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理念的更新

时间:2023-03-18 13:19:3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理念的更新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因此,在现代理论下的多媒体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将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的重心,广泛应用于科研和教学。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师;教学;科研
  
  在当前信息技术浪潮不断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实现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所凭借的根本手段。如今,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直接介入和广泛应用,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内容与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在这场大变革中,高校将被赋予新的含义。评价一所高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标准,特别要看其是否拥有获取现代信息的各种设备和技术、教师是否具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进行科研探索的能力。
  
  一、理论依据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Construe—tivism)作为一种能更充分解释教与学过程复杂性的理论就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近年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无论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还是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都主张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应当扮演“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要在完整、真实的中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同时也明确指出“学习者应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和帮助下,掌握他无法单独领会的概念和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提出要利用各种信息来支持学习,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并将其视为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这一理论把人们的视角从“知识是一种产物”转向了“学习是一种过程”。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则是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最有效工具。而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源来引导、支持学习者进行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监督和促进学习者准确作出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开展相关的各项科研探索。
  
  二、多媒体技术的固有特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表明,它的主要技术内容产生于本世纪,它含有对人的诸因素较多的研究,也含有对学习者日益增加的重视或尊重。当然,它也广泛采用了物化形态的技术成果,如幻灯、、、收音机、网络系统等作支撑,其结构已较为复杂,所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现代教育技术至少涉及以下领域的研究或实践,即基础性研究、技术性研究、教育系统的开发研究、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教学管理研究。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其特点在于,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其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参与学习过程。
  研究表明,人类接收信息是通过视、听、嗅、触、味这五种感官进行的,其中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大量图像中得到的;心家Treicher也曾证明,人类获取信息的94%来自于视觉和听觉。不仅如此,关于人类对其所接收信息的记忆持久性方面,Treieher的实验进一步表明,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鉴于以上研究和实验,人类在接收、记忆信息的过程中对于视觉和听觉感官的依赖程度之深令人毋庸置疑,这与多媒体技术的固有特性高度一致,故成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科研的有力佐证。
  但是,必须指出,多媒体这种通过多样形式营造非凡表现力和强大冲击力的视听效果的固有特性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如降低学生的注意力。认知学有关注意力持续度的实验表明,如果一堂课投影播放超过20分钟,学生就会由于视觉疲劳而引发习得知识能力的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下的良好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图像必须要辅以教师的说明性或文字,才便于引起信息接收者的兴趣,促使其长时间的关注与记忆,保持其思维的活跃状态,进而维持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就评估教学效果而言,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固有特点使其自身无法监测并评估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和多媒体的反应和习得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同师生之间的呼应与关系的和谐程度高度相关的。综上所述,这种现代技术的固有特性在客观上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适度、有效地利用并驾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科研探索中调整研究策略与理念。
  
  三、多媒体技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策略
  
  在多媒体技术视角下,建构主义的教学(特别是基于任务设计和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有效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协助并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来说,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允许学生在主题内容的探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并且在如何接受学生对课程核心思想的建构方面有所不同。除了灵活的主题知识是必要的以外,对教师的教学技巧也有更高的要求。教育者们要努力于具体的教学技巧(如讲课、讨论、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学习)如何适合于多媒体中构建的建构主义模型。同时,由于建构主义理念的另一个核心价值是合作学习,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就要求教师对分散的学习环境(这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所致)要有引导合作学习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利用现代技术提供的多种便利条件,引导学生查资料、读文献、做、写报告、再作出陈述和讨论,引导其进行思考、联想和创新,进而形成其知识建构。此外,教师有必要减少甚至抛开纸笔的客观测验,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评估方式,这种新的评估可以包括学生创作、撰写研究报告、制作模型,或者以戏剧、、辩论或其他的形式进行表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提出,“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x教师素质”。笔者认为,其中的“教学质量”是指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水平,“环境”指应用多媒体等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素质”则涵盖了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能力。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观念存在多方面的冲击,对高等教育的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等具有创新意识观念的形成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基层执行者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能,塑造创新人格。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进行教学的创新研究;只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意识是前提,思维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是动力,人格是保证,这几个要素相互作用,成为在先进教育理念下的、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不断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根本条件。

【试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理念的更新】相关文章:

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应用论文04-28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08-18

试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08-24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精选6篇)04-29

试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斜学化05-29

试析可持续发展观和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05-3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问题及发展趋势09-19

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发展05-01

试析霸王品牌的成长历程05-31

试析文解字添奇趣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