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

时间:2023-03-11 00:30:0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

论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

  摘 要: 教师是一个职业,有其职业素质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其它类别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不同,必须具备“职业能力”素质,即“双师型”。高职“名师”也有其职业要求的内在规定性,高职院校要有名师工程建设。

  关键词: 教师素质 高职教师素质 高职名师工程

  Abstract: Teacher is a profession with requir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Be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education categories, th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possess “professional ability” i.e. “a teacher with two professional titles”. The “famous teache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its regulation on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should have “famous teacher” building projects.

  Key words: teachers’ quality; teachers’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mous teacher” projec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我国秦朝以前,以吏为师;汉代以后,以儒为师。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1>”。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的素质,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和水平,已不能满足需要。

  教师素质,作为一个能力系统来看,它包括十大能力:即认知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设计创意能力、执行能力、教学观察能力、话语能力、互动能力、群体控制能力、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国外称之为Multiple Intelligence sand Skills(MIS),其实,指的是综合素质。

  素质,就是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通过实践内化为人的一种稳定性的品格<3>。

  上述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教师能力的综合性。目前,学术界对教师到底应具备哪些素质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归结起来大致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技巧;教学诊断、反思、改进、评价能力;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能力)、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理论素质、科研素质、合作精神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另类高等教育,对它的教师素质一般要求相对更高,要求同时具备“职业能力”(Competence)。即“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五类。因为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就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志,没有职业能力的教师只是授给学生知识,不能授予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文化。

  二、“双师型”教师素质

  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分两个部分,一是教师职业能力,二是社会职业(即所教专业的社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它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5>。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和认定,有多种标准,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业职称;二是“双证书”型,即既有教师资格证和另一从业资格证;三是“实用双能力”型,即强调实际教学工作中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四是“融合型”,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等等。

  这些都是变通作法,已经给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将“双证”持有者首肯为“双师”。其实,有些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完全是通过书本学习,再通过考试获取的,缺乏实践性。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的证书就不一定代表持有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甚至,由于高职院校重视教师的“双证”,导致一些老师不择手段地获取另一不中用的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枪手”代、交钱就能通过等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双师型”教师的本质涵义,就是“双师素质型”;只限专业技能课,不包括文化基础课教师。

  三、高职“名师”

  “名师”,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名,即名人,从正面理解,是具较高素质或特殊技能,对社会贡献大,且被公众熟知的人物。一般情况下,名人,其要件主要是名气,而非学识。名师,却不同,他不仅是“公众熟知的教师”。作为“师”,要成“名”,更多的应该是学术、学识、师德三者有过人之处,才是名师的内涵,若只求名气,最多也只是个“知名学者”罢了。相对确切的“名师”定义,应该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最低应以省为单位)被大多数人或本行业内大多数人所熟知,或以一定形式公认为本专业最高学术、学识者,并确有突出贡献或较高学术、学识水平的教师。恐怕,这是能为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最低条件。

  高校教师,在中国能称为名师的,公众没有异议的,有以下六种人,一是“两院院士①”(中国没有人文社科类院士评审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评出了第一批社会科学院院士,但不对外,只限中国社科院内部)。二是“长江学者②”。三是国家科学技术奖③获得者。四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④、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学科研奖获得者;五是2006年工资改革(教授评级尚未开始)中,被评为一级教授的教师。六是如厦门大学易中天和北师大于丹教授等,通过大众媒体讲学,被公众认可的教师。

  按上述认识,目前的高职院校要出名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学术、学识上看,整体上与普通本科院校差几个档次;从出名的机会上看,比本科院校少得多,如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类项目的文件,不发给高职院校;从客观条件上看,高职院校没有把科研作为与教学并行的重要工作来抓,经费更没有正常来源和财政保证;从社会认可度上看,高职院校是高教新类,从高层到老百姓思想上,还是“中国‘最差’的高等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尚没有被中国大多数人熟知。

  因此,高职院校要提升学校内涵、品质,在名师培养上要结合职教特色,不去与普通高校争学术,在自己的教育地盘内,从职业内涵要求上,下硬功夫、花大力气,建设高职名师工程。首先,要在校内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双师’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这四种人才,才是高职教育教师职业的领头雁。其次,是要大力引进上述“四种人”,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研究和发展环境,在资金、待遇和解决后顾之忧上,作特例对待。再次,要放手让老师之间竞争,校级领导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最后,就是多给高职教师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尤其是到生产一线与工人师傅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参加全国、全省的学术会议,学校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会活动,及时掌握学术动态,甚至出国交流,信息共享。经五至十年的努力,一所高职院校出一到几名省级、国家级高职教育名师,不是没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肖承厚,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1,6.

  <3>赵庆典,高等教育研究丛书: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3

  网址: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7126.htm

  <5>邓泽民等,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煤炭高等教育2002/2.

  注 释:

  ①两院院士,指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②长江学者,即“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奖者。它是由教育部和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及其领导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并共同筹资设立的,旨在通过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施,吸引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人士参与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带动这些重点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希望能通过这一举措,造就具有国际领先学术水平的学术大师,以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

  ③国家科学技术奖,根据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00年设立: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国家自然科学奖;3、国家技术发明奖;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论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相关文章:

试析高职院校校园网组建与应用05-02

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方法探讨05-31

试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斜学化05-29

高职院校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论文05-03

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探索论文04-11

浅谈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06-04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05-16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特征及入学教育设计(通用7篇)07-26

素质教育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论文(精选6篇)08-10

水利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育论文(通用10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