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3课《管理邮箱》教材处理例谈

时间:2020-08-29 19:40:5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3课《管理邮箱》教材处理例谈

 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3课《管理邮箱》教材处理例谈
 苏州市新庄小学   毛新悦   邮编:215000
教材分析 
 本课《管理邮箱》位于省编教材教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电子邮箱单元,为课本的第13课。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前提下,并掌握了电子邮箱的申请,利用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收发电子邮件的同时,妥善地对自己的邮箱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力。
 在教材中,本课被划分成了两大块知识点:一、建立和使用通讯录;二、清理电子邮件。从表面上看,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多,可以在1课时内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发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值得推敲的。
 一、教材内容需要进行合理的更新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通过上网实际操作发现,126邮箱经过了改版以后,操作界面和操作方法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教材上提供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方法已经与实际情况所区别。如果仍然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对于“建立和使用通讯录”这部分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重新整理、归纳、总结后,才能进行教学。
 二、教材内容需要进行适当得细化
 教材中对于“新建联系人”时,填写信息框的方法就以“提示牌”中的一句“带‘*’的选项框必须填”就带过了。实际上,目前的新建联系人操作中,需要填写的选项框中没有一项是带“*”的了,填写的选项框也较之前丰富了不少,增加了“家庭资料”、“网络/其他”等相关选项。哪些是必填的哪些是可以不填的,可以通过学生的探索来发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联系人的基本信息中加入了“组”的概念,这是课本上没有提及的。“组”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要快速查找到指定的联系人,就需要运用到“组”。所以,“组”的概念是必须向学生介绍的,包括“组”的一些相关操作,如添加/删除组,把联系人添加/移动到某个组中等,都应该让学生掌握。
 三、教材内容需要进行有效的拓展
 建立好通讯录后,如何使用好通讯录?让通讯录这一工具更好的为我们进行服务呢?课本上只介绍了在通讯录中,单击“联系人”后面的“给他/她发信”,进入写信页面。我们在实际使用电子邮箱时,一般都是先单击“写信”,然后再在通讯录中找到要发送电子邮件的联系人,这一操作教材中没有提及。在“清理电子邮箱”中,教材中只提及到选定要删除的邮件,使前面的小方框打钩,再单击“删除”按钮,删除邮件。在实际使用中,经常碰到的情况是:电子邮箱中有很多邮件,我们需要保留有用的电子邮件,需要将大部分过期或者垃圾邮件进行清理。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操作需要一封一封打钩,那实在太麻烦了,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快速清理呢?这就需要对邮件进行标记,筛选,最近才进行打钩删除。这些实用的内容是很有补充的必要的。
 基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包含的信息量也是相当的巨大。同时,本课时又是电子邮件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最后一课,很多电子邮箱的使用技巧都应该在本课中揭晓。因此,本课的两大块教学内容可分2课时分别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能够多学一些电子邮箱在实际使用中的常用且相当实用的技巧。下面就谈谈对第13课《管理邮箱》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建立通讯录,并利用通讯录发送电子邮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机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养成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通过建立、使用通讯录和联系人,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立通讯录,使用通讯录发送电子邮件。难点:利用组的概念妥善管理联系人的电子邮箱地址。
5.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教学设想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本课尝试引导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如何建立电子邮箱通讯录
(1)任务启动:解决实际困难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为电子邮箱地址类似于电话号码,都属于通讯方式的一种,因此可以从学生较熟悉的电话通讯录着手,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认识电子邮箱通讯录。但由于邮箱地址是一个由较多英文字母和符号混合而组成的字符串,不像电话号码比较容易记忆,那么如何能又方便又正确地记录下电子邮箱地址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索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建立通讯录要在电子邮箱中操作,需要先登录电子邮箱,接着提示学生通讯录选项处于邮箱的哪个位置,分析“电子邮箱通讯录”中的关键信息点。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申请电子邮箱的能力,所以这里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把联系人添加到自己的通讯录中。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操作,在这里教师可提供班级同学的电子邮箱地址,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将某些同学的电子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中。
(4)信息反馈:学生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尝试并基本完成在通讯录中添加联系人电子邮箱地址的操作。可请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操作来添加联系人的,添加了几个联系人,在添加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等等。
(5)归纳总结:建立“电子邮箱通讯录”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联系人的电子邮箱地址。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建立了电子邮箱通讯录,怎么利用通讯录发送电子邮件呢?
2、任务二——如何使用电子邮箱通讯录发送邮件
(1)任务启动:通讯录建立好了,我们如何来利用通讯录来完成发送电子邮件呢?
(2)操作指导:电子邮箱的操作界面比较友好,使用通讯录给好朋友发送电子邮件也变得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任务,达到熟练internet上的操作,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简单任务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自学、探索能力的提高。
(3)学生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但难以避免有极少数学生仍然无法完成,这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提示学生:“发送邮件从哪个步骤开始啊?”,“打开通讯录看看里面有什么选项呢?”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信”里面寻找跟通讯录相关的信息,在“通讯录”中寻找跟发送邮件有关的选项,来帮助他们逐步完成这一任务。分层教学理论中提到对低层次的学生要扶着走,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放手走,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多层次学生的进步。
(4)信息反馈:由于使用“通讯录”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操作方式和操作注意点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成果的分享。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能学会多种操作方式,并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5)归纳总结:学生在讲述自己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最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辅导,并进行完整的操作演示,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促进知识的形成。
(6)巩固练习:请每个学生使用自己的“通讯录”给自己的同桌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经过教师理论的讲解,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再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刚才操作中的不足进行修正,进一步巩固了新授的知识。
3、任务三——如何管理联系人
(1)任务启动: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建立通讯录可以给我们使用电子邮箱带来不少便利,接着出示教师邮箱的通讯录,里面有不少联系人,由此引出新任务“如何快速找到想要的联系人呢”。
(2)操作指导:在创设了问题情境之后,可以先请学生“帮老师想想办法,该怎么做才能最快速地找到老师想要的联系人呢?”其实一些细心的学生在添加联系人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所属组”这一信息点,所以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结论,给联系人分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想要的联系人。那么怎么来给联系人分组呢?接着可以请学生来讲讲,怎么来给新加入的联系人分组,怎么来给已经在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操作,并进行适当的提示,从而帮助学生共同来完成联系人分组的操作。
(3)学生操作:学生根据师生共同的讨论结果,进行尝试操作添加新的联系人并分组,再把自己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加入到合适的组当中去。
(4)信息反馈:学生完成了对联系人的分组操作后,切实体会到了给联系人进行分组所带来的方便,感受到了分组管理的优越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5)归纳总结:我们建立通讯录,使用通讯录的同时,应该考虑到以后的使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比如联系人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查找联系人困难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联系人分组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我们在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会给我们今后的长期使用带来不少方便。
4、评价总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因为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内容: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哪些新本领?”,学生回答“学会了建立通讯录,添加联系人,给联系人分组。”,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添加联系人有几种方法?给联系人分组有几种方法?建立通讯录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在学生回答不全面的地方,可以请学生共同补充完善,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掌握了邮箱通讯录的操作方法及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反思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因为电子邮箱地址类似于电话号码,都属于通讯方式的一种,因此可以从学生较熟悉的电话通讯录入手,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认识电子邮箱通讯录。之后有通过分析电话通讯录中的关键信息,来让学生认识到电子邮箱通讯录的关键信息点:“姓名”和“电子邮箱地址”,随后提出任务“建立电子邮箱通讯录”。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很容易完成这个小任务。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建立完成电子邮箱通讯录之后,马上提出新任务“如何利用通讯录来给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呢?”由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讨论,来找出使用通讯录给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的多种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紧接着又创设了接收陌生人邮件,想把陌生人添加到通讯录中的教学情境,探讨得出了添加联系人的新方法,学生的知识由此得到了拓展。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建立”和“使用”通讯录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又联系实际,从长远的角度提出了管理通讯录的新内容。能够利用、使用资源并不难,要对资源进行妥善管理,这就使得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建立”、“使用”、“管理”这样的教学逻辑也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
 (三)结合实际,讲究实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科学,每一天,每一小时都会有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忠于课本,以课本基础知识为根本,另一方面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尽可能是“新鲜”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材上在使用通讯录给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部分只提到了一种方法:在“通讯录”中选择需要发送电子邮件的“联系人”,然后选择给“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但是在目前的实际使用“通讯录”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采用直接点击“写信”按钮,然后在“通讯录”中点选“联系人”将邮箱地址添加到“收件人”框中。这种方法在使用上更方便也更符合我们目前使用“通讯录”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这种方法向学生进行了重点的介绍,并强调了其实用性。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还加入了给“联系人”分组的教学内容,这个在教材中也是没有出现的内容。“组”的概念在信息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MSN,QQ等常用的通讯软件,都不约而同地引入了这一概念。所以我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加入“管理通讯录”板块,为学生引入“组”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能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实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打下基础,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3课《管理邮箱》教材处理例谈】相关文章:

1.新标准日语初级下册第27课教材

2.学科论文:小学自然教学实验技能训练例谈

3.谈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思路论文

4.例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论文

5.例谈物理新课的导入方式论文

6.例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7.例谈体育小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

8.探讨邮箱营销

9.谈《德育》新教材中的“案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