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内涵储备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0-10-08 17:33:56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内涵储备的价值取向

摘要:教师的内涵储备是指根据课程要求,针对教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师在专业技能、精神意志、生命存在等方面的进步和完善,既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也使教师在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精神、获得生命的幸福,成为诗意的存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知识与技能、精神与意志、生命与存在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内涵储备的价值取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内涵储备 知识与技能 精神与意志 生命与存在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客观需要,它的根本任务是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升学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最终要靠教师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会产生现实效应,教师是实现这一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和每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改革的关键。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学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密切课程内容与时代生活、学生实际的关系,必须能够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有效的整合处理,这对学科教师的数量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这个要求,学校应该从效益的角度,转变仅从数量上分科的教师储备模式,从教师量的储备转变为教师质的储备,弃粗放型储备模式,寻求教师的内涵储备之路。
  教师的内涵储备是指根据课程要求,针对教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师在专业技能、精神意志、生命存在等方面的进步和完善,既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也使教师在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精神、获得生命的幸福,成为诗意的存在。教师的内涵储备既可以是学校行为,也可以是教师个体行为,最好是学校行为和教师行为的有机结合。
  笔者认为,当前教师内涵储备的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知识与技能层面
  
  1.丰富专业知识,完善专业结构
  在任何时代,传授知识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苏格拉底曾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最本质的冲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更是不容质疑。当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和衍生的速度加快,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储备各种知识,尽可能合理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整合交叉学科,开发教育资源
  学科交叉的趋势在当前文化发展中体现得非常突出,学校的分科教学已经突现不少弊端。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应该将有联系的交叉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实现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首先,应该打破文科、理科壁垒,理科教师要懂得一些人文科学、语言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文科教师也应该了解一些前沿性的自然科学,并且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将二者融合。其次,应该根据生活化的原则,充分挖掘社会生活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影像资源、网络资源等有效资源,引入教育教学。
  3.提高对话、交往、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就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关系,教师必须讲究对话和交往的艺术,提高对话和交往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主张学生应该养成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而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养成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科教育研究,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