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时间:2017-12-21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在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现实化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受的影响、多元的冲击和实践的缺失。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一是要提升教育理念,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思想导向;二是要创新教育模式,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实施途径;三是要改善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是关于现实的人对生活实践的意义的评价标准的思想体系。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对自身在社会关系中作为主体和客体的角色认知,它反映着大学生对自身需要的把握。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其价值观对未来个人发展、社会进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系统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而探寻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表现

  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反映着大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追求。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下,社会价值观具有绝对性、单一性的特点,大学生价值观带有较大的群体性、依附性和被动性,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大学生的根本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加之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既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各种思想的跨国界交流,也有力地促进了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当代大学开始由封闭逐渐转向开放,成为一个“小社会”。生活在多种价值观交织、碰撞环境下的大学生,其群体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已经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价值观,而是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价值观体系。

  2.价值主体的个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人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张扬。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价值取向逐渐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化,甚至有个人价值取向超过社会价值取向的倾向。他们愈来愈意识到社会只是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更多地把、国家视为一个集体,而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狭隘的单位式的集体。他们尊重个人的价值、利益和选择,强调以个人的存在、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个体在群体及社会地位中的价值,强调个人利益、个人自由、个性发展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关注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在实现价值的途径上,他们也更相信自己的选择。即使是社会需要,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合理地选择。如果社会需要符合自己的愿望,则可以接受;反之,则会放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自我的重视。

  3.价值目标的现实化。价值目标是价值主体所设想的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按照性质与层次的不同,可将价值目标划分为理想主义价值目标与现实主义价值目标。在计划经济时期以集体本位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中,共产主义理想是被普遍认同的,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在市场经济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深入人心,以往的理想主义价值观逐渐被现实主义价值观所取代。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加之他们缺乏对价值认识的科学基础,因此他们在价值目标选择上更加注重现实生活,注重金钱的价值和感官的享受。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价值目标的世俗化、短期化和功利化倾向,甚至诱发了个人主体意识的恶性膨胀,导致了大学生的短视行为,使他们缺乏对精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所应有的担当。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应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特点,合理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中所存在的价值观念失范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差和失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因素:
关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