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课程整合 高岚岚

时间:2020-08-29 19:56:2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全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课程整合 高岚岚

全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课程整合 高岚岚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从多方位入手,与各个学科教学紧密联系。教师培训课程独具特殊本质,同时又与常规教学息息相关。将信息技术融合其中,符合新课程改革,同时以全新、更高的视角看待两者关系,以思促行,逐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课程整合的高层次架构。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参与式

全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课程整合 高岚岚

 信息技术与教学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曾经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内外。大部分应用停留于多媒体教学及幻灯片制作。教师照本宣科变为照“片”宣课,没有深入的整合新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于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其强调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作为教师培训课程,适用于各门学科教师及校长,在课程设计方面更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培训的主要职能,要求被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主动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达到培训目的。
一.利用参与式方法贯穿教师培训过程
 教师培训中采用参与教学,其目的使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国外,参与式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师培训中。在国内,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师培训方法,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中也采用了参与式方法1。这是提高培训效率地当务之急。但大多数地区地新课程教师培训,还是沿用传统的培训方法。与传统培训方式相比,参与式培训更加注重培训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软件讨论平台,抒发个人观点,及时关注其他教师的思想动态,同时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及时反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创设情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比如福建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培训中应用先进的魔灯平台作为基础,资料在平台中共享,学员可以利用平台书写学习博客反思,提交各种教学评价,教师在线指导,从始至终,教学是在双方共同参与的形式下完成的,有实有虚,使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利用及时实践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长期以来培训模式比较单一,习惯沿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培训模式,而在目前看来这一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新时期教师培训的目标和要求2。特别在当前为培养一支具有先进课程理念、适应课改工作需要的学校教师,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在推动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利用及时实践模式对培训模式进行改进。所谓模式,是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中介。及时实践模式即在教育理论、培训思想的指导下,对培训过程的结构、程序、培训的方式方法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形成相对稳定、系统化的培训范式。它包括教育思想、培训理论、培训目标、操作程序、角色地位和培训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构建某一具体培训模式必须要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培训指导思想,确定一定的培训目标,明确教师与学员的角色地位,设计安排培训策略和具体的技术操作程序,并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授课边讲边实践,例如计算机技术提高培训,可以以教师演示操作为指导,学员动手制作为主,在机房完成教学实践;网络教育资源开放,利用优秀的网络搜索工具积极倡导全国范围中小学教师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地区培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一套先进并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系统,构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辅助网络,形成IT的支持培训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开放。
三.以全新的信息技术定位课程内容
 在教学指导中,明确信息技术应用的优越作用。各学科培训内容中涉及到图表图片或是视频处理的问题,教师应以制作简便有效出发,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将制作理念为学员共享。指导中学生物学科中概念图绘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步步紧扣,层次分明;指导语文学科教学,引入“魅力四射”,panter等图片视频制作工具,渲染课程内容,以立体实物的效果展示理论与文章内涵;英语教学中,引导教师使用记忆单词的游戏软件,以新颖的教育游戏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全球网络搜索引擎发展完善,利用该技术对资源进行查找归类,对于培训课程大有益处。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深度融合课程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将培训课程系列化。不同的学科培训中,设定简中难的课程内容,对学员进行分组,分团队教学。充分应用后现代主义教学法,将学员角色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因材施教,因境施教。比如,对于同样都是中小学教师、校长,因其各具特色,农村教学与城市教学要相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少数民族地区与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着重其特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改变观念,以全新的信息技术定位课程内容。
四.培训课程注重教学技术选择,构建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培训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层面的整合结果包括:CAI、Web-based CAI,CMI、校内闭路电视、卫星传输教学节目、电影、幻灯、电子白板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的模式。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技术选择极其重要。培训课程具有
短期、精简、高效的要求,授课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应选择高效的教学技术。如03年的 DML模型由Kawachi(2003b)提出,即“学习中的'多媒体设计”(DML)模型。是将传统的学习理论模式转变为多媒体教育环境中有效的实用设计3。其分析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意见分歧和智力冲突都是有益的交互。所有参与者共同建构新的知识,学习发生在小组分析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中。与合作学习相比,协作学习过程更具启发功能。08年由王丽珍等学者提出的基于电子绩效技术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培训系统(ID-EPSS) 功能模型4,研究教学活动投入高、收效低的状况, 提高教学绩效。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这方面的成果很多,作者认为以上两个模式是目前比较完善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利用多媒体学习批判思维环节,在传统面授或远程教育课程对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不多,致使先进的教学技术,如计算机会议系统、电子白板和魔灯等教学平台还没有得到最佳利用。许多教师培训采用分阶段完成培训任务,第一阶段主要面授为主,类似于函授授课。课程时间紧凑,强度大,内容多,要求学员在后阶段自主学习中巩固培训知识。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融入能够保证课程资料,作业提交、检查、评价等步骤的实时进行,培训课程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联系,充分营造良好的协作学习氛围,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后期培训,使知识系统化。
五.引入S文化观,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和谐度
所谓S文化观,是福建农林大学吴声怡教授在多年传统文化的浸淫中,出入于东西文化百家,创造性地提出“S”理论,指出在太极图中处于“阴”“阳”之间的“S”曲线显示:根据事物对立统一的发展规律,假设发展的二要素为“阴”与“阳”二元因子,处于“阴”“阳”之间的“S”曲线为一“最佳值”,即万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不断隐显的“度”,这个度是统领事物发展的“道”,把握好事物发展的“S”型的度,是一切事物和谐发展的有效之道。信息技术对于任何教学课程都是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其间存在一个使用度的问题,只有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结合培训课程的特点,我们需要快速全面准确的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员,引入S文化观5,结合:“六度合一”的理论,从系统度(System)、弹性度(Softy)、持续度(Sustainablity)、实效度(Sequency)、安全度(Safety)、满意度(Satisfy)入手,有机统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讲求以人为本。创建新型中小学教师绿色培训基地计划。立足学员“求强、求知、求新、求乐”的主体需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培养现代化新型教师。建议在全国开展多种信息技术学习班,建设新型教师绿色培训基地。在整个过程中做到“234”:实现“两到”,即培训人员直接到学校,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坚持“三结合”,即培训与主导课程相结合,培训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培训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做到“四抓”,即抓关键技术培训,抓关键课时培训,抓关键环节培训,抓关键问题培训。
   综述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讨论的"课程整合"都锁定为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程应用这既与整个国际环境中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有关,又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呼
应。作为教师培训的最前沿阵地,培训课程应以全新的模式改革创新,重视自身技术应用的同时还要引导培训学员对信息技术融合的节度。构建更加优秀的培训环境,从内涵和外延的综合视角,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课程的最优整合。

【全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课程整合 高岚岚】相关文章:

1.许又岚化工创业的传奇经历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模板

3.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整合

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思岚科技CEO陈士凯的创业故事

6.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整合论文

7.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论文

8.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学科的整合论文

9.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