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程资源 促进有效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时间:2021-03-20 15:55:5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巧用课程资源 促进有效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巧用课程资源  促进有效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  沈峥嵘

巧用课程资源  促进有效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摘  要】: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科教学有效性的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同时进一步开发多元的课程资源使之为教学服务?本文就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课程资源  有效教学
【正  文】: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过于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忽略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没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
 教材是核心课程资源,有效选取和利用教材资源,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上、下两册及一本选修课本。三本书要用四年,如何合理地分配、合理地使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也聆听了许多课,发现教师在选取和开发教材资源时,通常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囿于书本
 有效的课堂,就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所谓“用”教材,即不照本宣科,不依样画葫芦,不把教材当做圣经顶礼膜拜,而把教材仅当作自己课堂的一个支点。可是,我们的教师面对教材时总显得有些缩手缩脚,总怕越过了教材这一雷池一步。于是,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只停留在关注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的层面,课堂教学中未能设计有效的任务驱动并对其加以多层次、多角度的利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如:教师在上powerpoint的这一单元时,只是照着书本上机械的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而并没有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作为蓝本,从而造成教师教之无奈,学生学之无味。
 (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脱离实际
 笔者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有部分教师也确实看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隐性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知道,任何的挖掘,任何的辐射,都需要有一个中心点,那就是我们根据学生现有水平而定的教学目标。一味地挖掘和拓展,必然导致课程资源开发得过广过深,这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结果,呈现在课堂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了。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并能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从而进一步开拓教与学的渠道,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所以,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策略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把握教材资源,于深度开发中实现有效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们的教材还是2007年审查通过的,很多教学内容早已“落伍”,但一线教师还得继续使用。如何在使用现有教材的课堂中,使教学更加有效,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在这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
 (1)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实现课堂有效
 我们信息技术有先天的优势,它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除了教科书外,还有声音、视频,互联网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提高学习效率。如在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一课中,如果把“复制”和“粘贴”这两个命令单一地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势必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在随之进行的课堂训练中,自主参与性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使训练远离“有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任务设计上,笔者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设计了“龟兔赛跑续集”、“听声音找位置”、“组合线段”等任务驱动,将书本上零散的知识点有系统的预设在任务中。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从而在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下,积极参与,主动求索,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整合其他课程,催化课堂有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且还有非常强的吸纳能力,教师要善于从其他科的课程中发现与信息技术有暗合因子的因素,进行跨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资源最大化,最优化。
 如在powerpoint单元学习中,可以跟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教学。我们可以这样做:新授课呈现的内容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如选择“连环画的制作”或“上海世博小导游”等主题,涉及的图片、文字资料由老师提供。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学生在学会powerpoint基本操作的同时学会用这个软件做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这样教材资源的开发使用,可以较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效率更加有效。
 2、把握学生资源,于主动建构中实现有效
 (1)抓住学生兴趣点,设计有效策略
 我们在选择资源的时候更多的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才能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以敏锐的眼光去跟上学生的潮流,了解什么资源是学生感兴趣的,而这些,我们又能否拿来作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执教《窗口操作》这一课时,笔者在第一个班级采用了 “老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在训练后,能掌握“最小化”、“最大化”、“窗口缩放”等操作,但学生只是机械的练习,至于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却感到很茫然。课后,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第二个班级中,改变了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段作为导入,当学生正聚精会神地欣赏动画片段时,笔者偷偷按了“最小化”按钮。此时,真是一“按”激起千层浪啊,学生所有注意力都被调动起来,“动画片为什么没有了?”“刚才明明有的,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听,好象声音还有啊!”是什么原因导致动画一下子消失了呢?……学生都来了兴趣,纷纷猜测。于是,便及时地点拨学生,告诉他们是刚才简单地操作了一下才出现这样的结果,不过具体怎么操作要自己去探索。这下,学生就在愉快的气氛中逐渐掌握最小化按钮的使用方法和名称的由来。而在接下去的“最大化”、“窗口缩放”等操作时,笔者同样利用猜谜的方式,寓学习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点。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学生这一资源,一定要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之后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争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自己,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经验及兴趣基础上,才能更有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并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2)发现学生生长点,重构有效内容
 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课堂上,对学生以前在实践中已接触过的,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到为止。而对于学生新的生长点,我们应该突破学生的盲点,把教学时间集中于这个点上。对此,笔者,有着深刻的体会:
 教学《欣赏音乐》这一课时,我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为例,先讲解了如何搜索和下载这一首歌曲,然后再让学生下载教师指定的几首歌。一节课下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课后,我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好多学生家里都有了电脑,对在互联网上如何下载和播放音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还有些学生对此操作是十分熟练的。于是,在其他班级里新授这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就把本课的重点“搜索和下载音乐”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课伊始,我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搜索了世博会的主题曲,果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百度很快就搜索到了。此时,我又引导了学生如何去下载这一首主题曲,利用小组协助的方法,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做小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很快大家都完成了任务。在接下来的教学时间里,我着重对如何甄别资源、下载的具体操作办法、保存位置、播放器的介绍等难点之处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尽管容量似乎和最初的那堂课相比大了很多,但是,学生却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学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在“跳一跳,摘果子”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与满足。
 3、把握生成资源,于未曾预约中实现有效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下载图片》一课,有一个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教学完网上搜索和下载图片后,我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尝试下载“喜羊羊”的图片,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正当学生动手尝试操作时,突然,从后面传来了一阵声音:“老师,他的桌面变成了许多跑步的灰太狼。”旁边还有不少同学去围观,场面一时失控。面对这没有预设到的一幕,我可以一拍讲台,让大家安静下来,重新回到教学中。但转念一想,何不来个因势利导。于是我把屏幕广播切换到这位学生的电脑上,让他来演示一下,如何将下载的图片设置成桌面的背景,这时学生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一番操作后,很快这位学生将下载的图片设置成了桌面的背景。这时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面对身边的同学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这位同学自然很得意。
 “老师,我还有个方法!”
 “啊!”我心里不尽咯噔一下,心想:今天这课可是越上越有意思了。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班里计算机基础也很好的顾攀。
 “好,你来试试!”
 老师,我家的电脑上也装了“Acdsee”这个浏览图片的软件,这个软件中有个工具菜单,也可以直接设置桌面的背景……
 我看着,听着,快乐着,思考着……
 在表扬了这两位同学之后,我又告诉学生,在学校机房里,我们不能按自己的习惯随便改变桌面背景,要有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在使用电脑时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来设置,但下课时还要把这些设置改回来。同时,我又把下节课的内容“浏览图片”提前穿插到当前的教学之中。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课堂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显生机。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有利于新知识开拓,学生本身可能并不知情,但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对学生生成的这些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自然地运用到教学之中。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动态的、稍纵即逝的。只有开发和利用好生成性资源,我们才能真正的创建高效课堂,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发与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反思
 能否有效的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来支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要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1.明确树立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意识
 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因为他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课程意识。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开发课程资源的巨大动力,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列中来。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注意学生实际
 任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的受者是学生,课堂是否有效,关键就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发展。因此,我们要谨防为了开发资源而开发资源的盲目开发倾向,避免课堂上教师一方各种资源纷层叠出,各种展示接二连三,却落得个“潇洒走一回,跑题很悲哀”的结局。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增强课程开发意识,提高课程开发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让丰厚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有力地服务教学、促进教学,我们就一定能开辟一片信息技术教学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基础教育网.http://jcjy.jsjyt.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88,2007-3
 2、覃薇.课程资源的开发[J]. 《广西教育》,2004(10)
 3、吴江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科论坛

【巧用课程资源 促进有效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29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论文06-30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02-02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08-04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论文08-07

深挖乡土美术资源 开发美术新课程论文08-14

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论文07-30

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08-29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特诊分析论文06-25

浅谈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论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