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0-08-31 10:47:0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新课标和教材的启用使我们每个美术教师从新的角度重新探索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思考教学,使学生在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主题词:新课程  素质教育  评价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往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之所以步履艰难,之所以始终不能跳出传统专业美术教育模式的控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究其原因就是对学校美术课程和美术教育本身的认识的错误与观念的陈旧。为此,亟待来一次美术教育思想观念的 “ 启蒙运动 ”,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真正统一到美术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新课标和教材的启用使我们每个美术教师从新的角度重新探索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思考教学,并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融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下面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淡化学科中心,建设新的课程文化。
 传统课程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美术课程是以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为中心,以自成体系的各美术门类的专业技法授受和训练为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正如美术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由于小学美术教学受成人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创造性、诱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一些美术教师违背儿童绘画自身的规律,往往以造型、比例是否准确的标准来引导学生,至少在挖掘和发挥学生内部机能上下工夫。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画面拘谨。一些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而渐渐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新美术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美术门类为主线的纯美术学科知识体系,重新建构综合的美术课程的知识结构。从促进学生综合性素质发展出发,“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新美术课程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特别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设置,更强化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综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特点,充分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体现了课程是学习者参与的各种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和的“课程是活动”的现代课程观。
 淡化美术学科中心是本次美术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个亮点。这一改革的基本理念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的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量的要求层面上,而是上升为新的课程观念的高度,立足于全新的课程文化的建设与创造,重新认识美术课程,改革美术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呢:
 (一)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二)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再如,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二、教学应关注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和教师的主体性、权威性、专制性的教学论关系之上。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为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不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致使学生没有了学习的愉悦感和自我满足感,在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教学关注的是教材、教法、作业、考试、分数等外在的没有生命的东西。人们惯于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传统理念激励学生为了拿高分、进好的学校而苦学、死练,从而导致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个性,乃至人性的不断销蚀,使学习成为有悖于人性的、扼杀个性的、扭曲人格的凶手。这种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训练,关注应试教育功利的教学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极大障碍。
 现代美术教育不仅强调教学应关注人,还强调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人的存在及其发展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我国几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著名论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就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确定为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确定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如果教学失去了对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以及人本身的发展的'整体关怀,失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价值的体验和课程意义建构的人文性的教学本质内涵,则是美术教学最大的失误。而教学一旦失去了人文性就必然不能对学生的人性丰满、道德提升和人格完善的人文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其结果便会导致不完整的教育。
 美术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取向性,要求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为此,美术课程也将自身的目标价值追求定位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新课程关注教学过程的人文教育意义的生成,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养成,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养成的人文性教育教学的方向性。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呢:
 (一)、激发灵性展现自我:
 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句话表明:孩子的内心深处,有着超出常人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画纸上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与形象,和谐而富于个性,体现着奇思妙想,闪烁着灵性的光芒,冲击着人的心灵。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时刻注意捕捉孩子们这种闪光点,使他们心中那片独特、神奇的内心世界得以充分展现。
 梦的感受既是奇妙的,又是独一无二的。二年级《我的梦》充分体现了学生奇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课上,我播放了动人的歌曲《愉快的梦》,引导学生进入奇异的梦境。由此让他们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梦,说一说为什么你的记忆这么深刻,哪里最独特?激发他们把梦境中最难忘、最有特点的情景画出来。其中一个学生画了许多做游戏的小天使: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站在云彩上、个子高的跪下和小个子拍手做游戏,还有一颗颗微笑的张着翅膀的心,看:这一颗颗微笑的心正是孩子快乐的心灵!有的同学画出了奇异的画面:西瓜、小乌龟、鱼飘在天空、有的飘在小朋友的头顶,人也是倒着的、树爷爷捋着白白的胡子在微笑……多么奇异的世界呀!还有那一个个头戴王冠、挥动着翅膀站在云彩上的可爱小天使……那一幅幅稚嫩的画面似乎张开双臂,召唤我走进那丰富多彩的世界!
 虽然,这些画技法上有些并不是很完美,形象并不是很准确,技法粗糙,但它真挚、原始、单纯,反映了儿童的认识、情感以及他们独有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方式,可称为是儿童画的灵魂。
 (二)、给学生肯定和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应该认识到:你的一个肯定,一声赞美,会带给学生无比的自信,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将促使他们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绘画中去。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运用肯定、赞美等神奇的教学语言贯穿于课堂,使学生对绘画始终充满自信和热情。
 动画片陪伴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是他们心中的最爱。用绘画方式表现动画中的人物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动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千姿百态的人物动态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绘画中,同学们满怀着对动画人物的喜爱,非常投入的进行了创作,画笔下流露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总结时,我把同学们画中的闪光点放大,用大量赞美的语言肯定他们的作品,并把其中精彩的绘画拍成照片,通过屏幕一一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这些美丽的画面,同学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脸上都带着自豪的笑容,绘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创造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发展需要开拓性的人才,就需要从小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上一颗“创新”的种子。教师要善于发现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并且有意识地培育这些“创新”的小幼苗,使它茁壮成长。
 课本中有许多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培养的好题材。如果想让学生有创造性的表现,首先,教师应先作表率。在《巧用纸袋装扮自己》教学中,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创作,我亲自制作了几件精美的不同风格的服饰,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掌握了巧用纸袋制作服饰的要领,在采用具体分工、小组合作的方式中创作出了一套套体现着集体智慧、舞动着个性风采的服饰。课上,我对学生们新颖、独创的想法给予了大力的称赞,并选出了一件设计得最巧妙、最独特的帽子,展示给大家,引领学生学习他这种大胆、独特的创新精神,给全体学生点燃了美术学科的一盏明灯,为他们迈上更高的台阶奠定了基础。
 这节课使我意识到:美术学科就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支火炬,点燃了他们生命中创造的火花。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引导与支持,这种引导和支持将把学生领入一个非凡的世界,在这奇特的世界中,任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闪耀灵性的光芒。同时教师提供更多的鼓励和展示舞台,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创新的魅力,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和追求,将创新精神伴随终身。
 (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自于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品质,是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北京的胡同》这一课体现了古都北京传统、古朴的美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课上,同学们通过回忆、欣赏、交流感受到了北京胡同的特色和特有的美。有的同学说:“门上的花纹很丰富、很美,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有的说:“门口的小狮子活泼可爱,很有个性”,还有的说:“我喜欢从胡同上面露出来的天坛,它和胡同组合起来很有味道”。课后,我收到了一幅幅生动、朴实、饱含着生活气息的作品:有的把大门的门环放大加以表现;有的对大门、墙壁以及花纹进行刻画;还有的同学细致的观察到了胡同里的三层小楼,就连上面的买卖招牌都画出来了……孩子们的心多么细致、敏锐!学生笔下流露出古老建筑的描绘,蕴含着他们对文化美的体验,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而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善于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培养一种对美术知识、文化和美的不可熄灭的向往,让孩子在美的领悟中塑造自己、受益终生。
 
 三、建立良好的儿童作品评价机制。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的评量,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题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但美术作业无论是何种(除理论知识外)类型都应是造型性、具象性。因此不适合于数学学科的判断式批阅法,但适合于直观性评价法。如绘画技法课,学生在具体的造型过程中,可能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现,都可以造出一定的型来,不可能因为造型方法的不一样而产生出不同的型来。
 传统的儿童作品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很多局限性。过去我们一般采用打分制的方法去评价儿童作品,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对贺卡制作的成败就不能用分数来衡量赏评,学生才会有可能真正搞清楚问题的来源。另外在师生情感上也有所顾虑,打百分制相同的作业,有得85分的,有得88分的,也有得90分的。学生之间总会相互询问别人得多少分,当他们各自都知道别人的得分时,分数低的学生就会想:老师给我打了85分,他们的分数比我的高,老师大概不喜欢我了。学生从情感上不太愿意接收,这样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对美术失去兴趣,严重的甚至会打击到学生自尊心,当然就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了。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方式应有所改进。学生的绘画过程及评价结果都在课堂内进行,这种方法称为“面述法”。具体实施如下:离下课还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美术科代表把作业收齐放到讲桌上,教师以最快速度将学生作业分为很好、好、一般三类,还可以把突出的作业专列成一类,让他们自己用简短的几句话说出自己作品的意义。最后,学生集中精力,看自己的作业被选入哪一类,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精诚的专业思想。师生共同赏评作业,很快就能找出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在评价学生作业的互动环节中,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学生作业中的失误与成功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来说,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误,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是思维方式或观察方法失误,还是表现方法不对),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但对于那些较差的作品也要由教师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予以鼓励,并加以引导,尤其对那些儿童稚趣浓有自己独特想法和个性的学生作品,更应加以保护和肯定。这样再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问题一下子全明白了,也为下一节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以上只是我对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美术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们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只有这样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这对话》一书
 3、《美术新课程标准》
 4、徐州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教学重点项目:《高师院校如何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课题组,美术课程研究课题之一《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基本改革理念论析》。之二《论美术课程教学及其教育的人文性》(惠伯金)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

1.浅谈音乐教育探索与实践

2.浅谈小学美术与微课程

3.浅谈基础教育与教育改革

4.小学美术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5.美术学与美学关系探索

6.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的实践探索艺术论文

7.浅谈电子化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

8.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9.浅谈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