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策

时间:2020-10-07 15:29:5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完善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策

  在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制度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教育管理理论发展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完善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策

  目前,国际社会非常重视管理的作用,将管理和科技放在同等地位,科技与管理的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迈入新世纪后,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肩负“科教兴国”重任的教育,要实现发展上的新跨越,就必须推动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这既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实现科教兴国的终极目标。

  一、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与实践中的问题

  (一)在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方面,权力干预情况比较严重

  权力的干预需要和教育管理研究的基本要求与规范相一致。在实际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理论研究是对解脱政治权力,也是对政治权力的一种诠释,往往缺少独立意识与批判意识。同时上有所好、下必效仿的局面对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该情况下,政治言论有时候成为了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标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缺少必备的自觉与主体意识,缺少独立理论研究人格,这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管理实践理性的缺乏

  在实践教育管理中,实践理性指的是实践主体所具备的意识与能力,比如批判意识、忧患意识等,从实际来讲,教育管理实践理性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意识缺乏。一些管理实践者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研究意识缺乏,只是满足经验管理,拒绝理论。很多管理实践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缺少必备的研究意识,不能发现教育管理理论的价值,导致了理论研究不足,不能很好指导实践。在该过程内,研究意识不断弱化导致其逐渐丧失了现代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另外,理论一般是上升到规律的高度,进而具备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所以,不管是包含人们的智慧的什么样的理论,个人的经验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并且有些个人经验是错误的,因此,在某些时候抽象的理论比实际经验指导性更强。

  2.实践中误解理论。这里的“误解”指的是教育管理理论在论证合理情形下,因为实践主体在理解上的缺乏,致使其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全面使用理论,导致错误使用理论。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对素质教育理解方面存在误差,认为素质教育仅仅是艺术课的简单累加,这势必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批判意识缺乏。实践主体不能分辨理论的真假,或是不能充分考虑别人行动的目的、本质与动机,致使要么错误使用了该理论,要么导致实际结果与原始目标相差甚远。教育管理实践与理论领域受到利益、权力等因素的影响,简单服从于上级意志,出现超过理论的具体实践行为。

  (三)教育管理理论的内容与方法呈现单调性

  1.教育管理理论内容上缺乏教育性。受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与经济管理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泰罗创建科学管理之后,管理理论的中心放在了企业界方面,而教育管理理论在引进了企业管理理论后,将其进行简单的修改就作为教育管理理论。从古典管理理论一直到当前的现代管理理论,从管理的具体过程到管理的质量来讲,管理理论都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在这方面采取的直接移植主要体现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标榜创新的旗帜,比如介绍战略管理等新的管理理论。从实际情况来看,探讨这些理论并非是无益的,因为其管理具备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但是在研究并介绍相关的理论的时候,仍采取直接移植的方式,忽视了对学校、企业的组织背景分析,进而导致教育管理方面成为区分企业管理学与经济管理学的标准。

  2.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多元化。在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模式,分别是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从现在研究的情况来看,还未完全突破这两种研究方式。思辨研究是单一性的进行思辨,基本特点是重思、沉思与否思,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也被形象地称为摇椅上的研究;实证研究特点是数量化与规范化,不考虑个体的主观体验与价值判断,体现科学精神。目前,思辨研究在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探讨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而实证研究处于辅助地位,在短期内这两种研究方法仍将一直处于主流。本质上教育管理应归为实证研究,而思辨研究难以摆脱其空洞无物的状况,未能满足实践主体要求。

  二、完善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策

  (一)下放教育管理权力,为其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制度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教育管理中有三类人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即行政人、实践人、理论人。理论人指的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实践人指的'是,从事实践的研究者;而行政人指的是制度的代表。理论研究要受制于行政人的管理与制约,而实践人的研究也要受制于行政人的管理与制约,这一管理与制约实际上为制度性安排,表现了一种权力关系。在该制度环境内,实践人与理论人为“失语者”,在其从事的理论研究中并不具备基本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中,理论人与实践人都要受到行政人的制约。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要由行政人来指导。同时制度内的利益,权力起到干预作用,权力作用之大是不可忽视的。实践人与理论人利益受制于制度影响,其必须受制于这一安排。所以,需要从改革当前的制度出发,改革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将行政人的权力进行科学的分配与下放,并且让实践人与管理人都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环境与行动环境,进而从制度层面为其研究提供必备条件。

  (二)提升现代教育管理的实践理性

  针对教育管理中的实践理性缺乏的问题,需要强化教育管理的实践主体的培养,让教育管理实践主体成为研究人员,并大大提升其实践理性。在对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育管理实践主体为重要因素。其是否接受理论方式,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更好地进行实践,这都能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程度产生重要影响。所有这些都和实践主体本身的理论素养以及实践意识有直接关系。在对教育管理实践主体开展培训过程中,既要加强其理论方面的学习,又要和自身的反思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其批判意识和理论素质。批判反思是教育管理主体必须开展的工作,实践主体需要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强化本身的理论学习,采用管理日志、实践对话等方式不断加强本身的反思批判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对教育管理实践主题创新的学习力度,提升其研究方面的意识。既要强化教育管理理论方面的探索,又应该关注教育管理实践方面的研究。不经过实践研究,理论不能被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实践;不经过研究,再好的经验也不会得到全面提升。要不断提升实践主体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习力度,通过平常的管理实践来开展实际研究,让其成为很好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成长。

  (三)完善教育管理理论的内容与方法

  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其结合点为研究。如果没有研究的话,教育管理理论很难应用到的社会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更不用说和实践密切相连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内容与方法完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首先,教育管理理论的内容研究方面,需要关注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里的实际问题指的是,研究人员从社会需要与个人意愿实现互通,研究者将社会发展历程和生命过程实现互通,这是一种双赢的研究,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对个人的发展来讲是非常有利的。教育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从单一维度上来看,是教育管理内的应用研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管理理论方面大量翻译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这些研究关注的是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并未关注应用性方面的研究。具体来说,教育管理的应用性,应该体现在教育管理充分服务于当前的管理实践。所以,强化对社会需要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实践中强化对问题的关注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教育管理理论与其它管理理论实现紧密结合,实现本土化理论与国际化理论密切结合,是在教育管理中的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其次,在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上面,需要坚持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相互结合的基础上,认清两者的局限性,并开展实地研究。这里的实地研究指的是,教育管理人员离开习惯、熟悉的教学科研场地,投入到相对陌生的研究对象环境中,采用非结构访谈、观察等获得资料的方法,详尽的描述、理解并批判研究对象的精神特点、物理特点的相对宽松的研究系统。该研究方式需要研究人员必须加入到对象的生活内,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身处地的着想,注重研究者与实践情境、生活对象等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交流,经由这一生活的体验,了解真实的问题,并且获得实践经验,研究人员从自身的理论知识出发,采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来更好指导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蒋友梅.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形成的“格式塔”模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2]高明,周建民.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3]王磊,胡中锋.教育管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0,(2).

  [4]蔡灿新.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近十年教育管理研究的文献梳理与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

  [5]张新平,陈学军.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完善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策】相关文章:

1.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我国企业管理现状与对策

3.我国EPC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与对策

4.关于浅析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之对策

5.2016浅议我国软件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

6.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

7.学校绿色管理理论与实践

8.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