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时间:2020-08-31 10:47:1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主要论点]: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激活没有生命的文字,赋于文字声音、表情、动作、思想……教“活”语文才是教学语文的艺术。
[关键词]:激活、语文课堂
 语文,对于很多人来说即是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被印在课本上,写在纸上,它们没有声音,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没有思想,没有生命。我们就是要教给孩子这样的语文吗?不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激活没有生命的文字,赋于文字声音、表情、动作、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教“活”语文才是教学语文的艺术。
 所谓“活”就是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的知识在传授中都是遵循着一定的教学方法。确实有些内容,如生字词的教学,字词的理解等,大部分教学者都按最常用的方法来教,学生也都习以为常。如教学生字词,大多数教者总是这样安排:先出示词语,读一读;接着,说说一些生字的读音、写法的注意点;然后讲解字、词的意思……几十课的生字教学下来,枯燥乏味可想而知。所以,我们需要“激活”教学,使平面的语言文字立体化、生动化。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教者将在“巩固复习”之后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着眼于课文整体,通过第一自然段中的“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引导想象蚂蚁劳动的各种不同情况,并从“满头大汗”一词中体会蚂蚁劳动的辛苦。通过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等词,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到的内容。如何激活本课内容呢?就此问题谈几点思考。
激活词语教学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者以听写词语导入。孩子们听写了几个词语,教者突然请孩子们放下了手中的笔,说:“接下来老师要做个动作,请大家根据这个动作来写词语”。接着教者表演了一个不断用手擦汗的动作,孩子们立刻心领神会,低头写下了词语——满头大汗。可以说这一词语的巩固教学很成功,和平常老师说词语,学生写词语的巩固情况不相上下。但是这种词语的教学还成功地使词语立体化了。这个词语是活动的,即使以后没有这“满头大汗”这四个字的书面文字,学生看到田间劳动者在烈日下劳作的样子,酷暑中行走的人,刚跑完步的运动员……他们都能想到这个词,用上这个词。这种效果才是教者想要的,才是孩子们乐于学的,便于用的。所以激活词语,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教育家冯德全编著的《早教革命》中提到了一种新语言——视觉语言,他指出:数千年来,许多人错把口语当成唯一的语言,而把视觉语言当成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认为视觉语言非常难学。这实在是人类认识的误区。试想,有史以来,我们祖祖辈辈发现和创造知识财富,基本上都保存在视觉语言库里,只有视觉语言才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可我们的教育却偏偏不给处于学习最佳期的孩子这把神奇的'钥匙,偏偏只让老师把知识从宝库的门缝里一点点掏出来“讲”给孩子听。教者正是运用了视觉语言,激活了词语。
激活短语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者播放了一段蚂蚁搬运食物的录像,很快吸引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结束后,教者出示了一个短语填空:(       )的蚂蚁。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举起了小手,大部分的孩子都回答:勤劳的蚂蚁或能干的蚂蚁,这是显而易见的答案。最后一位举着手的同学回答:团结的蚂蚁。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会表扬孩子爱动脑,然后继续教学。精彩的是教者抓住了短语教学的拓展,没有只停留在这五个字的短语上,激活了这个短语。教者请这位同学说说:“你从哪里看出蚂蚁的团结?”孩子说:“录像里一只蚂蚁发现有一片树叶,它试了几次,又推又拉都搬不动,就找来了好几只蚂蚁帮忙,结果大树叶很快就被抬了起来,就像是会走路的树叶床。”一个短语通过激活教学,生动了、活化了。短短的几个字,留在孩子心中的是一段有声有色的情景,这就是“活”。孩子们学语文,不是光学语言文字,更是学习“活化”的语文。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绪,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激活语境
 课上遇到一个新词:自由自在,意思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就用这么一句话解释一下,“自由自在”成了一个干巴巴的词语,学生知其意而不知其境。
 教者设计了一个小语境:
 蝈蝈想睡觉,就         。
 蝈蝈想唱歌,就         。
 蝈蝈想    ,就         。(学生抢着回答这一填空)
 孩子们在最后一个语境中炸开了锅,他们创造了一系列语境来解释词语。如蝈蝈想吃饭,就吃饭。蝈蝈想跳舞,就跳舞……说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就是孩子的理解。任何语言文字缺少适当的语境,都不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对词语的理解不靠一句话的解释,靠一个生动的语境,一个“活”的语境。我们该为孩子做好激话语境的铺垫,学生通过教师的铺垫,会自动开启语境的门,在这里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深刻、深入。所以,语境是可以“激活”的,而且学生握着激活语境大门的钥匙。
激活教态
 刺激的新颖和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蚂蚁和蝈蝈》是一年级的一篇童话故事。低年级的孩子尤其需要一个鲜活的老师。教学时运用润色的语言能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教师若在课堂四十分钟内自始至终用一个腔调,平铺直叙地上完一节课,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上课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教师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需要孩子思考,应稍停顿或拖长语音或者提高语气,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导孩子重视并诱导思考。语文教学的活泼生动也来自教师语言的风采。教者能运用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运用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和警句,激活教态,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其实,语文教学处处都需要被“激活”,孩子们不需要墨守成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用鲜活的语文培养鲜活的孩子,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让语文教学“活”起来】相关文章:

1.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论文

2.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

3.让心情high起来的方式

4.怎样让自己开心起来

5.如何让自己开心起来

6.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活起来论文

7.如何让您的简历醒目起来

8.如何让自己心理健康起来

9.如何让自己学会开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