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激励相关研究文献统计研究

时间:2020-09-23 17:11:2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教师激励相关研究文献统计研究

  研究根据样本文献的来源类别分为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两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小学教师激励相关研究文献统计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中小学教师激励相关研究文献统计研究

  中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投身于其中的一线教师可谓是我国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工作质量。因此,如何促进教师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应运而生。

  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4年发表的以中小学教师激励为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尝试从发表年限、来源类别、文献作者、研究方法和研究焦点五个角度对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和相对客观地描述,探究目前国内相关课题研究进展,解析其存在的突出点和薄弱点,望能为随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网络检索工具,收集中国期刊网(CNKI)上以“中小学教师激励”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据采集方法是:采用跨库检索的方式,选取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在“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社会科学II”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四个学科领域中,以“教师激励”为检索词,选择“主题”为检索项进行精确检索,共搜索到1574篇文献。

  二、文献统计与分析

  (一)文献发表年限分析

  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Excel2013完成数据整理,对2001年以来国内中小学教师激励专题的论文进行了不同年限分布分析,并按“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4年”三个时期进行归类统计,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2001-2006年我国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文献发表数量总体较少,且变化不大;2007年发文数量激增达12篇,接近于前六年发表的文献数量之和;2008-2010年,发文数量小幅回落;2011年再次回升至12篇;2012年以后,文献数量再次回落,但2011-2014年的发文数量仍超过了2001-2005年这一时期。

  (二)文献来源类别分析

  研究根据样本文献的来源类别分为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两部分,其中学术期刊分为教育类期刊、其他类型期刊和大学学报三种类型,这里我们将不属于大学学报和教育类期刊的期刊杂志均归于其他类型期刊,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在以中小学教师激励为主题的研究中,学位论文的数量远高于学术期刊。在学术期刊中,教育类期刊的发文数量最多,共有16篇选文发表于14种期刊杂志,其中《教育探索》与《当代教育论坛》分别发表2篇选文,其他12种期刊各发表1篇选文;大学学报次之,有11篇选文发表于11种大学学报;其他类型期刊中,仅《科技广场》和《领导科学论坛》分别有1篇选文发表。值得注意的是,样本文献在各类期刊的分布相对分散,92%的期刊杂志只有一篇选文发表,这些期刊虽然涉足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领域,但缺乏深入的追踪探讨,可见目前我国相关期刊杂志对该领域的认可和重视程度有限,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还处于较为薄弱的境地。

  (三)文献作者分析

  研究根据样本文献中标明的作者所属单位,将其分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学位论文的作者身份为硕博士研究生,因此全部归于高等院校。每篇选文只统计第一作者,并注意辨别相同姓名的作者。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的主体作者群集中于高等院校,比例高达91.5%;出自于科研院所、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作者仅为2、1、4人次,其比例之和不足9%,这主要是由于在样本文献中,学位论文占有很大比重,其作者均为高校学生,因此出自于高等院校的文章明显居多。不过从侧面也反映出目前相关研究基本局限于高校之内,科研院所、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校对于此项研究的关注和参与度还有待加强。

  (四)研究方法分析

  研究将样本文献按照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两大类进行统计,其中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反思札记类文献归于非实证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文献、个案分析类文献归于实证研究,并将不属于这四类的实证研究方法归为其他类。由于大部分实证研究都不可能绝对独立地运用一种方法,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为更加全面地表述样本信息,本研究根据选文中明确标明的实证研究方法,全部予以统计。

  (五)研究焦点分析

  研究通过对样本文献中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从而探究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在82篇标有关键词的选文中,共有关键词242个,涉及到127个不相同的词汇。其中仅出现1次的词汇有103个,词频大于等于3的关键词共14个,根据统计,我们将高频关键词涉及的研究范围进行归纳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对象:中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研究范围: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研究内容:工作满意度、需要、绩效工资、教师管理;研究目的:激励管理、策略、对策、激励机制。

  另外,基于上述分类,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寻找同类关键词,见表1;

  可以看出,对于教师激励机制的探讨无疑是中小学教师激励相关研究的焦点,与此同时,工作满意度、绩效工资、教师需要、人力资本、教师评价和新课程改革也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着眼于农村,旨在通过激励农村教师,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展望:我国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由于“激励”一词作为现代专业术语,来源于西方管理理论,国外对于教师激励的相关研究要早于国内,因此,基于雄厚的理论基础,西方的教师激励研究搞得风生水起,不乏一些内容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成效的教师激励策略,将这些优秀的经验引入国内如同给贫瘠的土地注入活泉,有利于打破国内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相对单调、固化的思维模式,为未来的研究增添新的活力。目前,已有一部分学者有意识地将国外既成的教师激励研究成果引入本土。它们或较为全面地介绍富有成效的国外激励体制,或以某一地区、某一学校为例,详细地阐述具体的教师激励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将“他山之石”引入本土的过程中,筛选和甄别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由于国外现有成果多是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下产生的,其相对健全与完备的教师外部市场体系以及由此建构的人事制度在我国目前还不完全具备。因此,认清国内外社会文化、学校环境和教师需求等方面的异同、全面解国内外有关教师激励研究的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辩证地看待国外教师激励的相关成果,才真正有助于国内教师激励研究的发展。

  (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我国尚未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师激励理论,也没有在国际上产生具有影响的论着,因此相关的教师激励理论来源主要借鉴于西方的激励理论体系。西方激励理论的研究对象来自于各行各业,具有广泛性,而中小学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激励理论必须以教师为根本,充分考虑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因素。国内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中,驻足于思辨层面上的文章并不少见,但尚未形成相对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其中,以教师激励因素为研究主题的文章数量最多,其研究思路受到西方激励理论成果最为丰硕的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影响,以教师需求和工作满意度为出发点、探究激励教师的因素构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方激励理论缺乏对激励对象加以区分的缺憾,将激励对象--教师及其职业需求作为研究的重心。当然,中小学教师激励理论的着眼点并不仅于此,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研究中小学教师激励问题才是教师激励研究的真正归宿,这其中包括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出发,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和从工作满意度视角出发等,可以说,扎实而丰富的理论背景是以实践为主的策略性研究的基础。

  (三)条条大路,可通罗马

  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属于教师激励策略研究,从理论与实践来看,可将其划分为从理论依据出发和从现实意义出发两类:从理论依据出发,即引用国外现有激励理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或结合国内实际环境特点提出新的教师激励理论,有针对性地剖析和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和模型;从现实意义出发。即关注学校教师激励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探寻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激励手段与方法。从教师自身而言,可分为“内在论”和“外在论”两类:“内在论”即从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为基础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强调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引发教师工作的兴趣、动机;关注教师个体能力的形成,教师素质提高等。“外在论”即关注教师工作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认为教师的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进行的,学校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重视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外在因素。“机制”一词原属于机械工程学,引入社会学后,其内涵可以表述为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在构建教师激励机制之前,应明确激励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设计安排能够协调各个部分合理运行的操作方案,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激励对策都可以称之为“机制”,构建教师理论机制还须从教师激励理论入手。

  (四)分类调查,因人制宜

  中小学教师系统庞大而复杂,教师职业生涯相对稳定而漫长,这使得中小学教师成为一个异质性较高的特殊群体。从教师个体而言,其年龄教龄、任教学科、职称职务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其个体需求和激励策略的差异;从制度环境而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管理体系也对其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虽然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在对象细分上已有所突破,有学者尝试根据教师年龄进行分类,分别探讨老中青三代教师的需求特点和激励策略,但是分类的标准却相对单一和粗略,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详细的划分标准,造成分类标准参差不齐,研究对象存在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的情况。未来研究需站在中小学教师系统全局的立场上,从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自身水平、岗位类别和任教学科等多方面,进行中小学教师激励差异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洁。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效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曹乐。沈阳市实验学校教师激励现状分析与方案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宋达。农村初级中学教师激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孟秀丽。美国国际学校教师激励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5]康劲松。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6]唐凯欣。我国城市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中小学教师激励相关研究文献统计研究】相关文章:

1.中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个相关事项

2.中小学教师音乐研究分析论文

3.浅谈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及激励研究

4.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5.研究生参考文献格式

6.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7.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

8.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