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思考

时间:2020-11-08 14:38:1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对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中在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目前高校中资产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日常管理环节的薄弱以及购置中的浪费和缺乏产权意识是制约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0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投资体制、资金来源渠道,办学形式,办学资金来源发生多样化,加强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管好、用好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成为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校中就历来重视教学科研,而忽视校产管理,而面对目前的形势,资产管理的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对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我校和其它院校在资产管理模式和操作上已经有较大的改革,但是局限于各种原因,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的思路。
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1.1 实践中的管理责任主体多元化 高校国有资产普遍实行由财务部门管理财务账目,职能部门管理实物及其账目,大部分资产的实际使用和直接管理权又在各个院系和机关,因此实物实际上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没有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管、调配管理的部门。近年来,虽然不少学校成立了资产管理处,并经历了多次物资清理整顿、清产核资、产权登记等一系列资产管理工作,但往往是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基建部门数据不相符,前清后乱,如建设完成并使用很久的房产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结账,财务部门不能认定此项资产,而被资产管理部门认定为固定资产,由于资产的认定比较随意,造成对学校资产总量难以确定,对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资产数据真实性下降,漏洞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主体多元化,资产管理处的部分职能仍然由其它部分执行,比如,涉及到教学设备有教务处设备科参与管理,部分房产由产业处或者后勤管理中心等管理,而且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同和沟通,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重复购置,不及时报废等现象时有发生,部门间的'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出现“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不负责”的状况,不能对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实行有效控制、协调、检查、监督。
1.2 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环节薄弱,家底不清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在高校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体制,缺乏产权管理、产权界定、产权保护等责任意识,对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以至造成下列情况发生:①账实不符。学校有多少资产说不清楚,对一些物资、设备、办公用具等资产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现象,使大量的国有资产及其权益脱离了国家监督管理;一些单位管理人员调动时不办理所管资产的交接手续,引起账目不清和后续人员对所管理资产心中无数;②存在账外资产现象。目前,为数不少的高校都有部分账外资产。账外资产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用账外非法资金购买的,有的是其他单位和个人捐赠的,有的是向下级单位收费购买的;③产权意识淡薄,资产处置缺乏规范,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处置程序不规范、不申报、不评估,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审批,就随意处置或低价转让,造成资产流失。
1.3 国有资产购置浪费较严重,利用率低 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多数为财政拨款,其使用不计成本,存在着重复购置,各单位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现象,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在多个部门购建相同的设备和设施,造成资金浪费和资产利用率不高,甚至存在已经购置的设备长期闲置存放在仓库不用,或者因技术过时遭受淘汰等闲置浪费现象;在固定资产投资和购建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可行性论证,投资盲目性较大,资金浪费较严重。这些现象一方面归结于高校资产管理者缺乏主人翁精神,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另一方面则源于缺乏完整,有效的资产数据以避免重复购置,缺乏对资产的使用状况的及时跟踪,以及时更新资产数据,比如一些单位旧的仪器设备实际已经多年不用,甚至使用中已解体或者下落不明,而各院系不报损,这些都造成账物管理脱节,财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随意性较大,重复购置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