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春让中学思想道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时间:2020-08-29 19:57:02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徐华春让中学思想道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中学思想道德课教学生活化 徐华春
 [摘要] 思想政治课难以得到学生的喜欢,一方面因为其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确实存在“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问题,缺少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教学缺少“绿色”生机。中学思想道德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道德素养,从而增强思想道德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与道德   生活与教育   社会与学校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入手,用活生生的事例,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要新颖、别致、要能够吸引学生,引人入胜,一开始就把学生抓住,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如:八上《难报三春晖》可用《常回家看看》导入;七年级《走近法律》框题时,也可这样导入:“有一次,本人骑摩托车外出,向右行驶,此时,有一个学生正骑自行车从左边相向而来,老师为了避免事故发生,于是紧急刹车,却连人带车重重摔倒在地。”问:老师为何会摔倒?反映了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达到“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同时要培养学生从生活的观察出发,引发思考,最终达到共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律。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符合课改理念。导入情境的设置还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热点追踪,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生活小故事、名言警句、漫画等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新课程观倡导“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又为目标服务的;内容的活动化,活动要内容化,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形式必须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本校实际。要避免教师注重的只是课堂形式上的精彩;而忽视课堂教学本质。要避免教师注重的只是课堂形式上的精彩;而忽视课堂教学主体;形式上的热闹≠课改理念,更不≠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也并不完全取决于课堂形式。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外表的热闹和内在的关系。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
 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上课前的备课十分重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如:《礼貌显魅力》教学中,可设置了两个直观的生活情景,一是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学生坐在“老弱残疾专座”上,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二是一学生在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将会怎样?怎么办?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得出了礼貌待人就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对人不礼貌,就会得到他人的厌恶,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要简单地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道德课上的认识。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道德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道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道出了教育的本体和本源。这些教育思想正是今天我们所要倡导的最新的理念。
 在教材内容上可适当充实,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针对教材中一些过时的、无味的呈现方式,要大胆改换,要依据教材精神实质,拉近教材与生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使教材融入生活气息,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体验。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材料或案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如:《挫折面前也从容》,如果照本宣科,条条框框去教,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上这节课时,可以列举新闻或周边发生过的人和事:某某同学因被老师的批评或误解而抬不起头来,考试不好被父母责骂而出走或自杀,被同学的误解而消沉,针对这些问题及同学身边存在的问题或现象让同学们讨论;应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如何从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失败中获得成功,既理论联系实际,又为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发挥思品课德育主渠道作用。   

【徐华春让中学思想道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相关文章:

1.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开题报告

4.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

5.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探索论文

6.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路径研究论文

7.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

8.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初探

9.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