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时间:2020-10-11 14:46:02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论文关键词:课程特性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论文摘 要:构成基础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而这个过渡就是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创造形态的能力训练来实现的。现在多高职院校对初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三大构成课,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设计的发展,压缩成了构成基础课程,本文就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在教学上的研究做以阐述和分析。
  
  构成课程作为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设计课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为了积累培养学生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知识框架。而在当今设计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构成基础则是意在培养学生对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形成对形态的概括和演绎能力。
  
  一、 如何理解构成基础在设计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及影响
  
  构成基础课属于基础设计课程,其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视觉,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常的构成基础课程分别是单独的三门课程,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但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以及课程性质的转变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现在部分院校把三大构成课从原来的每一门单独课程的讲演归结到三门综合在一起的一门课程。那么,为什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综合,是因为在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构成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脱节现象,以至于许多学生在盲目地重复一些程式化的练习。构成基础教学已经呈现出简单化、程式化、重复性的缺点,不适应设计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因此,构成与设计的关系是什么?构成的思维如何应用到设计实践中?这些都是应该在教学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构成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领悟到构成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之间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构成课程?构成课程主要是学习设计中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学原理,然后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的造型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意能力,能够提高以及掌握设计形式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从而设计出所需要的图形特点,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二、构成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各个设计专业领域和性质的不同,课堂教学在各个专业对构成基础课程的位置、方法、程度等也不尽一样。
  1、课程特性
  构成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设计的融合,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以理论加实践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构成基础课程体系中,一般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它们都是运用构成规律的知识和方法,将复杂的图形概括为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每个专业都会结合自己的特点针对性的侧重。例如,广告装潢专业重视对平面、色彩构成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艺术专业则更重视对立体构成的掌握。
  总之,构成基础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具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到抽象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教学初期,学生往往对抽象概念的认识非常模糊,做出的设计不能举一反三,不具备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去设计思维,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即怎样能使学生掌握抽象概念并且灵活构图和运用。
  2、课程设计方案
  构成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 教学安排上往往容易轻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所以造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设计的表层面,仅仅模仿书上面已有的相关图例,而无法达到调动他们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该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根据各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上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板书加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方式借助影像和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结合作品来进行分析,使学生直观的注重构成形式中的创意思维。在将来设计的成败不再是电脑技术层面问题,而是创新思维的比拼。因此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分析不同的构成形式所蕴涵的设计思维与思维的训练上,将不同的构成形式与相关专业设计思维关联起来,这才是最主要的。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说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直观想象,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难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在课上给学生分析很多图片,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地启发式训练,还是很有成效的。构成教学的初期,重点应是对眼睛认知的训练上而不是对手绘能力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上。通过大量广泛的教学实例,首先从分析画面入手,再结合各个专业的设计实践,为学生提供思考拓展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全面把握整个过程的方向和状态,找出其中分析的观念性结果,加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构成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去。
  3、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快,很多构成课的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网络上收集的到,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不在听从老师的讲授,将概念理解个一知半解,这就使构成教学束缚在一种封闭状绝缘的状态中。
  那么在课上怎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首先课上由老师提纲携领地将理论重点、知识要点分析讲解,然后将多媒体教案(PPT)、相应的构成图片范例与学生共享,学生当堂消化,并完整制作成PPT。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概念经由自己的排版也熟悉得多。另外,还能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具有团队的意识,还可以在毕业后更能适应的要求。再次师生间还可暂时换位, 让学生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理解以及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我们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就学生讲解的提出相关问题,并且加以分析,这种引导性的授课模式将教师从繁琐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引导式教学,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与教是互通性的,也就是能够使师生达到共同交流。
  
  三、构成基础课程的思考
  
  在市场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我觉得可以在教学理论和手绘的同时,在基础课程阶段就可以结合电脑教学示范,比如说一些基本形的制作,群化的组合等,为以后学生做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利用便捷的手段完成构成设计作业,但是在此我要说的是学生在重视电脑的同时,而不能忽视对手绘能力的培养,每天都要画一些跟手绘相关的课题训练,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草图的分析,从而选出比较理想的草图方案,进而在用电脑辅助初比较理想的方案。让学生手绘是为了加深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加深的理论知识的认识。所以,综上所述,在我们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成熟的时候,我们更因该给学生强调手绘与电脑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今艺术设计已成为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对构成基础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创造力,要避免盲目的为构成而构成,为造型而造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关联性,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形象为表现,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与实际运用脱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燕欣.构成新概念——平面篇[M]. 成都:四川出版社, 2006.
  [2] 辛华泉 张柏萌.邱松. 平面构成[M].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3] 于宵.从具象到抽象—关于构成教学方法的思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0

【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相关文章:

1.浅谈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论文

2.浅谈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论文

3.体育课程舞蹈教学探索论文

4.车辆工程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5.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6.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研究

7.浅谈速录课程教学的现状

8.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9.保险学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