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胜任能力构建

时间:2020-08-28 16:37:00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析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胜任能力构建

摘要: 目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职课程改革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人才提供了可能性,也对高职教师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借助高职教育发展的东风,依托高职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胜任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课程改革;教师胜任能力

1 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胜任能力的挑战
胜任能力一词来自拉丁语 Competere,意思是适当的,通常也称为胜任特征。哈佛大学Mcclelland 教授在 1973 年提出了胜任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人特质与动机等几种胜任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胜任力是与工作岗位、工作绩效紧密相联,能够将组织中绩效优秀者与绩效普通者区别开来的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个体特征。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的“胜任力”则指教师个体所具备且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我国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为了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而开展的教育类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围绕着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高职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高职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高职教师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高职教师所必须应对的挑战。
1.1 高职教师胜任能力的构成 目前,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其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体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双方面的要求,即学生应在具备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应有别于以往重实践、轻理论的职业教师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通高校教师。高职教师必须具备更加完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操作能力,即教师既要有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要具备宽厚的知识背景,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教学知识等。
1.2 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课程改革对高职教师“胜任力”中的能力,即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课程是一个系统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是完成任务时所实际用到的、非常必需而有用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和技术知识,以及资源、信息、交往技能、系统和技术等其他方面知识,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职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的比例相对有所增加。具体来说,高职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深度挖掘教材的能力,掌控教学节奏的能力,实践指导技能的能力。教师在挖掘学科知识时不但要分析到具体的知识点,从工作任务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知识,能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的实训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1.3 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新要求 高职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有专业知识、有专业技能、有正确价值观的宽专多能的技术人才。改革后的高职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更加宽泛的专业知识和更多比例的实践知识。高职课程不应仅针对某一专业的学科理论和技能,而是要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在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品德和非专业能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顺利就业或创业,且能胜任岗位群的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这也就对高职教师“胜任力”中的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教师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社会经验。要求教师专业知识精深、教育教学知识有效,社会知识广博,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改革后的高职课程,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