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12-03 06:05:05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探索。我们认为,在传统的课堂外,教师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正是这些事情使传统课堂更加丰富和更具有价值。在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第一课堂是知识的传授,第二课堂则是对学生探索未知世界能力的训练。本文对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思提出一些看法。

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网络环境;双课堂;教学模式;历史

  一、为什么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制约了学生摄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书本或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即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皮亚杰说:“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去获得,或由他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传统的课堂模式要完全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实施上有其局限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些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值得教育者去深思。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创新不仅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而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事实上,面对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谋求生存的社会,这个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支持。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终生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几十年来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亟待一种新型的模式来优化、整合,利用网络技术来协助教学是教师思考的方向。

  在我国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还仅处于起始阶段,一般学校都采用鼓励式的做法去让学生自行探究,一方面没有要求与现行课堂相联系,另一方面,学生使用网络资源也呈现出无序的状态。网络信息容量大、范围广、包罗万象,学生要想结合网络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并不容易。而在网络环境下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则针对这些问题,致力于建立学校自己的学科教学网络,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应如何实施

  在网络环境下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由两种课堂所组成,一是教师的传统课堂,二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第二课堂。具体操作步骤:提出学习目标;开放网络资料库;网上演示;师生在网上交流;课堂师生研讨;进入网络课堂,针对指定内容进行观看、学习;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完成检查训练。

  任课教师每周一需要把本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关教学课件、微课录像、文本资料、视频资料)上传到学科论坛供学生查阅,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

  第一课堂中,教师主要是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学习本周的内容,最后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则是利用校园网中教师针对本课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师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工作。

  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的学习后,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主要就是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地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完成作业。遇到困难后可与同伴交流解决,也可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及时交流。教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自动生成系统,提供学生活动的舞台,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反映学生思维活动的轨迹,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探究状态。在教师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中学生可以以发帖子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交流研究成果,也可以就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探究和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促进有效沟通,这时教师的辅助和支持作用是通过“点拨”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在学生“碰壁”之后,“指点迷津”,“点到为止”,只“拨正思路”,不扶着他走路,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百家争鸣》一课为例,教师把蔡志忠相关题材的动画片上传到学科论坛以及ITtools3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观看。同时,教师也上传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相关的文字材料供学生阅读预习,要求学生在看完资料后在BBS讨论区上讨论两个问题。

  (1)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假设有机会穿越到那个时代,你会给国君提供什么建议呢?

  (2)请观看孔子、老子、韩非子的故事,请问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感悟呢?

  其后,在课堂中,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研讨。由于学生之前观看了相应的视频及文字材料,对百家争鸣这一问题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对教师提出的话题也变得有话可说。当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学生已基本掌握后,可以组织一场知识竞赛或辩论会作为检查手段以检测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在网络课堂开展初期时,建议使用的文字材料不宜太多,一般4-7篇足够。最好的是使用影音资料,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设问不能太难,要让学生有一些东西可以回答,也要考虑到学生输入答案的速度比较慢,故要求学生一句起两句止,减少回答难度。选取的材料应既有正式的材料,也可选择网友发表的资料或意见,让学生看别人的看法后,也能有自己的思路与见解,或许能提出比别人更好更新的答案。要注意让材料发挥作用,让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去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提供了《汉朝与罗马军队对比》的材料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与自己的见解,假设汉朝与罗马交战,谁胜谁负?学生围绕材料知识进行提炼,发表自己的想法,就有很强的思辨过程。虽然受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只能从材料中搜索信息有什么就说什么,很难有说服力,但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材料内容,从中看到汉朝经济和科技、军事的发展,这就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即拓展学生的视野,吸纳更多的历史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只喜欢大幅复制、粘贴材料内容,没有归纳概述这一问题,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1)增加短小的资料,不让学生因看到大篇幅的历史资料而失去阅读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选取的材料应能让学生迅速发现关键之处并进行回答,让学生较易找到答案,提高自信感,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对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提炼。

  (2)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整段或整句复制与粘贴,要对句子精简,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直接根据问题去提问学生,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并随时指正与引导。

  (4)开始可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改善学生不想思考、不想回答的习惯,以减少教学互动较少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该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应以学生的行为、作品为基础,从多个维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侧重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结束语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学习工具,是变革学习方式的载体。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互动和促进,探究学习是实践和创新,只有这三者科学、合理地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跨越式发展。网络下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解放出来,从被迫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模式将有力地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相关文章:

高校反思型钢琴教学模式初探论文04-30

关于网络教学评价要素初探08-08

浅探网络环境下搜索引擎的使用05-13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论文(精选11篇)08-08

论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08-30

计算机网络专业工作室模式下项目教学法实践05-06

浅谈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结构研究02-04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05-16

MPA教学的实践性在合作培养模式下的深化途径05-04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谈最高法院网络著作权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