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0-10-07 15:36:4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工作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激励理论;高校教师激励;运用

  论文摘要:在高校教师激励工作中借鉴和运用激励理论的有益成果,对于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教师需要的激励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的最佳途径,把握教师动机的激励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的关键所在,兼顾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激励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的重要基础,关注教师公平感的激励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的重要保证。

  西方国家较早地开展了激励问题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激励理论,并将这些激励理论应用于资源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借鉴和运用激励西方激励理论的有益成果,结合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工作实际,积极开展高校教师激励工作,对于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工作中的运用问题作一些探讨分析。

  一、符合教师需要的激励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的最佳途径

  需要是人们在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对物质条件、精神生活条件的自觉反映,是以人脑的意识活动为基础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同时,它也是复杂的、多变的、千差万别的。西方管家从研究人的需要层次出发,形成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逐级递进的需要层次理论。西方国家的也是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之上的。

  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的需要层次是这五个需要层次的混合体。生理需要是高校教师的第一层次需要,包括对工资、健康的工作、各种福利待遇、奖金、住房福利、医疗待遇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是高校教师的第二层次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身心健康、职业稳定、老有所养方面的需要,当高校教师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社会交往需要是高校教师的第三层次需要,主要表现为希望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并在交往中建立各种感情,能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爱护,可以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别人共同分担忧愁,共同分享喜悦。当教师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希望受到集体的接纳,得到集体的帮助。尊重需要是高校教师的第四层次需要,主要表现为教师自尊心较强,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激励主体的重视,希望得到更高的职务岗位,希望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教师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更自信、更能激发潜能。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校教师的最高层次需要,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或成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已超越了自我,不是单纯追求个人的得失,而是追求对社会的贡献,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一些美好的、令人称道的东西。自我实现的人具有洞察生活的能力,总是更有决心,更有一个清醒的是非观。更为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人更具有创造性。高校教师的上述五种需要是有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级递增的。

  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的需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客观的社会性。高校教师的需要是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教师工作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离开了客观现实性的需要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是具有层次性。高校教师的需要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需要的集合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是高校教师的低层次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校教师的高层次需要。高校教师的需要层次越高,对维持生存的纯粹意义就越不迫切,对它们的满足就能更长地推迟下去,因而高层次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追求高层次需要,代表了高校教师的一种健康趋势,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和满足促成了更伟大、更坚定,以及更真实的个性。三是具有时间性。高校教师的需要有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之分,当前需要往往表现得更为迫切,而长远需要则更有价值。只有当前需要得到满足,高校教师才会对长远需要充满信心;如果当前需要长时间得不到实现,长远需要则减弱或消失。四是具有无限丰富性。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地位不断提高,逐步摆脱了对物质的依赖,自身的全面发展具备了良好条件,从而能够向更高层次需要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五是具有能动性。高校教师的需要是通过自己的意识来实现的`,能够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新的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满足需要的方式。

  界有句名言:根据人的需要进行管理是最好的管理。由此引申出:根据高校教师的需要进行激励是最好的激励。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在是: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也就是说,高校激励主体要带领教师实现组织目标,工作的起点是根据教师的需要,由需要而激发动机、产生行为而实现目标,然后又产生新的需要,周而复始。最先进的激励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激励,只有与教师的需要相适应的激励才是最有效的激励。因此,符合教师需要的激励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的最佳途径。

  二、把握教师动机的激励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激励的关键所在

  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已经引起的行为并导致该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动机支配着人的行为,行为反映着人的动机。没有无动机的行为,也没有无行为的动机。动机可以激发个体产生具体的行为,具有驱使个体产生某种行为活动的功能。动机可以使个体的行为导向特定的方向、预期目标。动机和行为结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的。动机可因行为的良好结果而加强,从而使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巩固。因此,动机在激励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