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0-08-31 10:52:5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
 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我们一直在批判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缺乏自己主动探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受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真正要走出传统教学圈圈的却很难。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指导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运用自主探究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了“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运用巩固,拓展延伸”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信息技术课的教育,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教会他们目前还称得上是“先进”的常用软件的用法呢?还是教给他们掌握新软件的本领?是仅仅要求他们熟练地完成课后练习题呢,还是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强调的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受教育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结合当前形势,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社会需要的就是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探索能力的人才。因此,当今的.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尝试从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着手,初步构建 “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路供大家探讨。
 一、基本操作程序
         
 二、具体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
 该教学程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自主学习,发现规律——运用巩固,拓展延伸),六环节(准备、导入、探索、归纳、运用、延伸)。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先尝试学习,接着教师再做简单的引导(即“学教”),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进行拓展延伸,创新尝试,最后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实现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的高层次的需要,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阶段:创设情景,诱发参与
 即: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一种学习、探究的情境之中,为发现问题提供动力和方向。创设情境能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探索性的题材。
 案例1: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14课《标志知多少》一课,笔者用视频播放戚露丹(乐清市雁荡五小学生,乐清市交通小使者)给司机的一封信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什么夺去了小露丹父母的生命?小露丹不幸的遭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们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中,产生了共鸣,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交通标志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为上网搜索、学习交通标志打下情感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部分,创设情境,不仅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内驱力,而且为探究学习激发了兴趣。
 然而这只是导入部分,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需注意不能只为主题而主题,以致弱化了信息技术课的技术价值。
 第二阶段:自主学习,发现规律
 即:以寻找中间问题为教学主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对独立的自学活动,使“导”与“探”相结合,基本教学策略如下:
 A、自学探索,发现问题
 首先,要创设探究的氛围。要抓住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重点之处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为激发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其次,要不失时机地提取,设计好与中间问题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问题系列,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到问题实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组织学生操作练习,完成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任务;或者自学看书,发现问题。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怪思想,新思路”,教师不宜过早地给予是非判断,而要启发学生把所有尝试性的猜想一一罗列,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问题基础。
 案例2: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金山画王第8课《神奇的魔术棒》一课中,学生们对魔术棒很感兴趣。魔术棒的使用看起来很简单,只要在画纸上点一点,一件东西就跃然纸上了,但想要真正使用好魔术棒,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对这部分内容,笔者并没有按照教材,先讲解示范,再练习,按步就搬地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直接按照要求,“动手试一试,找一找,神奇的魔术棒到底神奇在哪里?你会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索魔术棒的用法。
 课上,学生们兴致很高,忙得不亦乐乎!原因有四,一是对魔术棒感兴趣;二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亲自动手尝试感到满足;三是对魔术棒只要有一处发现就会体会到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四是如果发现了好几处,好奇心就更强烈了,促使其更努力地去探究。这样的探究学习,实实在在地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而且“乐在其中”,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B、反馈归纳,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围绕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归纳总结。对于意见分歧,可以激发争论,生成新的问题,再次探究,以正共识,促进学生认识过程的完成。
 案例3:在案例2中,学生们对魔术棒进行了自主探究,发现了很多神奇之处。于是,笔者请学生上台汇报学习的成果,以便相互学习和归纳总结。一生边演示边讲解:“点击魔术棒工具,右边会弹出工具箱,里面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图案。”“这是发现之一,发现之二呢?”另一生:“选叶子,点击鼠标,每一次出现的叶子的样子都不一样。”“发现之三呢?”一生:“画一个戒指,移动工具栏下面的滚动条,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戒指。”又一生上台用花写了个“人”字。同学们发出了惊叹声。这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个技巧。于是笔者抓住时机,抛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拼出这个‘人’字呢?”大部分学生们愕然。“那就请你们选魔术棒,试试单击鼠标和拖动鼠标会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再次尝试操作,这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就这样,通过学生们自学探究,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通过反馈交流和归纳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了魔术棒的使用方法。这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学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注意不能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要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确定探究内容和主题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需求;要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途径,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个性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引导合作学习,利用学生资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运用巩固,拓展延伸
 即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认识,完善对知识的“感知——概括——具体”这个认识过程。本阶段的教学一方面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深化,尽量选择那些具有选择性、操作方法不唯一、策略多样化等开放性的操作练习,进行拓展延伸,使开放性练习与封闭式练习并存,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协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4: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电子作文第4课《我们的作文集》一课中,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们提取上节课录入的作文进行修改与修饰,意在综合运用WORD的各种操作,让学生再次感受千变万化和体验缤纷色彩,是第2课和第3课的巩固和延伸。在作品展示与评价中,笔者发现学生们给文本设置了合适的字体、字号、颜色;设置了字符间距和行距;有的给段前段后调整间距;有的还给文章的关键字加上了下划线或加粗等,可谓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呀!这一开放性的练习,即巩固了基础知识,对一些技能的用法上也有了自己的创意和新的体会,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拓展延伸不仅可以是内容上的延伸,也可以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以上案例4中,笔者最后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修改、修饰后的美文在校园网上发布交流,这样不仅给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平台,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文字处理技术的价值,即运用技术高效地组织、修改、修饰、存储文字、发布文字信息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初见成效
1、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对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笔者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一些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乐清市送教下乡、四项规范达标示范课、温州市信息技术骨干研修班研讨课、乐清市教坛新秀评比、温州市教坛新秀评比中,都采用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同行和有关专家的肯定。
2、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发展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了,自我发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制作出的作品更富个性和创新了。在大队部举办的艺术科技节电脑作品展评,学生们内容丰富、五彩缤纷的作品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乐清市科技节电脑小报现场制作比赛中学生们也频频获奖。
 四、结论与探讨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自主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实现课堂的多维互动,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
 2、信息技术课中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化静为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提高课堂效率。
 3、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以实践操作为主,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在信息技术课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放课堂,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5、信息技术课中,探究性教学不应给学生“鱼”,应让学生先自己去“撒网”,去练习“渔”,发现并掌握“渔”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研究探索中得到的一些体会,但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及其它客观原因,其中也一定存在一些纰漏,还需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更正。

参考文献
 1、麻晓春.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爱胜.追寻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核心与价值.  2007-12-31

【小学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相关文章:

1.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的论文

2.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3.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教育论文

4.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5.自主学习模式下高中计算机教学初探论文

6.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计算机教学初探论文

7.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初探的论文

8.日语教学新模式探究

9.小学英语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