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三大件”的资源性思考

时间:2018-01-10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并进而造就了与之相应的现象。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和把握“三大件”在思想中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是高校从思想上把守大众传媒阵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件” 文化载体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最爱。它们不仅是停留在物质意义上的消费品,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和MP3流行也已经成为当代无法回避的精神现象。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以电脑、手机、MP3为载体的“三大件”文化正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正确认识“三大件”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三大件”的必然性

  1.“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2005年8月,据《三秦都市报》显示:提起大学生入学“三大件”,有90%的学生均能准确地回答出“电脑、手机、MP3”,有近70%的学生已经配齐了“三大件”。2009年,虽然“三大件”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MP4、数码照相机乃至于汽车,但由于数码照相机,特别是汽车价格支出的相对昂贵和文化意义的相对匮乏,所以如今的“三大件”基本上还只是止步于电脑、手机、MP3,只不过这时它们已经变成了普遍存在的现实而不是之前物质消费的目标,它们几乎成为高校大学生探求知识、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的必备工具,并且在流行与时尚的魅惑下,莘莘学子已经进而使之成为自己最好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伙伴。
  2.“三大件”造就了高校流行文化载体的强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高水平的物质享受,随之也带来了新型的文化现象。以电脑为依据,大学生中形成了特有的网络文化;以手机为依据,大学生中生成了短信文化;以MP3为依据,大学生中酣享着流行音乐。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平台,具有虚拟、隐匿、超时空、多元、自由、平等等特点;手机短信文化又称拇指文化,它以手机短信为载体,具有便捷、低廉、含蓄、隐秘、时效与娱乐等优势;流行音乐以MP3为媒介,它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具有多元、休闲、、大众与商业性的特点。这里,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大件”文化,它们几乎全方位地迎合了作为亚文化特征群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方式,在大学校园坚实地造就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校园流行文化载体的强势。
  3.“三大件”文化的强势影响了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它的核心。“三大件”文化的丰富和时尚带给了大学生无尽的诱惑,它的强势存在无疑将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它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内容非常庞杂,积极与消极共存,尤其是流行音乐,“它更多地强调感官刺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游戏功能,相应的淡化和抑制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具有显著的亚文化特征”,所以,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不利于构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
  4.“三大件”文化成为思政教育载体建设的盲区。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都集中于传统的教学载体、载体、活动载体的层面上,对于以互联网、手机、MP3等为媒介的新兴文化载体的利用成为明显的盲区。并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表现出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已经不同程度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功能弱化的现象,与主体式学习理念相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许多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处于对传统、现实与未来的困惑和迷茫之中,因此亟待改革和创新。

  二、“三大件”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

  1.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求。研究表明,较之于传统载体,网络、手机文化载体更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优势,它能够调剂学习生活,促进个性人格发展完善;陶冶情感,实现德育的审美渗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规范学生个体行为;缓解精神压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获取信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而流行音乐相对独特,它虽然不属思政教育的新兴载体,但通过MP3传媒的强势,充斥着大学的每一个角落,它以节奏、旋律、情感、价值观的完美结合来影响受众群,能够从角度给大学生带来了灵魂的洗礼,这无论如何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
  2.可以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和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相对单一,更多地强调单向灌输,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去生活化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德育对象缺失主体地位,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境脱离社会实际等,回归生活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加上学习与交往、就业与生存、理想与现实等问题的压力和困惑,决定了“三大件”文化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最通常的诉求。依据这一生活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融入网络文化、手机短信文化、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中,大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以至于在特定的文化主题和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而这也正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有的突破。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三大件”的资源性思考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