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家庭对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性

时间:2017-08-04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成员潜移默化着未成年孩子的多方面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准父母、已为人父母正确的婚姻观念、家庭观念、责任意识,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加强生活、劳动、学习、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是立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生命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是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 习惯养成教育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会通过家庭、家族成员潜移默化着未成年人构建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各种行为习惯内涵。惜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充分证明了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大影响;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训将家庭、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做了明晰分工,强调了家庭父母与学校教育的轻重份量。而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他们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更不能丧失了父母的正确引导。

  试用“google.conr”搜索“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l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副教授说,青少年自杀主因在于所面对的社会压力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而且因为“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劣造成自杀所占比例为50%”。检索“青少年犯罪”,归纳起来:犯罪人年龄偏小,呈现低龄化趋向多出于享乐、精神空虚,多往往不计后果……罪犯改造难度较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上升。诸如上述情况发生之后,一些家长与老师居然感觉不到事前的征兆。由此观之,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副面影响,学校、家庭教育不懂规律,教育方法失策;或者父母放任发展……都会影响他们各个生长时段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毁灭性灾难。因此,帮助准父母、已为人父母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促使他们能高水平地根据未成年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智力发展规律,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调配合氛围,有计划、分层次、成系统地加强生活、劳动、学习、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是立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生命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是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

  1现代家庭对未成年人教育现状

  随着现代化文明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激烈,网络文化、世界多元文化交汇,现代人经济实力的增强,既让人们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不断提高,但也解构着古老文明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消费观念,解构着部分成年人对他人、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使一部分未成年人面临着家庭和谐关爱教育缺失;加之,家庭教育的开放性,使当下未成年人所受教育影响,知识拥有、个性张扬程度、所受压力状况远远超过了既往任何时代的同龄人,使家庭教育凸显困窘。

  1.1当下孩子在家庭的教育处境

  当下,未成年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生存处境分三类叙说:第一类博爱型,即由父母直接参与对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找工作之间的教育呵护。第二类薄爱型(新型的留守儿童)。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父母健在,因为工作繁忙,在经济收入特许下,将孩子交给了学校,形成了“托儿所到大学”的一线贯通的全程教育托付。二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为生计奔忙,居无定所,孩子户籍原因异地就学难,只好托付给了长辈看护,形成了隔代溺爱为主流的家庭教育影响体系。这两种情况,父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定时的媒体书信遥控,偶尔的家人团聚,家教的潜移默化度淡化。三是单亲家庭。如上几种家庭父母,在亲身感受到社会激烈的竞争后,会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深谋远虑。只要自己能力允许,从孕育孩子开始就设想了一系列一整套培养方案:出生前的胎教,出生后预设了一系列好学校——从幼儿园到重点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从孩子刚刚能咿呀学语后,至一路成长走来,安排了文化、艺术、电脑网络操作等多方面知识学习,能力训练,请家教、进各种补习班从不间断,甚至将自己人生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全都追加与孩子完成。无视学校学习任务繁重。远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习惯养成教育计划,远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断拔高孩子的实际智慧水平与身心接受能力,让小小年纪,就承受着繁重学习竞争压力与精神压力。第三类缺爱型,这些孩子的各种行为养成教育主要在于学校,孤儿院。孩子生存十分孤独,感受不到家庭温暖,为学校养成教育增添了复杂的内涵。所以,笔者在此特强调家庭父母的关爱教育水平。

  1.2现代未成年人父母的关爱教育水平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苦别苦了孩子。再累别累了孩子”,这是当下不少父母的养育哲学。如此观念下.孩子基本上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习惯。在学校里,小小年纪,攀比的是家庭物质财富的富有,富有者趾高气扬,贫穷者自卑烦恼。为了孩子,各个家庭倾其所有,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欲虚荣心,无意中极大地刺激了孩子依赖他人进行物质高消费,厚享受的不良欲望。一部分孩子的人生理想全由父母设计着,独子地位,从小便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个性。

  一则调研数据显示“上海市约有23.1%的家庭存在对孩子关爱不足的现象,29.6%的家庭存在关爱过度现象。其中七成父母不知怎样去爱孩子。上海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和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发布调研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父母需要补习‘爱的教育’课”。管中窥豹,上海这个现代文明发达地区家长的关爱教育水平是如此,中国大陆上的其他地区也可想而知。

  2提商家庭教育水平的策略性探究

  2.1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父母之爱子,则为子谋深远,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比较重视家庭教育。由于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智力发展水平,不懂得孩子最适时的需要,才使得一部分家庭教育失败,让孩子成了问题少年,

研究家庭对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性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