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育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多维思考

时间:2020-09-29 16:58:2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德育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多维思考


  [论文摘要]德育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共在性、平等性、情感性的特点,实现德育过程师生交往互动,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实现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体现理解与对话的本质;推动交往互动方法的不断创新。

  [论文关键词]交往互动 德育过程 以人为本
  
  德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性实践活动,关注的是人格培育、人性提升和精神建构,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的师生之间通过交往互动来完成的。但是长期以来,师生之间在德育过程中却处于相互疏离的关系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只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而缺少人格精神的相遇,这样的德育很难作用于学生的心灵,进而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成效。因此,对德育过程中加强师生关系的探讨并对德育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价值、特点及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基本规定进行多维的分析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育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阐释
  德育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它既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生命的沟通。离开了人的交往互动,德育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师生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能够在德育过程中实现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和相互倾听,使得师生之间的表情、思想情感充分地互动起来,在充满平等和交流的课堂情境中达成生命的交融、智慧的生成和精神的觉醒,碰撞出更多的灵感与创造的火花,从而实现德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共振。“当我们帮助他人在他们和我们的思维成果以及我们和其他人的思维成果之间进行协调之时,我们的教学行为才发生作用。这就是杜威为什么将教学视为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学习则是那一过程的产物。” 所以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仅在于展现个人的精神主体性,更在于通过主体间精神交往的不断整合,形成超个体的主体间性。德育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师生间的交往、活动、理解,从而形成对话和共识,这个过程是生成的过程,也是主体间精神共生、共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个体不断建构自身的社会关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不断生成自己的德性。
  德育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度的、线性的影响过程,是师生之间展现自我和吸纳对方的共存、互惠活动,是师生之间彼此需要和彼此收获。师生之间存在知识、能力、智慧、个性方面的差异,这就为交往互动双方的互惠提供了前提条件,即差异是交流的基础。教师以自己的知识才学、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以自己的积极行为反馈于教师,使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中受到鼓舞。传统德育过程忽视了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交往互动,教师常常是以权威的身份以空洞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评判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结果,并没有为学生主体创设主动进行道德探究和解决冲突的,使得德育内容因为没有真正内化而流于形式,德育也就失去了其关注人性提升的深层意蕴。人的精神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才能产生和发展,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主体成为有道德的`人,个体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信念的确立离不开个体的社会交往,道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因此,德育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就是要在德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真正体现对人的现实的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不仅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得到了增长,而且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实践能力也获得了发展,在情感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生命的沟通过程中学生作为完整的人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二、德育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特点
  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的特点。平等性是在尊重师生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肯定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和话语机会、思想权力的平等。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个体,他们都具有各自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和平等的人格尊严。因此,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不再垄断话语权,学生不再是俯首帖耳的“羔羊”,双方把对方看做是正在与“我”言谈的人,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他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都参与到“我”与“你”的对话中,平等的人格尊严在主体相互尊重的主体间对话得到体现。师生平等交往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完全和谐的,由于在德育中的角色不同,以及各自的阅历、知识、成熟度的制约,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必然不能混同。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更多关心与帮助,而不能居高临下,压制学生的人格,学生应虚心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诲,更应当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正是因为他们有差异、有冲突,才更需要师生平等的对话、沟通。通过相互的倾听和对话,进入到对方主体的内心世界,充分解对方,将心比心。同时,这也意味着自我向对象主体敞开了心灵世界,让对方了解自己。
  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体现了情感性的特点。“情感是一个人对他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对他所认识或所做的事情的内部态度的不同形式的体验”,情感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德育的本性是满足人在精神成长(包括情感成长)方面的自我需求,德育的过程是引起受教育者内在情感运动的过程。因此,德育是师生“精神相遇、相通”的过程,更是师生彼此的情绪、情感的熏染、人格感化的过程。这就是说,师生之间的交往,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而且承载着交往主体丰富的情绪、情感,折射出交往主体的情感、意志、人格品质。缺乏情感的教育是的,缺乏情感的教育也是苍白的。教师如果自身缺乏情感的投入,有些仅仅是例行公事地向学生讲解、传授道德规范,连自身都觉得索然无味,更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去体验,德育实效性也就不可能凸显。因此,德育师生间的交往应高度重视精神和情感的交流,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贴近学生,倾注最大的热情。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在交往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丰盈的情感,人格得以感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