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0-10-08 15:27:45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突出对教学过程中人的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突出能力培养的重点、范畴途径和方法等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能力培养;教学

  一、以教学大纲为基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语文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科学精神,突显人文教育。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2、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应强化它的工具性功能,即把语文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运用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在交际的实践中学习、捕捉、筛选和加工语言,在生活中了解和吸收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化,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3、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语文应体现多元化的教育实质,对教学篇目涉及的语言、文学、哲学、逻辑学、地理学、思想教育等都不能忽略,突出语文课内涵的丰富性。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在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兴趣。这是人才“宽基础”和“创造性”的培养目标集中,在语文课教学中的体现。

  二、加强诵读与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熟读背诵,重视积累。教材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充满中国文化底蕴的佳品。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对于一些含义深刻或描写精彩的片断,仅仅通过朗读,记忆是不深的,必须熟读成诵。熟读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中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进了自己的大脑――知识的宝库,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铸就新的语言。

  2、延伸课外,增加积累。首先,要积累就必须多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课文向学生推荐阅读,读得多,视野就开阔,就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其次,积累也需讲究方法,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他们圈划批注,做做资料卡片,或是写写心得体会。利用课余时间,开些“辩论会”、“交流讨论会”,类似学术沙龙,让学生从相互思维的碰撞中积累更多的文化底蕴。积累,对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触摸到作者们运用语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心策划认真实施语文能力训练

  l、拓展学生视野,扩大语文信息量。针对学生因不重视日常的观察、分析和材料的收集等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激励学生多读多看,不断拓展视野,广泛收集各种信息。除开学初给学生指定精读、略读中外名著、名人传记、散文佳作外,每周还必须写一篇周记。为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要批阅约20-30篇,其余则略批改,并将优秀篇章带进课堂,请学生本人读给大家听。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判断、交流的能力,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关心国内外大事,有目的地多渠道收集信息,广泛地占有材料,认真分析研究。

  2、以能力训练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上范文的学习,进行听、说、读、写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并将相关知识的学习融入实践能力的训练之中。例如,在讲授评论性范文时,充分利用美国大选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课外查资料,课上进行讨论,课后写评论,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了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组织材料和相互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训练。由干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和课外互补,同学们逐渐克服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胆子越来越大,由原来的被动听、不愿讲、不敢说变得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实践训练。

  3、打破课内课外界限,加强有效的指导教学,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如朗诵、演讲、征文等)的开展有机结合进来,事先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具体指导,事后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得失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使他们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提高水平。

  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要更新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强调教学是一个“过程”,但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交流、综合信息、研讨问题、探索知识、体验生活、开发智力、领悟和思考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当允许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发展。

  2、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实行“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英国教育学家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 “任务的使用”成为教学的核心。

  3、使课堂“动”起来,把静态的讲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动态的课童。吕叔湘先生说: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起来,促使课堂“活”起来,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的教学状态,从而达到“以趣导课、以疑启思、以法解惑、以律求知”的教学效果。没有怀疑就没有思维,没有了思维就没有了创造。我们要采取措施去开发学生的智能,特别是使学生学会打破思维定式,逐步养成诸如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变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实际上,一个教学活动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单就一堂语文课来说,也常常是讲授法、谈话法、复习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只提讲法的多样性而忽视教法的统一性、协调性,教学程序就会杂乱无章;反之,只提统一性而忽视多样性、变化性,也会使教学活动单调、僵化,缺乏动态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最佳效果的多种教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之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克服这样两种倾向:一是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倾向。二是对先进教学经验生搬硬套的倾向。要大胆改革教法,既要善于继承和借鉴中外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又要勇于进取,强化创新意识,能因人、因文、因时而异,创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老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再如,有的教师长于逻辑分析,有的教师长于形象思维,其身身素养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决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

  参考文献:

  [1]李俊芳. 浅谈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3).

【浅谈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1.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2.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3.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论文

4.美术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5.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刑法教学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7.钢琴教学中对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

8.浅谈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