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0-10-06 20:27:0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对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等进行分析,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根据需求和学校类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完全学分制进行多层次课程体系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和时间安排,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从增强学生学习和就业信心角度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供给是否有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毕业生就业率:租就业质量的高低。然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导致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和“供需两张皮”。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是解决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培养目标确定培养人才的专业方向和要求,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对照分析2006年收集整理的112所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我国有60.7%的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目录》进行设置,这些院校在课程设置、办学目标定位上与体育教育专业基本雷同,只是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基础上加上《专业目录》中要求开设的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另外的44所院校在确定具体培养目标时围绕“规定”目标进行了分解、重构和有所侧重地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为健身型、经营型、组织管理型和教学科研型等。

  在专业培养目标下分设不同专业方向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共性。社会体育专业负责人问卷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代表当前一种潮流,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超过16个。方向过多不利于专业核心目标的形成,无所不包会导致专业“空心化”,这一点值得注意。在16个细化方向中,选择“休闲体育指导”“体育市场经营开发”作为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培养方向的在60%以上。

  2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健身指导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体育指导员从2001年8月开始正式进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说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已不是业余和兼职。目前,我国的体育约占总人口33.9%,体育社会指导员约32万余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之比约为1:4000。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规定:“10年内,大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体育人口达总人口的40%左右”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的每千人配备2~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数至少应为65万人。而目前发达国家的体育人12I占总人12I的比例已高达60%~70%,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也很庞大。以德国为例,德国8000余万人12I,有200万体育工作者,也就是说平均每40~50人就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如果我国体育人口比例发展到50%左右,约7.5亿人,即使按目前德国水平1/3的要求发展我国吐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也至少应达到500万人以上。因此,培养一批健身指导员应当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2)体育产业的发展,急需一批休闲体育经营开发类人才。
  体育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能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具有需求潜力大、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污染低的特点。在发达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吸纳就业的独特作用相当可观。

  依据产业结构理论,我国体育产业会随国民经济成长阶段的上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层次的升级而不断发展壮大,吸纳社会就业的独特作用会El益明显。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截至2002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体育产业的这种效益会更加突出。与体育产业快速成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到2008年我国至少需要1万名左右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仅奥组委就需4000人来从事奥运会赛事组织和产业开发工作。奥组委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招兵买马”,为奥运成功举办提供智力支持。而能够出色地设计奥运会竞标方式,对广播转播权进行项目开发和利用奥运会的无形资产进行深度市场开发的人才非常少。有业内人士就指出,目前体育经营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

  综上所述,国外体育产业强劲的就业效应及我国体育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启示我们,体育经营开发类人才的培养应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尽快适应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