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

时间:2020-09-27 14:27:05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

 高等师范教育要培育顺应现代社会与教育开展需求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特别是培育理论才能强,过渡顺应期短,毕业后能较快地与一线教育教学接轨的教员,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变革与开展的必然趋向。教员工作是一种理论性很强的职业,教员不只要有很好的学问构造,而且要有很好的才能构造;不只要有过硬的教学才能,还要有较高的班级管理才能和教育科研才能。教员职业的特殊性对教育理论才能有较高的请求,而经过调查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能够发现高师院校在教育理论才能的培育目的、组织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缺乏,如何培育高师学生的教育理论才能曾经成为一个紧要和迫切的问题。
  
  一、高等师范教育中理论才能培育方面存在一些缺乏
  
  (一) 师范教育认识淡化,理论才能培育欠缺
  随着近些年高校办学范围的扩展,很多原来特地的师范类院校曾经晋级为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师范教育特征不再突出,一味模拟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范式而淡化了师范性。在实践教学工作中,过火强调理论教学的中心肠位而无视了理论性。学校侧重专业学问的培育,而无视教育理论才能的培育,或者把教育理论才能的培育作为学问教学的附庸。把教育理论仅仅作为理论学问的稳固和应用过程,教育理论的目的是消化理论学问,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而学生为了考试成果而学习,无视了对理论技艺的锻炼。由于理论学问是一种客观的、普适的和确证的东西,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办法、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明白、有章可循而又容易操作的,所以无论教与学两方面都愿意把专业学问放到优先的位置,使教育理论才能的培育遭到压制和排斥。这样,高师生只是满足了教员岗位中的学历角色请求,而教员专业化开展所必备的专业学问和理论才能没有得到注重,学术性和师范性之间的均衡度没有控制好。而且,师范院校无视了对学生研讨认识和研讨才能的培育。在这样的目的定位下,大局部高师毕业生要想真正胜任教员角色,还需求在工作后磨炼很长时间。
  
  (二) 课程构造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从总体上来说依然持续传统的架构,整个教学方案的布置主要盘绕专业来停止,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科为主,强调学科之间纵向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并逐渐衔接深化。课程依照学科的学问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以传授学问为主要目的。这种以专业为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特征的课程设置,不可防止地招致课程构造失衡。其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课程轻理论课程,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综合课程。总之,现有的课程设置过火强调学科学问传授的系统性,无视了教育理论才能的培育。同时,教育理论课程是培育高师生教育理论才能的中心课程,从课程构造上看,理应有完好、特殊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但往常,除了几所重点高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正在停止探究性实验外,许多师范院校仍因循以前的教育体系,除多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以外,其他专业课程简直与综合性大学没有什么区别。缺乏教育科学研讨办法、教育评价、现代课程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员迫切需求学习的课程。并且,开设的课程内容陈旧。重理论而轻应用,缺乏开放性与弹性,课程内容对根底教育课程变革的敏理性不高,新的信息相对缺乏。
  
  (三) 教育理论基地建立滞后。教育理论时间过短
  随着高校办学范围的扩展,固然各级师范院校都加大了教育理论的经费投入,并积极树立、建立教育理论基地(主要为中小学),但是,相比于大量需求而言,教育理论基地的建立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师生教育理论开展的需求。首先,教育理论基地的数量缺乏。长期、稳定、系统的接待高师生参与教育理论的单位相对较少,零散的承受单位居多。这其中存在几方面的缘由,第一,学校本身对实习基地的树立和开展的力度不够,招致一些可应用的资源没有被充沛应用起来;第二,社会支持的力度不够,一些学校想要与之树立实习协作关系的单位不予支持,招致一些实习基地难以树立;其次,教育理论基地的支持度不高,效果不佳。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的协作方式松懈,短少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证机制,从而使理论过程得不到有效施行。有些学校基于坚持课程连接性和教学方案的思索,接待教育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很大水平地紧缩了实习学生参与一线工作的时间。因而,增强理论基地的建立和落实相关配套机制显得非常重要。教育理论基地建立滞后招致的直接结果是教育实习的时间布置过短,通常为6周左右,时间过短就无法使教育实习的内容充沛展开,只能限于课堂教学工作,窄化为教学实习。而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调查等许多活动根本上都被无视或流于方式,没有真正产生实效。
  
  (四) 教育实习组织方式存在缺陷,指导不充沛
  教育理论方式包括见习、研习、实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实习,它是最主要的理论环节和锻炼方式。目前,教育实习的组织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分散实习”,让学生自行联络学校实习,大局部回母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全部由实习学校担任。二是“拜托实习”,由高校出面联络相关县市教育局。与教育局签署“拜托实习”协议书,把学生交给教育局统一布置到当地各学校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和生活管理拜托教育局和学校共同担任。高校派教员定期到各学校巡视。三是教员带队实习,学生按专业组织实习队,每支实习队布置一位教员带队,下学校实习。实习期间,带队教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配兼并谐和实习学校正实习生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停止指导和管理。在以上三种实习形式中,第一、二种方式的实习组织管理松懈,在许多状况下,学生在实习期间得不到标准的锻炼和详细的指导,理论才能的培育和锻炼处在一种自在、松懈、随意状态中,因而才能的进步遭到很大的限制。更严重的是由于不能经常催促检查,学生不参与实习活动的现象较为突出,理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种方式由教员带队实习,有组织、有方案、严厉管理、标准锻炼,根本能够防止前二种实习方式普遍存在的缺陷。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有相当一局部学生采用的是第一、二种方式,实习效果明显遭到影响。至于实习前的见习,多采用集体到中学听一两节观摩课作罢,接触中学教育教学活动非常有限,收效甚微。
  
  二、高等师范教育中理论才能培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 突出师范教育特征,注重理论才能培育
  我们首先应该在观念层面上有所转变和调整。突出师范教育的特征,明白师范教育的培育目的,既要注重专业理论学问的培育,又要使学生控制教育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根本理论学问和根本技艺,同时还要培育学生的班级管理才能和教育科研才能。要明白专业学问教育与教育理论才能培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动传统的专业学问教育与理论才能培育“二元论”的误区,促进学问教育与才能培育的有机分离,在培育目的中注重对学生理论才能的培育,使学校和教员从观念层面重新认识培育师范生的根本取向和理念。同时要把培育学生理论才能的理念贯串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直,在充沛应用第一课堂的同时,应用好第二课堂进步学生的从师技艺,如组织演讲竞赛、三笔字(钢笔、粉笔和毛笔)竞赛、说课竞赛、课件制造大赛等活动,以及应用假期展开教育调查研讨、走访校友等活动,全面进步学生的教学才能、组织才能和教育科研才能。
  
  (二) 优化师范教育课程构造,增强理论性教学比重
  要培育和进步学生的教育理论才能,就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和教学停止变革。首先,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方面,要注重与根底教育变革的实践需求相分离,加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顺应性。其次,学校的课程构造上,要突出理论课程的`内容,能够遵照专业教育课程、教员教育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教育理论课程四大模块设计课程构造,注重相关学科及专业之间的穿插和浸透,适量减少根底理论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增加理论课程学分及学时比例,增加理论类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根底教育变革研讨、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课程,培育和开展学生的综合才能,并实在进步学生的理论才能和顺应才能。再次,在课程的施行过程中,要改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与理论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分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学问转化为教育理论才能,以完成教育理论才能的有效进步。
  
  (三) 增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立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关于培育学生的理论才能是非常重要的硬件资源和物质保证,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生理论才能的培育过程将难以制度化和体系化。因而,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要注重校内实验室建立。学校要有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可作为模仿课堂的教学场所,并且其中的设备、设备要与中小学的程度接轨,让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经过情境模仿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直接停止实战演练,经过讲课、说课、评课等方式的锻炼,进步教育理论才能。其次,要积极推进校外理论基地的建立。特别是要注重与中小学树立亲密的协作关系。展开教育实习基地的建立工作。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谐和师范院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树立可以稳定持久协作的教育理论基地,并从制度上保证实习基地的建立与运用;第二,争取社会支持,要让社会构成共识,师范教育这个大工程只由高师院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要尽量争取中小学指导和教员的了解与支持,充沛开发社会资源;第三,要注重毕业生的情感纽带作用,高师院校毕业生多是走向中小学教员的工作岗位,要充沛发挥他们的情感纽带作用,增强与中小学的联络,树立理论基地;第四,要探究能完成双方的互惠互利的协作方式,这样才干坚持与理论基地的严密联络和得到实习基地的鼎力支持。
  
  (四) 积极运用教育理论多种方式,增强对教育理论的指导
  在教育见习方面,要采取“走进来”和“请进来”的双向措施,要突破过去那种只在教育实习前走进中小学听一次课的局限,或从基本上疏忽教育见习的做法。一方面要发明条件增加走进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时机和时间,取得第一手经历;另一方面,在“走进来”条件不允许的状况下,能够每年从中小学请来优秀教员、优秀班主任,向学生作专题报告,引见当前中学教改现状,引见个人教育教学经历和班主任工作经历,使学生坚持对中学教育现状的认识,对根底教育变革形势的理解。加强他们的师范教育认识,开阔学问视野,为他们步人教员岗位提供经历和启示。
  在教育实习方面,除了对分散实习和拜托实习等方式增强巡视、监视,确保学生可以保质保量完成整个实习过程,还要对各种方式实习停止有效指导。一方面,高师院校要选派义务心强、教学经历丰厚、理解根底教育状况的教员担任带队教员和巡视教员,及时指导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由接待实习的学校指定一线教员对实习学生停止业务指导。针对一所学校同时接待、指导同一专业多名实习生较艰难的状况。高师院校能够采用“混合编队”的方式,即由不同专业的实习生组成一个实习
  队下到实习学校,这样既减轻了实习学校课程布置上的压力,又防止了实习学校指导教员的”一对多”停止指导,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抓住“国培方案”机遇,积极推行顶岗实习。2010年启动的“国培方案”全称为“中小学教员国度级培训方案”,包括“中小学教员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乡村主干教员培训项目”两项内容,采取主干教员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范围教员远程培训相分离方式,对中小学教员和中西部乡村义务教育主干教员停止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高师院校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推行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高师院校派出实习生顶替中小学教员的岗位,并且完整实行其岗位的一切职责,直接接触教育一线工作,使实习生的教学才能,班级管理才能和教育科研才能得到全方位提升;另一方面,那些中小学教员则去承受继续教育,这样就完成了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双赢。
  高等师范教育中理论才能培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教育理论才能培育形式停止变革不只需求从理论上大胆地停止探究,更要依据本人的实践状况,统筹师范性和学术性,在综合剖析各种条件的根底上,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            

【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相关文章:

1.论析中职会计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

2.论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3.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4.论析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5.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论文

6.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探究论文

7.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8.小学数学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9.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