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时间:2020-10-09 12:22:2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价值取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不仅为高校获得教育教学信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科研创造了条件,而且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了解、讨论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场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沟通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得到加强。一方面,大学生既可以在网上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也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达自己的心声,倾诉自己的真实思想与情感,并进行交流讨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上及时收集到各种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此外,网络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为师生喜闻乐见,从而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的即时性传播、交互性沟通、开放性信息、虚拟性主体、间接性交往等文化特点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发展与创新的机遇,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网络带来的“信息垃圾”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网络既是信息的宝库,但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以往学生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基本被删除。而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只要找到网址,便可在第一时间看到任何媒体的全部内容。由于网上有大量的淫秽、暴力、欺诈等不健康信息,还有敌对分子散布的种族、民族和政治仇恨等反动内容,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2.随网络而来的“文化侵略”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网络上英语内容约占90%,网络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人侵提供了便捷手段,他们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倾销”他们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导致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受到潜移默化的侵蚀,动摇既有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造成精神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严重消解。
3.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多元性,颠及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网络的开放性与信息的丰富性带来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这就与现有的主导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眼界开阔的青年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与安排,而是倾向于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到一起,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力,自己作出选择和判断。,也就是说,教育者在对学生传播、接收信息中的权威地位被打破。
4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数字化生存。在网络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的交流,没有了空间障碍,群体的纽带越来越松,感情交流越来越少,人际关系趋于淡化。在缺少面对面的监督情况下,日常生活中人性被压抑的一面会在这种几乎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得到宣泄,从而产生强烈的破坏欲。一些学生过早地中断了社会化的进程,出现了紧张、孤僻、冷漠和其他健康问题。

针对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如何把握网络规律,使网络成为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平台,是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为,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