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比论文]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0-08-31 10:46:14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评比论文]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评比论文]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管国新  单位: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更加重视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和监控作用,对学习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针对现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多年评价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重点介绍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一是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系统,该系统功能丰富,评价信息反馈及时,操作简易,实用性强,成为开展学习评价的最佳工具;二是科学规范的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方案,该方案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开展,评价量规详细、合理,成为开展学习评价的标尺和依据。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实施,很好的发挥了评价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质量。
[关键词]  普通高中、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系统、学习评价方案
研究的背景
 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已取得巨大进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比较关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环节,往往忽视了学习评价,延用相对滞后的传统评价模式,评价效果不甚理想:
 1.评价方式方法单一。基本还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多处于消极被评价地位,缺乏评价的交互性;过于关注结果,忽视或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2.评价指标泛化。很多教师缺乏对评价理论的深入研究,只是粗略的了解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所制定的评价标准一般都内容泛化,没有针对性,在操作时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结论。
 3.评价技术手段缺失。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评价软件或工具不够贴近一线教学,功能有局限,灵活性和自主性差;教材中所提供的评价量表烦琐复杂,针对性较差,需要占用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名言是我们常常引用的,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开展学习评价,也需要做好做足相关的准备工作,如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工具的开发等。
 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系统开发
 我们遵循“从教学实践中来,服务于教学实践”的原则,以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效率高、理念先进为目标,开发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系统,使之成为开展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最佳工具和平台。
 (一)采用成熟开发技术,评价系统通用性强
 本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B/S应用模式,对于一、二百人同时在线使用的情况,仅需一台服务器使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二合一,即可实现标准的“客户(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模式;使用当前网络技术中热门的ASP.NET技术进行程序开发,以著名的数据库软件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能确保系统良好的多数据并发处理性能,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效率高;评价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便于今后根据课程发展和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功能结构。
 (二)结合一线教学实际,评价系统功能丰富
图1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系统功能结构图
图2   学生用户主界面
 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们给评价系统设计了丰富的功能,并在后续的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图1为现在完整的功能结构图,根据不同角色,评价系统的用户分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三类,每类用户设置不同的操作和管理权限。
学生在线查询
 学生是学习评价的主体,评价系统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及时呈现评价信息,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登录评价系统后的界面如图2所示。“作业情况”显示统一批改的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的评价反馈;“课堂表现情况”显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课堂出勤情况”显示学生的缺勤记录。评价系统还赋予学生许多其它功能,见图2中“上课签到”这一栏。
教师评价管理
 教师在评价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管理评价数据。图3为教师用户界面,主要功能有:
 (1)评价数据录入。根据教学中的观察,课后及时录入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批阅学生练习或作业后录入成绩及评语;模块学习结束后录入结果性评价(学生项目作业教师评价的成绩或模块测试成绩)。
 (2)发布练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设置练习或作业内容,练习可以以文件形式上传到评价系统,供学生下载。
 (3)学生签到管理。可查看学生上课签到情况,为学生补签或做缺勤备注(如病假或事假),也可调整任教班级的上课日期应对临时调课等突发情形。
 (4)学生数据查询。可查看学生的各项评价数据和学生提交的建议。

图3   教师用户主界面
系统管理员后台控制
 系统管理员负责评价系统的后台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一般由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担任,图4为管理员登录后的界面,主要功能有:
 (1)系统设置。完成以学期为单位的相关数据的初始化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期开学前操作设置,包括学期设置、学期选项设置(即结果性评价形式)、课堂行为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
 (2)用户管理。主要管理学生帐号和教师帐号,一般是在学年开始前生成,可根据需要调整。学生帐号可由Excel文件整体导入,学生在使用前只需注册设置密码。
 (3)班级管理。主要是设置班级名称和各个班级的任课教师,该功能必须在教师用户生成后才能设置,班级信息和对应的任课教师可随时调整。
 (4)签到表设置。生成每个班一学期的上课日期,在每个学期开学前进行。评价系统根据每班第一、二次上课日期,自动生成一学期的所有正常上课日期(以一学期20周,每周2课时计算)作为学生原始签到数据,实际教学中若有变化,可由任课教师调整。

图4   系统管理主界面
 (三)融入新课程理念,评价系统特点突出
 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我们积极融入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考察学生学习过程,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1.全程记载学习过程
 从模块学习的第一次课开始,评价系统中的数据就不断产生,不断积累,有学生的出勤信息、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情况、练习或作业的完成质量等,模块学习结束后,评价系统的数据库中就汇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最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2.信息反馈及时
 学生在登录评价系统后立刻就能获取自己的学习评价反馈,非常清晰,而且当学生的评价数据接近无法获得学分时,系统会自动给出醒目的警告和提醒,如图2中的文字“警告:你的平均作业得分(6.2分)已接近不能获得学分的警戒状态,请努力”(在评价方案中规定平均作业得分低于6分为E等,不能直接认定学分,我们设定临界点为6.5分)。
 3.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评价系统的许多功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如图2中学生“上课签到”和“作品评价”中的学生互评和自评功能,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还可通过评价系统给教师提交建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教师等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声。
 4.自主性和灵活性强
 很多与学习评价有关的操作项目都在系统后台设置、调整。图5显示的是设置课堂行为的界面,序号为2的课堂行为正处于编辑状态,也可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行为类型,评价系统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了。
图5   课堂行为设置界面
 图6显示的是教师发布练习的界面,每个练习由练习名称、练习说明和练习文件三部分组成,练习文件可以为空,并且教师发布的练习只有自己任教的班级收得到,这样大大增强了操作的灵活性。
 (四)简化操作难度,评价的效率高
 学习评价需要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数据或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统计、汇总等操作,数据量庞大,人工完成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容易造成人为失误。我们在开发评价系统时尽可能减少评价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提高效率。
 图6   教师发布练习界面
 1.系统界面友好,用户使用容易。
 从软件使用角度出发,我们在设计评价系统时尽可能优化界面,用户能很容易的找到要进行的操作位置,对比较重要或容易出错的操作进行文字提示和说明,如图4中的“系统设置注意事项”,系统设置环节的操作步骤有先后顺序要求,因此给予文字说明。
 2.简化数据录入,教师工作量减少。

 图7   课堂学习行为登记界面
 录入评价数据是教师在使用评价系统时最主要的工作。图7为录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学习行为的类型和加减分权重已经由管理员在后台设置好,教师只需从下拉菜单中选择一类课堂表现行为,并在备注中标明具体内容即可。相对于被提醒或表扬的学生,遵守课堂要求的大部分学生不加分、不扣分,也是一种评价,这样就间接的实现了对全体学生的评价,同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
 评价系统提供了批量导入功能,如在录入学生练习或作业成绩时,成绩和相关评语按照规定格式用Excel文件保存,由评价系统直接导入数据库即可,大大方便了教师操作。
 3.改进繁琐操作,学生参与评价程度提高。
 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如学生登录评价系统后只需单击一下鼠标就可完成上课签到任务,系统会自动校验学生签到时的日期与预先生成的日期表,并以每课时1分的量化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又如项目作业的学生互评与自评功能,评价前由管理员在后台负责开启项目作品评价功能,并设置参数,主要是评价数量。

图8   项目作品评价后台设置界面
 如图8所示,当按下“立即分配”按钮后,评价系统会自动从整个年级作品中为每个学生随机分配5个作品(不包括自己的作品),同时保证自己的作品正好分配给其他5位同学,这样就能灵活控制学生互评的工作量,使学生不会产生疲劳感,能认真负责的完成评价;评价对象范围的扩大也尽可能降低了因“相互熟悉”而造成的评价的不客观性。
 三、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方案的研制与运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制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评价方案》,经过多次修改调整,该方案已成为开展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依据和标尺。
 (一)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本学习评价方案的内容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分三项,结果性评价由项目作业、模块测试二选一,具体内容见下表:
评价内容 具体评价项目 等级划分
过程性评价 1.出勤情况  P(合格)、E(不合格)两级
  2.课堂学习行为  A(优秀)、B(良好)、C(合格)、E(需努力)四级
  3.课堂学习质量  A(优秀)、B(良好)、C(合格)、E(需努力)四级
结果性评价 4.项目作业  A(优秀)、P(合格)、E(不合格)三级
  5.模块测试  A(优秀)、P(合格)、E(不合格)三级
 (二)评价量规明确合理
 我们首先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出能客观反映有关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或重要方面,形成评价项目,然后为每个评价项目制定了具体、合理的评价量规。
 1.评价量规的表达明确
 如果标准表达模糊,就容易产生歧义,评价结果就会有偏差。以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量规为例,首先详细说明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要求,分为5大类;然后是以分数量化,给予减分或加分;最后根据得分划分认定等级。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说明 等级认定
课堂学习行为  遵守机房安排与要求。以固定机器就座,不私自调换位置;下课时正常关闭计算机并放好凳子;
 保持机房整洁卫生。不带零食、饮料进机房;不在上课时吃零食喝饮料;不在机房内乱扔垃圾;
 遵守课堂学习要求。上课必须携带教材等学习用品;不使用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认真听讲,不睡觉聊天,不故意扰乱课堂纪律;
 爱护机房设备。不在电脑桌或显示器上乱涂乱画;不私自插拔键盘、鼠标及其它设备的连线;不随意修改电脑系统设置;
 文明上机,文明上网。禁止玩游戏、看电影、下载特殊软件等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不浏览不良信息网站;不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与信息;
 每模块按36课时计,共计36分。上课时如有违反上述要求的行为则扣除相应分数,具体如下:
 有违反第(1)项之行为一次扣1分;
 有违反第(2)项之行为一次扣2分;
 有违反第(3)项之行为一次扣4分;
 有违反第(4)或(5)项之行为一次扣8分;
 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积极,教师可酌情予以加分,每课时1或2分,36分封顶; 35分及以上为A级;
30~34分为B级;
21~29分为C级;
20分及以下为E级;
 2.评价量规的要求适中
 如果标准制定太高,学生难以达到要求,就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标准太低,很容易达优,反而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如项目作业的学生互评结果由5个评价数据组成,等级认定标准如下:
 每位学生参照项目作业评价标准对其他5位同学的项目作业进行等级认定,每个项目作业根据5位学生给其的评价情况划分互评等级:
 5个评价中有3个及以上A,互评认定为A级;
 5个评价中有1个A且2个B;2个A且1个B;3个及以上B,互评均可认定为B级;
 5个评价中有3个及以上E,互评认定为E级;
 其它情形互评认定为C级;
 5个评价数据中只要有3个A,互评等级就可认定为A级,就算其它两个是E也没关系,其它等级类似。也就是说,每位学生的作品只要有同学认可,他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获得较高的等级认定,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习评价方案的运用规范
 为了让评价方案最大程度促进学习评价的开展,我们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使用中尽可能做到合理而规范。
 1.师生共同参与制定
 为了使评价方案更加科学,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主动邀请学生参与方案的制定,如共同讨论课堂学习行为评价的内容与等级认定规则、项目作品的评价标准等。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学生对学习评价方案的意见,及时调整和修改。
 2.严格保障学生的知情权
 我们在每届高一学生的首次信息技术课就公布评价方案,向学生解释各评价项目的评价量规、评价的实施流程以及学分认定的办法;同时将学习评价方案发布在评价系统中,学生可随时查阅整个学习评价方案的内容。当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对严格执行评价方案产生的最终评价结果就不会有大的异议了。
 3.灵活选择结果性评价方式
 大多数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为此我们以项目作业“个人网站”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结果性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已有的水平,并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和延伸;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理论性强,相对比较专业,绝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加上有会考的压力,我们就以模块测试作为结果性评价。无论是项目作业还是模块测试,我们都能严格按照评价方案中的标准实施操作,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四、实践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学习评价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明显提升,新课程的评价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当学生没有做好机房卫生等常规要求,登录评价系统后就会看到反馈提醒,促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自觉遵守,教师也无需再强调;通过项目作业的互评和自评,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亮点,触发学习需求,即使在作品评价结果出来后,许多学生还主动要求继续完善作品,并没有认为学习已结束。
图9 三年信息技术会考优秀率
 规范详细的评价方案在模块学习前公布并征得学生的认可,每个练习或作业都有明确的评价量表,使学生学习起来有依可据,方向明确,学习质量稳步提高。在2008年以来的三年信息技术会考中,我校学生的合格率都保持100%,而优秀率则有大的提升,见图9。
 2008和2009学年第一学期结束时我们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0(选项后面的是投票数)。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学生认可我们的教学和评价方式。
图10   2008和00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调查结果
 六、结束语
 以评价促进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要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研究学生能力、教师水平;还要研究评价方法、评价策略、评价内容等。通过研究,开发出实用的评价工具和评价资源,使之成为开展学习评价的“利器”,成为实施学习评价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评比论文]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章: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研究

2.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3.高中物理实施探究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4.行动学习的实践应用与优化策略研究

5.信息技术课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论文

6.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7.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8.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9.探究审计课程研究与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