三个年度的均值作为基数。
  社会贡献度:是对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贡献大小,也是评价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能够到社会影响力大、声誉地位高的单位就业,可以认为是其所在学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自主创业:目前,特别是在应对时,国家对于毕业生自主创业是积极鼓励的。自主创业既可解决其自身的工作,还可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但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需有足够的勇气和知识、能力,要求毕业生往往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每年统计这项数据并参加评价有较大的意义。
  (二)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价,由学校组织向毕业生本人进行,让他们对自己和培养学校的本科生教育进行评价,毕业生既接受了培养单位的教育过程,又亲自体验了社会的职业实践,不但能表述其参加工作以来的自我感受,而且对教育过程的优劣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些重要信息可为毕业生培养学校的院校调整和改革本科生教育提供可靠依据。但在评价中学生的主观性较强,不易受控制,也存在一定缺陷。
  (三)用人单位的评价
  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对毕业生的定期考核,是衡量地方工科院校学生教育质量的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材料。由于用人单位的主管领导有时间对毕业生的工作有直接的了解,所以材料较可靠。此评价中考虑到的指标首先包括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深浅,知识面的宽窄,对本学科专业前沿学术动态的了解程度,能否满足实践应用的需要等专业知识;其次是适应工作环境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开拓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指标;再次是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责任心与诚信度、抗挫折能力等素质。除此之外,在调查研究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指标,如用人单位满意度、个人的社会声誉等,它们也是评价毕业生是否优秀的重要参考。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地方工科院校的着眼点出发,尤其是立足于现阶段广东、广西的人才模式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所提出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应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希望最终达到较为客观地评价毕业生质量的目的,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试析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建构】相关文章:

1.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建构的论文

2.工科院校艺术设计论文

3.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工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论文

4.试析大数据新闻报道的话语建构论文

5.如何提高琵琶轮指质量技巧

6.浅谈地方文化课程建构的基本理念

7.地方院校动画教育研究论文

8.概述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考察论文

9.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