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

时间:2017-12-27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的根本原因,包括观念因素、人才培养过程因素、教育因素.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过程;教育环境

  1教育观念因素

  1.1以继承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影晌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但继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创新.形而上学的继承观念还会妨碍创新.传统教育是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极易束缚和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杨振宁教授曾评价中国传统教育过分注重演绎法,是从已经了解了的、抽象的原则开始,然后一步一步推演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完完整整地把一门门学科学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对于教育的目的,教育学家保罗·郎格郎提出:“教育不再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不转变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就不能深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转变和改革,并非要把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统统丢掉,再重新地去构造一个创新性教育,而是要通过对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来实现.

  1.2以学科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适应计划体制需要仿照前苏联模式建立的,条块分割,这种模式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目标,以生产对象或生产过程划分专业,强化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教育,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覆盖面较窄,学科环境偏于单一,单一的专业学科培养环境,培养的学生知识体系单一,学术视野狭窄,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知识高度综合、宽广的学术视野的要求形成了矛盾和冲突.在培养方式上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很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

  1.3以发展智力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强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并使它们相互促进.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但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追求仓新的意识,一种积极探究问题的取向,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更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情商”.“情商”这个概念是美国心博士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要素,他概括了“情商”的五个方面,即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毫无疑问,“情商”包含了丰富的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自信心、勤奋、塌实、坚韧、耐心、恒心、创造性以及乐观、合作精神等.一些天资聪慧、富有才华者,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与非智力因素的欠缺有关.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试论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相关推荐
  • 浅析把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探索人文素质创新模式的论文
最新推荐
  •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