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3-20 00:52:34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现代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文章超越了专业学习只是培养计算机能力的局限,分析了在现代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的重要性,并对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践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力作了探索性研究。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非智力 因素能力
  
  目前,高校已经普遍开设计算机课,但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学习动机过于功利等弊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效果。探讨计算机公共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不仅是因为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参与,还在于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的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基本概念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活动会逐步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特点,这些稳定的特点便构成智力因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意向活动也会逐步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特点,这些稳定的特点便组成非智力因素。由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大任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必然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人们不论从事什么活动(包括)都必须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以往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对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却往往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结果直接导致学生素质出现失衡。事实上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育固有的属性,毕竟教育的首要问题或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教育实践的开展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使其智力获得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以及责任感、意志力、开拓求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惟其如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才不至于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记忆的存储库;学生才不至于把学习作为负担,而是自身乐于从事的活动。就学生学习本身而言,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作用于学生个体的整个认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行为的产生。因此,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中,有必要将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教学模式由单纯的知识教学转化为知识教学与非智力因素能力培养并重。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具体方法

  具体到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即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下述具体的培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特征。自主学习能力是非智力因素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前高校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师完全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知识爆炸”对大学生提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要求,有可能学生从高校毕业的时候,计算机公共课部分的教学知识就已经过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会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它与语文、、、等多门学科相关,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知识构成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大相径庭,数学、物理这类学科体系内部知识点呈线性连接,教学从基础知识开始,一环扣一环,前一环节的学习是后一环节学习的基础,循序渐进,而计算机学科体系内部知识点呈网状连接,学习计算机知识可以从任一知识点切入;二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新软件推出的速度惊人,比其他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要快得多。因此,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点也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计算机学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秀载体。
  在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维,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起到、互动、达成共识的作用。其次,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要求学生提交学习计划的方式帮助学生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可以具体到每一阶段甚至每一节课程需要学习达到的目标;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长“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的心理体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对已经掌握积累的知识经验通过科学地融合、重组、调遣等思维加工产生出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的过程。创新能力也是非智力因素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往的高校计算机课程由于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对课本知识非常熟悉,但面临一些实践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创新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此,笔者尝试通过下述几个途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在课堂练习中设计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数据库建立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C语言开发体育比赛名次评比的自动计算等。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计算机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让他们在兴趣中更有动力地去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是涉及知识面广、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不连贯、不系统、教学难度大,学生往往采用互相抄袭答案等方式来变相逃避。因此,笔者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曲线,把教学内容按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的较为独立的模块,学生在实践中先易后难,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考各个突破,鼓励学生采用与教程答案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一个个模块中的练习题,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3.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主动性。这样可打破原有课本以知识的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设置一个具体的任务,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走寻常路”。
  (三)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思维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加工改造,能动地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内在实质联系,形成新的思想,获得新的发现,制定出新的决策能力。思维能力是非智力因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式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计算机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来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以抽象为基础,在程序设计中通过分析研究问题、归纳出一般性规律,然后考虑适当的算法,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计算机程序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猜测、抽象、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编程训练。利用算法和程序自身的思维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学生在编程中自主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二是上机实践。计算机操作性强,对动手能力的要求高,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之计算机高度自动化运行程序,在编辑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停机,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炼意志、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过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个极好的途径。
  (四)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社会能力是指如何为人、如何处世、特别是如何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包括职业、团队协作、健康、人际交往、法制观念等能力。现代社会一项工作的完成乃至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在高校公共课的计算机教学中,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获取知识这两种社会能力。例如,算法设计这门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以设计一个电梯系统为依托,让学生感受真实的IT企业项目开发模式,让学生自行组成团队,完成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寻找所需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分析自己,合理定位自己在团队中所处的角色,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承担其中一部分开发任务,学生通过在查阅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获取知识来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子任务。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研发。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掌握了本门课程所要求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社会能力在专业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种课程设计,可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能力非智力因素。
  在计算机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能力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运用现代技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会专业知识的同时,完成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完成思维品质的升华,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计算机教学中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开题报告11-14

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1篇)05-13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05-2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04-22

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12篇)08-16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05-19

外国文学史能力培养教学探析论文04-2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精选6篇)05-18

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04-28

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