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时间:2023-03-16 12:05:2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进行跨文化引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跨文化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学到真正的英语。
  [关键词]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依存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言老师也必然是一名文化老师。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教学又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
  
  2 跨文化深入英语教学的意义
  人在路上碰见熟人,寒暄的开场白往往是:“你到哪里去?”“你吃饭了吗”“你出去吗?”之类的问话。尽管人们并不想知道你到底去什么地方,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问候语。但是如果你在路上碰见外国客人,你很有礼貌地走上前去,然后问道:“你到哪里去?”“你出去吗?” 这时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去哪里是他的私事,他会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事,从而很是不快。或者说你明知我出去,为什么还要问,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相同的语境在不同的国家里,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也就是说由于各个国家的地理、、、、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概貌以及社会背景、生活习惯和方式、风土民情、传统习俗、社会意识形态等的不同,各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因而造成了各国间的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和传播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起来的。因此,各国间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语言在使用中的差异。
  传统英语教学法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就具备能够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传统英语教学法中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其实成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也就是现在的交际性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内容。语言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注意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真正的语言在使用时不仅要符合语言规范,还要符合文化规范。
  
  3 如何进行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不是只单纯的在课堂上介绍外国文化,而是指在日常讲授语言的同时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词汇方面入手,要注意词的意义及内涵。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挖掘词语的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如“white”在英语里的意思是of the color of fresh snow or common salt,汉语译为“白的、白色的”,但英语学习者对a white lie就不易理解。难道谎言还有颜色吗?当然不是,它的正确意义是“善意的谎言”。同样,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另外,在某些场合下汉语中的“白”字指的是颜色,但在英语对应的词中并无white,如“白菜”(chinese cabbage);“白熊”(polar bear)。而且汉语中“白费事”(all in vain,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痴”(idiot),其英语对应词都与“white”无关。还有一些在习语中出现的单词,如果只看表面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比如:back-stabbers in power,看起来每个单词的意思都明白,但是放到一起和字面意思完全不同,如果不了解,就很难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是“小人得志”的意思。这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非常普遍,从词汇着手简单明了、成效大,能避免学生望词生义的毛病。
  (2)从习语的角度着手进行文化教学。因为习语是语言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进行习语的学习,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又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习语都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特征,比如,汉语中有“爱屋及乌”,而翻译成英语则是“Love me,love my dog”。这是因为中西方人对不同事物的偏好造成了差异,人不喜欢乌鸦,但是如果你要爱我的房子,就要爱我房顶上的乌鸦,以此来表达强烈的爱。同样西方人对狗是非常喜爱的,把它看成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在了解了文化差异后,对习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汉语中常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产生,英语中同一习语是“like mushroom”像蘑菇一般,因为在他们眼中,蘑菇一般下雨后会大片出现。之所以同一个习语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因为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所以从习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文化现象,进而使我们对语言有更深的了解。
  (3)引入社交礼节及习俗。社交礼节是指某文化或成员在特定类别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与习惯,英汉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了或有人说你了,或是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英国人或美国人则说“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场合却不宜用please,一般都说After you.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或请人吸烟时,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而不是用please,如此等等,这些远不能按照字面翻译,而是对文化了解后的信手拈来。
  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与中国人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比如在寒暄方面,美国人在谈判桌上感兴趣的是实质性问题,偶尔也会谈及与生意无关的话题,如天气、家庭、等,这样做是出于友好和礼貌而已,但时间往往很短。另外,美国人幽默感强,只要有可能,就会开玩笑。美国是个发达的国家,生活节奏快,特别珍惜时间,注重效率。时间上,早到或迟到都是不礼貌的。所以只有了解了这些社交礼仪,我们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4 结 论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有利于知己知彼,语言学习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学习,只有了解了外国文化,才能将语言运用自如,文化的引入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地死记硬背,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
  
  :
  [1]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3.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相关文章: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浅谈的论文08-02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05-13

引入判例法 促进司法改革06-01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4-21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修辞技巧02-28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04-22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论文05-03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08-15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04-28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精选7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