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

时间:2020-10-19 18:44:5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基于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教学优势,采取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科学保障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性英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互联网 教学研究 商务英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机制,创新和优化教学手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近年来,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传送载体,被广泛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向互联网教学模式延伸和转型发展,许多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渠道。互联网与商务英语教学的合作模式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产物,能有效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拓展学习资源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学生创建在线模拟商务英语运用环境,有效强化学与用之间的衔接转化,扩大学习范畴,提升能力高度。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出发,分析如何有效整合互联网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商务交际技巧和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优势,积极拓展教学资源

  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传送和分享载体,能有效拓展和深化课本教学内容,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了解市场的动态发展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强化和完善知识范畴,助推商务英语能力的发展。另外,由于商务英语有其既定的专业术语和交际技巧,需要学生结合语言情景和交流目的灵活运用和转变,互联网下多语境、多模态下的很多成功和典型的商务英语交流案例,以及最新的对外贸易谈判资讯和技巧等都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弥补了课堂书本教学的不足。因此,基于互联网状态下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其庞大的教学资源,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达到学而深、学而精的地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1、加强思维引导,突破教材内容限制。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材内容难度适中,但是如果仅仅以教材作为学习的内容,是远远不能达到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的标准的,而互联网能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迅速传递与共享。因此,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知识深度和能力高度上进行拓展,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市场和国际接轨。

  2、把握语言特性,扩大学生知识范畴。

  商务英语由商务和英语组成,是一种职业性英语,其中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占60%,英语能力占40%,较强的英语能力是进行有效商务活动的基础,所以,一个成功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以及丰富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整合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积极扩大学生的知识范畴,科学地融入财务、管理、文秘、营销及法律等相关商务知识,拓展学生在不同商务活动中的英语运用技能。商务英语用语具有严谨性、准确性的特点,对书面用语和交际用语的要求都非常精准,特别是在合同、谈判等商务环节中,掌握科学的语用技巧有助于达到商务目的。互联网作为移动式的教学资源,能根据知识类别和目的功能进行快速的按需搜索,实现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拓展和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不断扩大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范畴,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为学生将来进行实际商务英语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加强职业规划,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学习,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能力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并明确努力方向。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目标,缺乏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的有效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加强职业规划,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知识能力建设。比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金融英语、文秘英语,等等,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商务交际技巧和交际礼仪外,还需要掌握专业领域内的英语术语和信函写作规范等;及时了解自己的目标职业和目标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动态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这些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深化和拓展。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优势,科学优化教学手段

  互联网辅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途径,实现学与用之间的衔接转化,并能通过创设真实的商务语用环境,加深学生的英语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

  1、导入多媒体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

  互联网辅助商务英语教学最大的作用在于将传统的静态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情景运用,将被动的接收转化为主动的吸取,通过直接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加深学生的英语感官体验,进而强化学生的理解掌握和实践运用。在商务英语中,语用情景和语用目的是影响有效英语交流运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让学生体验不同场合和语境下的商务英语交流运用。相较于纯粹单一的`课堂讲学,以事实为依据的多媒体教学更能强化学习效果。比如导入以职场为题材的英美电视剧、电影,以及当前世界百强企业中比较成功的对外贸易项目等,将这些内容作为典型的教学案例,仔细分析其用语技巧,总结成功商务环境中的用语技能。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创设虚拟的语用环境,加深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体验,以更加充足的准备迎接工作的挑战。因此,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借助互联网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2、导入网络化教学课件,实现交互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辅助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有效实现交互式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采取小组交互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创新,促进自我能力的发展。交互式学习可以有效实现异地、异时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或拓展引入的内容制作成网络化课件,供学生随时随地地共享学习,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及时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增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再学习、再理解和再消化的机会。基于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学习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学生可以有效实现远程学习,接受在线指导,包括其他知名教师、学者的课件、讲座等,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商务英语薄弱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改善。互联网下的交互式英语教学可以有效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加强互联网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健全学生学习过程,强化教学效果。

  3、积极搭建网络化学习群,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有效借助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多媒体载体,以班级或者院系为单位搭建一个学习资源共享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活动,每天轮流发布和更新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学习内容,包括市场最新用人需求资讯等。学生需要每天签到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加强在线指导性学习,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创设一个课堂之外的教学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加强与其他学生在线讨论交流,不断创新网络化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同时作为重要的指导者,需要建立健全学习情况考核机制,对学生更新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将学习任务的完成结果纳入总结性评价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因此,加强互联网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整合,能以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形式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商务英语教学的整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和进步的结果。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借助互联网教学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娟.巧用网络课程资源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成效[J].高教学刊,2015.13.

  [2]黄晓璇.混合式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朱楠.“互联网+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实用性分析[J].英语广场,2015.08.

  [4]阮绩智.互联网辅助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国际贸易实务英语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基于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相关文章:

1.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酒店英语教学实践的探讨论文

2.基于翻转课堂实践的高职院校经济数学分层次教学的

3.基于网络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5.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思路

6.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问题及对策论文

7.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8.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转型定位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