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研员职能的发挥

时间:2020-08-29 19:56:2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研员职能的发挥

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研员职能的发挥 陈惠萍
内容摘要:新课改确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实施给教研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全新的理念,教研员和广大教师可以说已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教研员已没有多少领先的资本,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学科教研员,如何发挥教研员职能?如何带领学科教师参与课改?为教师提供哪些帮助?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呢?下面就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谈谈教研员在新课改形式下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应有的职能。
关 键 词: 教研员    职责    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    教学研讨   角色转变
一、明确历史教研员的职责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这充分说明,各级教研机构的中心工作是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主要的工作职能是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
 历史教研员应当是历史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研究员。——研究历史教学,主要是研究历史课程与教学方法。研究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教研员应当是历史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服务员。历史教研员应当是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员。
“研究”是教研员完成“服务”与“指导”这两大任务的前提。
“服务”是“指导”的基础,也是教研员工作的重要基石之一。
“指导”是“研究”与“服务”的最主要目的,也是学科教研员的立身之本。
作为一名历史教研员,我认为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研究:研究课标,做好课程理念的解读者
1.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帮助教师确立新的课程理念
 课改后,实行的是“一标多本”,因此这就要求教研员一定要认真精读课标,明白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才能正确了解新课改的精神。不仅要做一名好教师,还要承担起新课改领跑人的重任,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对课程理念正确的解读就成了教研员践行专业引领的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摆在首位的工作。
 因此新课改一开始,我就十分重视区级的培训,定期每周一次培训,两周一研讨,在全区展开。在此项活动中, 我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教师说课、同伴议课、骨干评课进行解读,请专家通过讲座表达出来,让教师们“身临其境”领悟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例如,我以中国古代史知识目标为例,在知识目标上,《标准》的一个规定,通过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应“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在这里,我们应首先准确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者是不同的,但又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干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甚至是三位一体的。例如,《标准》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五个学习主题中的第五条规定:“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其中,“遣唐使”(作名词理解)“玄奘”“鉴真”,就是历史人物;“遣唐使”(作动词理解)“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就是历史事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或“中外文化交流”,就是历史现象。我们若要了解“遣唐使”“玄奘”和“鉴真”,就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只有了解了这些人物和事件,才能知道“唐代中外文化交流”这个历史现象。《标准》内容标准的选定就是按照这样的理解进行的。《标准》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九个学习主题,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九个历史现象。
 《标准》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限定在“重要的”范围内,这与不强调历史学的学科体系,注重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一致的。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在内容标准中采取了突出重点、大跨度、跳跃式的原则。中国古代史部分只选取九个学习主题,每个主题下的内容标准一般只列三四项,最多不超过六项。如在“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个学习主题下,只列三项内容:(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标准》认为这三项足以说明上面的学习主题,学生能够“了解”“说出”“概述”上述内容,就表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个学习主题要求的知识。当然,某些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可能要超过这三项,这是好事,但国家标准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所以只作上述三项要求。
 通过这么一个例子,老师对如何把握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中对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我的解读是: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基本技能,它是主导目标,是学生必学好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获得历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传统的教学对它基本忽略,现在必须对它重新认识,它是实现其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必经之道,成为我们教师备课一重要思想理念。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新思考对教师们精神世界触动较大,课改刚开始,教师们上进心强,渴望学习、渴望帮助,所以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一位教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研究教材,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
 将课程标准培训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师们既对课标有深刻的理解,又能对新教材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与把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能够较为主动地、准确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教研员应该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
(1)让教师明确他们是教材的开发者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是依据课程标准用教科书教,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经。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要把学生从已有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知识以及由教师积累下来的经验概括出来的知识也融合进来,要打通教育与生活的壁垒,使教育获得完整的内涵。这项工作主要通过下校参与各校的集备活动时进行引导。例如中国历史七上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是七上最难上的一节课,本课的重点是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水之战还好处理,江南地区的开发问题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教学的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作为一目在课文的最后,篇幅不多,因此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如果前面讲太多,这一目就忽视了,造成本末倒置。因此一定要对教材做全面的处理,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要紧扣课标明确要求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内容进行,排除了按朝代的更替或分裂对峙等主线把握教材的思路,把看似散乱的三目、四个内容,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结果来处理和把握,使历史线索更简单,本课教学主题也更明确。在此基础上,把教学重点定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在讲北方人口南迁时,可联系地方史,如福州地方史的八姓入闽,告诉学生他们的祖先也许就是当时从北方迁来的,让学生觉得历史就在他们身边。并针对班上外来打工者子女很多的现象,教育学生要与他们友好相处,感谢他们父母对福州的贡献。因此,一定要灵活使用教材,教师也是教材的开发者。
 (2)让教师明确他们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不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育的第一目标是学生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善、提高和升华,间接目标才是社会键康有序的发展。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专栏的文献资料、自由阅读卡、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如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三的辩论课《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前准备到主持,到参辨,再到小结,都由学生承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辅导的作用。新教材的导入框里,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从每节课开始,就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新课程告诉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让教师明确在教学中必须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每年开学初我都集中全区教师开展“教学课型”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活动都采用最便于操作的最实在的研究形式:选择优秀案例,有全国的,外省的、本市或本区教师的教学录像,这些优秀课例一个共同点: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了教学一特色;另一亮点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先组织全区教师观看,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这样的教研深受教师欢迎,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教师自然明白了在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师生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成为必然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
 3.课题研究
 一个优秀的“教研员”还必须是一个成熟的课题研究者。与我们日常的工作研究和教师基于现实问题的行动研究不同,课题研究的内容普遍性更强、研究过程更规范、研究时间更长、研究方法更丰富。一个教学研究人员在他或她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以上的教学研究生涯里,如果从来没有承担或者参加过一项课题研究任务,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承担课改教师每月开课(校内)一次,每学期(区)公开课一节。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新的教学课堂评价表,指导全区课改实验,课改实验的开展使全区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三、指导:深入课堂,帮助教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1.立足课堂教学的现场指导
(1)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 ,特别是‘知识” 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既重视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关注发展学生体魄的健康,又重视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兼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同样是学科课堂教学的方向,
 然而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状况看,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比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隋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
 《纲要》中指出:新课程“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规定和要求针对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明确改革方向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课程重视基础知识的优良传统。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
 (2)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师在思想上具备了新的课标理念,那么在实践中即课堂上如何将新理念渗透呢?教研员要立足课堂教学的现场指导,打通理念与实践的壁垒。随堂听课、教学视导,教研要从教室里获取第一资料,据实记录,据实分析。实践证明,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的帮助最大。特别进入新课程后,教材大幅度的变化,体系的打乱,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深入课堂,帮助教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一个教研员的首要任务。首先,定期每周下校两天,每学期听、评课60节。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惑,教师每天也都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策略,每次下校和教师一起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其次,重视开学初的听课,因为开学的第一节课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听课过程发现这一问题,课后马上与教师交流,引导,做到新理念在课堂的渗透。最后,结合一所学校,一个班,坚持上下水课、研究课、示范课,不断从课堂一线中发现问题,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最后反馈全区教师。
四、服务:以研促教,积极推动课程改革
 教研员要努力为课改服务,为教师服务,营造课改氛围,组织教师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在教研活动中注意独立学习和集体研摩的结合,重注教师学习结果的交流,给教师提供质疑的机会,让教研活起来,使教师动起来,形成“群言堂”教研氛围,鼓励各抒已见,创造交流氛围,努力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考试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探索。
1.注重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
 (1)首先,教研员设计、举行各类教研活动,教师应当是教研活动的主角,问题要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问题解决要急教学所需。例如,中考刚开始实行开卷考时,教师们非常紧张,无所适从。我马上进行了一场讲座,《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特点分析和对策研究》
分为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特点分析、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历史开卷考试的原则分析
历史开卷考试的几点建议等,讲完后,与老师们展开探讨,稳定了老师的情绪,增强了老师的信心,深受老师们的欢迎。接着又叫优秀的老师开了一节应对这种考法的平常课与复习课,总是顺利过渡了。
 (2)其次,我注重开展“教学观摩课”活动,当我确定好课题和执教教师后,就进入备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查找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定出本课的“三维目标”、“教学手段”,接着定出“教学程序设计”,包刮,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的意图,然后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试讲,配合中心组、教研组的力量,定出完整的教案设计,最后向全区推广。教研员要用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支持引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研究。
 (3)重视教师间的互动、互帮。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校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部分学校历史教师少,只有一个单干,平常的校级教研不可能开展,因此,作为教研员,我为他们牵线搭桥,实行中心组教师与这些薄弱校结对子活动,让他们时时联系,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取长补短,解决不了的由我协助。深受老师们欢迎。
2.开展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
   教研员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服务关系。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是教研员工作的根本宗旨。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我区青年教师多,接受新事物快,但是不够自觉,需要激励,要给他们任务和压力,他们才能进步,我比较重视培养他们,就是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锻炼,(1)教学比武(2)开展“说课——片段教学”比武;(3)教学设计研讨(4)参加市级公开教学观摩课等形式来调动青年教师的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是通过这些比赛活动,使教师摆脱过去教学中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低层次反复,提升青年教师研究水平与教育理论素养。几年来开设省、市、区的课一共10多节,工作中,教研员要有“为人作嫁”的思想与胸怀,指导培养年轻教师,把他们推向课改的前沿,为他们的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服务。
3.创新评价,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新课改不能拒绝考试与评价,相反,考试与评价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手段.实施新课改之后,如何对待考试,怎样考试与评价,就成为不容回避的焦点话题.由于传统的考试与评价模式的惯性,一些学校对传统的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情有独钟.一些教师担心真正搞了课改而“失败”在考试上,教学成绩不为学校同行所承认,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显然,把考试与课改截然对立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但由此所折射出来的改革传统考试评价的方式既迫切,又是任重而道远的.教研员经常主持或参加一些考试命题与评价,对改革传统考试与评价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能够做出一些有益尝试的,这也是教研员的责任.在这项工作中,教研员首先要把好命题关。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讲求方法的渗透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把课改理念、课标精神溶入到试题里。其次要把好检测关。要把检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细做实,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为质量分析提供准确数据,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提高素质
 作为一名教研员,提高自身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除看一些专著外,我们应充分利用小段的时间去了解一下历史专业科研前沿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史参》、《历史学习》等杂志,学习《光明日报》史学专栏的有关文章,还可以登陆《中国史学网》、《历史在线》、《历史纵横》、《史海泛舟》等网站去学习去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学习,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完全能够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指导与服务。作为一名历史教研员,我深切感到任重而道远。
 总的说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实施新课程的进程中,教研员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尽可能发挥一个教研员的职能。首先,他是新课改进程中的一员,带领教师积极实践、与一线教师一道探索新课程.其次,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研究——研究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施;指导——指导课堂教学、指导教师研究;服务——服务于一线教师。最后,要立足于本地实际,思考并努力创新地解决实施新课程中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历史教学》
3、《新课程》希望出版社。                  
4、金基成, 《新课改下背景下教研员的角色》,江苏教育出版社第10期

【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研员职能的发挥】相关文章:

1.新课改背景下历史的教学论文

2.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3.浅谈当前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发挥职能作用

4.谈发挥图书馆职能

5.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6.如何发挥ERP系统中的财务监控职能

7.浅谈游戏脚本策划的职能

8.2017发挥企业采购职能意义

9.浅议如何发挥法制副校长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