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时间:2020-09-28 17:58:3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高职教学 跨文化交际 差异

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 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包括语言文化的导入。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的和变化,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相当的文化差异。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词逐渐出现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中。如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培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关键在于交际和运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并非只是学学单词和语法而已,为了说得流利、地道,避免窘境,就必须学会怎样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使用这些词语和语法结构。要正确、得体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人文地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知识。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外语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顺应国际形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在传统地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当今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不同文化因素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以下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1.价值观念

  (1)中西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也是文化的核心。中国人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遵循“中庸之道”,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非常重视尊卑贵贱,孝敬父母,常常以集体主义作为价值观的标准。

  而西方人认为是由人类征服的,人类有能力去改造自然,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崇尚以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2)价值观差异在“称呼”上的体现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在语言交际方面有着很明显的体现,比如说称呼。中西方在打招呼的时候对人的称谓有所不同,中国人在称谓方面比西方人更加慎重和严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重等级、秩序,称呼语也一般需要说明彼此的关系,表示出辈分、职务、头衔等。如中国人称呼长辈时,常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称呼领导时为“王经理”、“张主任”。在英语文化中称呼要简单得多,因为西方强调平等高于社会地位,Mr./Mrs./Miss./Ms.+ 姓是最常用的称呼方式,如Mr. Smith,Miss Green。西方人不分尊卑长幼,一般直呼其名,甚至在家庭中也没有严格的`辈分之分,中国人对此一般都不能接受,觉得这样没有礼貌,缺乏教养。

  过去在中国,我们习惯性地称呼陌生人为“同志”,在英语国家常用的则是“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说英语国家的人以“同志(comrade)”相称,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然而在儒家“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王经理”、“张医生”称为“Manager Wang”,“Doctor Zhang”。

  又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为了表达尊敬,有时会在称呼里加入“老”字,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在中国人看来,长者是智慧和威望的象征,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然而,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把“老”加进称呼里面去使用,人们通常不愿意直接听到“老”这样的字眼,英语中常用senior citizen,elderly,aged 来表示上了年纪,而不直接用“old”。

  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知道英语中各种不同情景下的称呼方式,特别是那些区别于汉语的表达法。

  2.风俗习惯

  风俗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象征和体现,带有很明显的民族性,它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1)问候语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朋友之间通常都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在中国这是很普通的问候,事实上问候者并不是真的想得到确切的答案,只是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心而已。英语中常用“Hi./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How do you do?”,它们是在确切地询问对方的某些情况并希望得到答案。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说“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问他们“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这是在干涉他们的私事,非常不礼貌。英语中的寒暄式问候基本不是以对方正在做的事情为话题,往往是以天气为话题而进行的,比如:“It’s a nice day,isn’t?”。除了聊天气,还会以,,娱乐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和中国人热衷的一些话题相反,有些谈话内容在西方国家是需要避讳的,如年龄、收入、婚姻、家庭关系等,他们把这些都视作个人隐私,如果你关心地问“Why don’t you get married?”或“I think you would want to have children.”这样刺探性的问题将会引起对方很大的反感。

  (2)动物和色彩代表的含义

  ①动物: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褒义词。龙是传说中能降雨、惩治妖魔鬼怪的吉祥的动物,是权利的象征。中国古代的皇帝被尊为“真龙天子”,并且一切和皇帝有关的事物都带有“龙”字。但在西方世界里,人们对“龙”的联想和看法与中国人完全不同。“龙”(dragon)在西方是贬义词,是邪恶的象征。在英美的很多词典中,对dragon的定义是:一种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长着翅膀和利爪,嘴能喷火,而且还赋予它狡诈、贪婪、凶残的性格特征。

  有人将汉语成语“望子成龙”译为expecthissontobecomeadragon,让英美人看了十分奇怪,中国人怎么希望自己的小孩变成“魔鬼”、“怪兽”?其实“成龙”应该是“becomesuccessful”的意思。还有人把“龙头”译成“dragonheadenterprise”,吓了老外一跳,他们纳闷,中国怎么会有生产怪兽头的企业?真是十分可笑。“龙头”在这里的意思实际上是“带头”、“领头”,应译为l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