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处理

时间:2020-08-29 19:40:0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对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处理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教材
——谈对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处理
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 朱建琴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开展教与学的指导性或建设性资料,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和主宰。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大可不必拘泥或固循教材中已有的实例,教材不是教案,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方法与素材,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例子与理论依据等。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用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灵活运用好教材,同时也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甚至还可以研发教材,以作补充之用。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和处理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活用教材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老师是信息资源的设计者,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前,必须准确地理解教材,从宏观上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微观上把握教材,对每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好素材,再进行有创意地策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如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画图单元第13课《画多边形》一课,教学目标是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教材中以画花盆和画鲜花为例,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工具。经过直接教画花盆的教学尝试,我发现学生画出的花盆都有些东倒西歪,掌握多边形工具作画的方法比较困难。经过反思,意识到我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孩子,孩子是生活在情境中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
 后来我调整教学设计:以圣诞节为主线,通过布置圣诞树--装饰五角星、花,圣诞老人送礼物和学生自己设计圣诞礼物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在课的导入环节,圣诞老人在《铃儿响叮当》的乐曲声中来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我提供给学生画五角星示意图的帮助下,尝试练习画五角星,使他们基本掌握多边形的画法。接着通过送礼物来巩固多边形工具的画法:第一份礼物是“猜猜我是谁”,要求用“多边形工具”将数字或算式按顺序连一连,看看是谁藏在画里面,通过充满童趣的一分钟小练习,使学生在玩中领会和巩固,使学生对多边形的每个点找到感觉;第二份礼物是“自由创意板”,相当于数学课中的教具钉子板,通过给学生固定的点,让学生模仿或自己设计图形,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下来,此时的学生已熟练掌握多边形工具的画法,再放手让学生来画花盆和小花已不在话下,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更是水到渠成。这节课的设计来源于教材,但又有别于教材,由于非常适合三年级小朋友的心理,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在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三本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一定能将我们手中的教材活起来。再如信息技术下册第3课《修改文字》,我把学生最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的歌词进行改编,让学生在唱歌时发现歌词有误,再边修改边唱歌,使学生将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复制与粘贴这些操作在歌声中不经意地掌握。
 二、尊重教材
  教材是本,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教材,但也不能迷信教材,教材中有些地方我觉得值得商榷。比如选修教材LOGO语言单元中第4课《画正多边形》,教材中安排了用画正三十六边形来代表圆,比如命令为REPEAT 36[FD 5 RT 10] 。当学生用种方法画圆后,在完成“实践园”中的习题时就遇到了问题,学生对圆或半圆的大小比较难确定,而且画出来的半圆偏差较大,如四个半圆组成的一条花边会向屏幕的右上方倾斜,虽然也将RT 10 分成两个RT 5,分别放在FD 10的两边,这样做会稍圆些,但还是会有偏差,那为什么在这里就不能直接让学生接触画真正圆的方法呢?教材却只在本单元最后一课的习题中出现直接画圆的命令,这样的安排有些令人不解。难道是担心六年级的学生不理解圆的周长如何计算,还是?我在教上届学生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在教这一届学生时就改变了原来的做法,而是直接把画标准圆的方法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推导出小海龟前进的步数 3.14*R(半径)/180 或者0.0174*R。当学生能用REPEAT 360[FD 0.0174*R RT 1]直接画圆后,实践园第一题画同心圆就显得非常容易。学生只要定一个圆的半径,再算好与另一个圆之间的距离,在画第二个圆时只要将前一个圆的半径加上间隔的距离就是第二个圆的半径,其余依此类推,学生很快地就能展现出一幅幅心满意足的作品(如图1)。因此在使用教材时,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将教材进行重组,并灵活地加以整合,这必将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生机。
 三、研发教材
 教材有它的特点,编者考虑到教材的系统性、普遍性和大众性,因而不可能把所有实例都编入教材中,我想教材应该只是开展教与学的指导性或建设性资料。因此我认为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也的确可以点亮信息技术课堂。
 又如在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材LOGO语言单元中,教材通过画楼梯、画虚线、画正多边形、画星星、画风车、画彩色世界、画组合图形、定义过程、保存和调用过程、过程的编辑、带参数的过程这些内容来呈现了LOGO语言的一些知识。其中画正多边形、画星星、画风车三课都是用重复命令来完成图形,重复命令、重复命令的嵌套是LOGO语言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真正能用重复命令来解决问题,书本上的这些例子和习题显然不够。因此我在教学时就自行加入了较多的图形,让学生去练习,不断巩固重复命令的使用。
 比如在上第6课《画风车》时,我受实践园习题的启发,给学生设计了由11个正三角形转10度角组成的一把扇子cs lt 80 repeat 11[repeat 3[fd 80 rt 120] rt 10]。正如前面提到,学生在学习画正多边形这课时就能画出半圆和弧线,我在这课还为学生设计了由两条弧线组成的一个花瓣cs repeat 2[repeat 90[fd 0.0174*80 rt 1] rt 90],由9个花瓣转15度角组成的荷花cs lt 108 repeat 9[repeat 2[repeat 90[fd 0.0174*80 rt 1]rt 90] rt 15],由六个半圆左转120度角组成的梅花cs repeat 6[repeat 180[fd 0.0174*30 rt 1] lt 120]等图案,学生通过编写众多图案的命令,既熟练掌握了重复命令的嵌套格式,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当学生基本掌握保存和调用、修改过程后,可以给学生拓展更多的图形,使学生通过编写如下组合图形(图2)的过程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们在二次开发教材的同时,也可以选用其他教材(如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北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等)的一些个案进行补充,这样可真正实现“一纲多本”,吸收借鉴其他教材之长,选择出最符合本校、教师、学生特点的教材,同时不断挖掘身边的资源,充分利用、调动各方面的素材,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好服务。
 信息技术教材将基础知识渗透到具体的实例或操作任务中,采取“适时渗透”“逐步积累”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就要在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辨证地分析教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使用教材,使之成为有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力武器。
 

【谈对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处理】相关文章:

1.谈《德育》新教材中的“案例链接”

2.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插图教学论文

3.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4.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的论文

5.谈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思路论文

6.谈会计处理方法与纳税筹划论文

7.谈九年级数学新教材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8.谈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冲击

9.音响师对现场音色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