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管理思想及其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发

时间:2021-04-15 14:31:2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孙子兵法》管理思想及其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发

  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教育管理应当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有效管理,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孙子兵法》管理思想及其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发

  一、高校教育管理特征

  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1].高校教育管理与其他管理相比,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即管理活动的系统性、管理目标的统一性、管理对象的特殊性.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对于《孙子兵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系统性

  高校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集人、物和信息的一个有机系统,是一个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体.高等教育管理具有不因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而改变的稳定性,这是高等教育管理的自然属性;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具有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个性而呈现不同特质的性质,这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社会属性.而高等教育管理的这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总是处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因此,高校教育管理既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作保障,又需要广泛的社会实践来支撑.

  (二)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明确性

  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优秀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而培养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简而言之,高校教育管理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明确的目标要求高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明确学生和教师是单位的主体,注重发挥人的潜在能力,而不是以创造经济效益及追求利润为目标.

  因此,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每一个决策的执行都应该体现和蕴涵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和教职工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高校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

  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教育管理应当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高校教育管理要素相对其他系统的管理要素具有其特殊性.高校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就是高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主要是社会上比较整齐的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因此,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管理需要教师或学生的参与.而前提是高校管理者应当合理地布置各项教育任务,恰当的分配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各种不同的'教育力量,使高校各项培养任务得以实现.

  二、《孙子兵法》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的一部兵法巨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博深邃,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读《孙子兵法》,不难发现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与高校教育管理相契合.

  (一)"运筹全局"的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管理思想中具有较强的"全局"意识.开篇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2]

  在这里,孙子就是从"全局"的角度来论述战略要素,他归纳了"五事"、"七计"来说明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考虑军事问题的同时,考虑经济、心理、道义、地理等非军事因素.这一"运筹全局"的战略思想恰恰与高校教育管理的系统性相契合.

  (二)"知彼知己""出奇制胜"等战略原则

  《孙子兵法》管理思想中具有较强的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蕴含在《孙子兵法》丰富的战略原则体系中.一是对立矛盾关系.《孙子兵法》中的"形"与"势"、"奇"与"正"、"虚"与"实"、"刚"与"柔"、"攻"与"守"等;二是主动与被动关系:《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致人而不致于人"、"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等;三是认识论:《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上兵伐谋"、"杂于厉害"等.《孙子兵法》的这些战略原则启迪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应当根据高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从高校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出发,运用辩证法思想进行有效管理.

  (三)"五德兼备"的统帅素质理论

  《孙子兵法》管理思想提出了"智、信、仁、勇、严"的"五德兼备"的统帅素质理论.在《孙子兵法》中,统帅的素质要求是战略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到"道、天、地、将、法"是决定国家兴亡、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将"是其中之一.将帅作用的重要性.对于如何选拨和培养将帅,《孙子兵法》提出了选拨的标准,即"智、信、仁、勇、严"五德并重[3].这一理论对高校教育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处理好教育管理要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孙子兵法》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孙子兵法》是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而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的复杂特性,两者虽无直接联系,但战争胜败的规律和教育管理工作成败的规律有着许多必然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兵法原则和教育管理原则之间、军队治理方式和教育人员管理方式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和运用[4].

  (一)"未战而庙算"的管理思想

  《始计篇》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2]

  "庙算"是指在庙堂上举行会议,预算战争的进程和胜负.通俗地讲,就是作计划.在军事活动中,"庙算"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分析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定出作战的计划,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朝着胜利的目标前进.知彼知己是"庙算"的基础.《孙子·谋攻篇》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2]

  本义是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败.只有知彼知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是有意义的"庙算".

  "未战而庙算"这一管理思想要求高校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专业的特色、学生的特点、就业的方向等具体情况在事前进行"庙算",从而制定招生计划、教学计划、学生管理方案、就业安排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它要求在"庙算"时,不能以高校管理者的主观臆断为前提,而应对高校以及高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各种估计,可行的、不可行的等等,进行全面衡量,并分别提出不同对策,最终做出合乎逻辑、符合主客观并且切实可行的各项计划来应对高校的发展.

  (二)"正合奇胜,奇正相生"的管理思想

  《兵势篇》中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2]意思是说,战争都要用"正"来配合,用"奇"来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者,其战法就像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无尽,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兵势篇》还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其意思是:基本战法不外乎是使用"奇"和"正",而奇正配合变化,就无穷无尽了,奇可以生正,正可以生奇,奇正的互相转化,周而复始.所谓"正"乃用兵之常法;所谓"奇",乃用兵之变法."奇"与"正"之间的变化,强调的是变通[3].

  "正合奇胜,奇正相生"这一管理思想要求高校在遵循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在具体运用时作一些变通.如在高校开创严谨求实的治学校风,建立必要的高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管理,以形成团结求实,奋发向上的教职工群体,这是"正"的体现.如在管理上、教学上、科研上有所变通或创新,使学生学有特长,教师教有特点、学校办有特色,这是"奇"的体现.

  (三)"视卒如婴,爱卒如子"的管理思想

  《地形篇》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2]意思是说带兵的将帅要爱护士卒,把士卒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样,士卒也会尊敬将帅,把将帅当做自己的父母.形成了如此亲密的关系,作战时士卒就会奋勇当先,与将帅一起,同生死、共患难.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大难题.主要是因为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受外界的影响大,不大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和指挥,因此,对于辅导员的工作不配合,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行事.按照《孙子兵法》"视卒如婴,爱卒如子"的管理思想,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成婴儿一样来对待,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育,要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跟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不要歧视有缺陷的学生,不要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表现出不耐烦,不要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5].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和自己形成如同父子般的关系,学生就愿意听从自己的教导,愿意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管理.另外,一个学校要发展,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按照《孙子兵法》"视卒如婴,爱卒如子"的管理思想,学校领导要关心、爱护教师如同家人,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有关教师的利益问题,尽力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发挥他们的潜能,真正做到尊重一切教师,尊重教师的一切,一切尊重教师.这样,教师也会热爱学校领导,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在学校中努力教学以回报领导的关爱.教师一旦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将学校领导当成自己的父母或亲人,必然会在教学中出主意、想办法,尽己所能地为学校服务,做好教学工作并死心踏地地留在学校发展.这样,学校才能留住人才,人才促进高校发展.

  当然,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除了爱护之外,还要严格管理.《孙子兵法》指出:"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爱和严应该双管齐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择人而任势"的管理思想

  《兵势篇》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2]意思是说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择人而任势"."择人",就是要善于量才用人;"任势",就是善于造势和利用形势.所谓"择人而任势",就是要求军事指挥员重视选用人才,利用和创造有利的形势,以战胜敌人.

  "择人而任势"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要注重人才的选用.《始计篇》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同样,高校要选拨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的优秀人才担任学校教育的管理者."智":要求管理者必须聪颖而有智慧,遇事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及合理的决定;"信":要求管理者必须信赖部下并能够获得部下的信任;"仁":要求管理者必须关爱部下,时刻把部下的事情放在心里;"勇":要求管理者必须有勇气、有魄力、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严":要求管理者必须遵守法纪,奖惩严明.

  "择人而任势"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要精兵简政.《行军篇》说:"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同样,高校也要精干,清退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干部,选用智高力强者,即有知识、懂管理、有干劲的人到领导岗位,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得以长足发展[6].

  "择人而任势"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用人不疑,信任部下.《谋攻篇》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思是说,将帅有才能,国君就要放手让他施展才华.换句话说,将帅有能力指挥战争时国君就应该不加牵制,而应该让其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高校领导应信任各部门的负责人,只有"不责于人",才能"择人而任势".

  "择人而任势"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要善于用"势".《始计篇》说:"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即要根据怎样对自己有利而制定有力的措施.同样,高校应将主导思想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高校发展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教职员工.这样,高校才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重任的高校人才,从而取得决定高校全面发展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晓玲.孙武·孙子兵法[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3]林莉.《孙子兵法》与管理[[J].管理与财富,2004(6).

  [4]周立.《孙子兵法》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1999(12).

  [5]李有刚.《孙子兵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上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4).

  [6]王炎可,袁艳.《孙子兵法》对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7).

【《孙子兵法》管理思想及其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发】相关文章:

孔子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论文12-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文07-05

对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的论文10-30

教育家生活思想对工商管理教程的影响论文08-08

浅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11-06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思考论文09-25

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过程管理10-15

高校的绩效管理11-04

高校的危机管理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