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冲击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时间:2023-03-18 14:32:1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应试教育冲击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应试影响下的高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当下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4个不同教育模式,即传统教育型、操作运用型、内涵发展型和投机取巧型,同时梳理了其办学特点和形成原因,理性阐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并肯定了其积极意义。

  论文关键词:应试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 现状 冲击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更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应试教育主要出现在高考、中考的一般科目中,这种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方式和体系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会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但在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己任的类教育中,似乎少见。
  时下,随着扩招以及发展下艺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老牌艺术院校竟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学科的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高师院校更是力求办学效益的提高,部分学校对美术专业特别青睐,以致大量的美术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长期将美术视为“游艺”或“准学科”而对之不屑一顾的综合性大学,也将建构美术专业作为扩大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美术考生成为当下高考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全国几所美术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众多考生同挤独桥的现象已成为。应试美术教育至此应运而生,并在美术考前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美术专业高考人数纪录不断被刷新的同时,少则几千,多则数十万考卷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和“看上去很美”的繁荣场景似乎总能让招生院校深感欣喜。在高考大军的不断冲刺下,虽近几年学龄青年总人数有下滑之势,高考大军在数量上已不及往年,但美术类考生却没有减少。从最初一个省就那么几千人报考美术到今天的几万、十数万之众,应该说挑选到的考生质量不会太差。然而事实却总是出人意料。学生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合理的升学诉求我们当能理解,画室投机的市场运作机制能在多年的美术高考博弈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我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质量下滑却成了美术专业招生单位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大学课程的一再调整,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大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适应应试美术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种调整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发展型
  这种院校一般开设美术系科较早,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在同类专业中形成了较好的声誉及地位,在招生及学生培养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轻易立于不败之地。这类院校一般招生人数不多,受扩招的影响也往往较小。对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高考应试题目难度较大,简单的应试教育培训办法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因为这类学校师资力量在全国艺术院校中名列前茅,师生比在一定程度上受扩招影响不大。这类院校的授课类型一般有两种:一为画室制。画室导师制对于落实教师责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群体性及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入校之初就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大学4年甚至研究生阶段都能朝着目标不断发展。二为两段式教学模式。这类院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除中国传统书画专业等几个少数专业大一学生不分专业方向外,其余专业全部送由基础部统一管理教学,一年、一年半或者两年不等。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再由其原来所在的学院、工作室“领回”,继续该生在专业领域的深造。较之以前的学生进校就分专业不同,现在各大学、美术学院都加大了对基础部的投入,80%的美术院系都设立了基础部。很多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投入到基础教学的一线,力求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修为,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实,以便于后一阶段划分具体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操作应用型
  随着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和操作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地位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越发显现。所以,培养美术专业学子的设计能力和操作应用能力成了当代大学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院校一般为一些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它们受传统学院派美术教育影响较小,可以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创建其新的教学模式及价值体系,扩招和新的应试机制给这些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些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早已走出了传统简单的制图模式,部分重点院校其专业性相比专业院校也毫不逊色,而工科院校在美术社会功能中实际应用的优势却是传统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这类院校往往借助学校在工科上的优势,结合学生基本的能力以及素描色彩表现能力,通过美术欣赏、鉴赏以及电脑、制图甚至、等课程的辅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艺术认知水平,将教学与社会应用实际相结合,力求在应用技能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美术教育社会化、功能化,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能动性调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内涵发展型
  业界当下对专业的基本功有一种新的看法。所谓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文素养;二是造型能力;三是创造力。这种新的看法恰好给一些美术专业新招生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这类院校的美术专业起步稍晚于传统美术院校,虽然在操作应用上缺乏理工科院校的有利条件,但具备其他学校不具备的人文。可以利用文科院校在社会科学上的优点,充分发掘美术学科的发展潜能。其教学计划不会对学生有明显的专业划分,没有国画、油画、版画之说,轻技能而重理论修养,尽最大可能地在满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修养。走出了技术至上的误区,脱离了传统美术,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努力落实其具有教育特征的效能。这类院校认为,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好的教育趋势,即重视教育、轻视育人;重技术传授,轻理论研究和人文精神认知;重传授和接受知识,轻综合能力培养。所以,这些院校力求能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模式,以适应美术发展新的需要。开设课程一般分为:美术教育课程、教育课程、教育学课程、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程、美术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理论、前沿知识课程等。这种教育模式和操作应用性有很大区别,更看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及专业理论修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法的同时往往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近现代绘画、设计理念及当下艺术思潮予以重点把握。在具体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分析中,怎么画、绘画媒材的选择上已不再重要,而是将关注的焦点落实到画什么,和探求画面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
  
  四、投机取巧型
  美术考生的庞大数量,使一些院校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蜂拥而上的专业设置,必然带来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以至出现不少地方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持平的状况。择优选才的原则面对这种状况苍白无力。因而不仅多少年来美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专业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如某大学的独立二级学院,在生源好的前几年,美术专业一年招生人数就达1000人之多。而在最近生源因受艺术专业就业率以及生源人数减少等影响,招生人数急剧下滑。这种完全为效益而招生的行为,不但成为教育弊病发展的温床,也成了我们今天看待艺考冷热程度的晴雨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本身并不具备单独设立美术专业的实力,却因为特定的环境成为受益者,在不具备培养人才条件的情况下,唯有实行新的变革以适应社会、考生及家长的求学期盼,引进一些看似时髦、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并树立起自认为新的审美和评判标准,披上“85思潮”“新生代”的外衣,克隆着一个又一个美术“神话”。笔者认为,无论课程怎么调整,只要是利于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操作技能的课程,一些创新和尝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反映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能动或被动作用,也为当下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努力。然而,在所谓新的、世界的、前卫的艺术理念下,这类院校在学生进校后,往往不按常规教育行事,其借鉴的是所谓的西方美术教育内容,认为基本功完全不重要——这是专业院校做的事,他们要做的是与国际接轨,而随改革开放涌入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成为其专业设置和教学的“救世主”。教学中的“因人设课”“随机应变”更是屡见不鲜。至于作为中应有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善的教学内容,就更是无暇顾及了。开设课程类别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且诞生众多的新名词,什么笔墨实验、综合媒介……不断变化的新颖名目成为其教学大纲最大的噱头,其实仔细研究后发现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学生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这花样百出的新名称搞得迷失自我,成为这些“新模式”的失败试验品。当然,这类院校在美术不断发展中也必将慢慢淡出舞台,但其消极影响却不是短期能消解掉的。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期盼其改革的呼声,单招、特招等招生形式也在不断地改良大学的招生模式,然而短时间内难有重大的改变。这种应试模式虽有弊端,却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改变了传统观念“技法至上”的大学美术授课方式,关注多元发展,很多传统艺术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招收文化功底较好的学生,开设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等课程,不断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同时,应试教育也给学生带来了选择的机会。为了提高学校自身在学生应试时的竞争力,艺术院校也纷纷努力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中国美术学院的多媒体艺术、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等等,这些尝试促进了美术教育的积极发展。

  当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种,我们不能不觉得遗憾。究其根源,与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等多方升学压力所带来的投机型升学观有关,但各高校在生源争夺中的不作为,招生试题及录取形式的简单,不能说不是一种原因,如以前很多专业性院校考试的分科考试科目设计、创作等逐渐淡出艺考考场,试题的出题面显得过于狭窄。而一些院校为了其经济收益,将院校考察选录人才这一重大责任变成了迎合规则的又一圈钱游戏,也是应试教育形成的另一原因。当然,美术专业学生的增加,冷就业热报考的现象相对其他专业更为持久,对于美术学科的继续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发展中的躁动总比停滞中的平衡好。笔者相信,高等美术教育在面临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冲击时,又会迎来一个发展与变革的新机遇。

【应试教育冲击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现状】相关文章:

民族音乐在高校中现状的原因分析论文08-14

视觉文化影响下的高师美术教育论文04-21

法制化视角下的高校管理-高校处分权辨析06-26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论文(精选8篇)05-23

民族文化融合下皮革工艺美术教育探究论文05-12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论文(通用11篇)07-27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策略08-02

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论文(精选7篇)07-12

论对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05-12

美术教育学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