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目标的探讨

时间:2020-09-30 18:53:1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美术教学目标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也成为学校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美术作为当前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为了能够将美术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对美术教学目标的性质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美术教学目标和目标的实现措施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日后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于美术教学目标的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教学目标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扩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改革如此深入的今天,各所学校对美术教学也给予了更高的重视。由于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必须结合美术科学的教学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美术教学目标的性质

  每一种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有其独特的性质,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了解美术教学目标的性质,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科学的对目标进行设置,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美术教学目标的性质来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术教学目标的人文性和情感性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美术传递思想和情感是人类一种独特且重要的文化行为。随着社会信息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图像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还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除此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情感性作为美术学科的另一个特点,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人类和社会的责任感。

  (2)美术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美术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美术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职业性和实践性也是美术教学目标的性质之一,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无论是课时教学目标、各阶段培养目标还是总体教育目标,其核心都是围绕人才培养为目标而开展的。所以,美术教学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存在着一定的职业性。同时,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进行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从而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二、美术教学所需实现的目标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前提下,美术教学所需实现的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将当前美术教学所需实现的目标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美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而并非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家或艺术鉴赏家。所以,美术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应过高,只需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充分了解便可。如果课程目标设置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学习效果下降,教学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反之,如果教学目标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学科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对美术教学目标进行设定的时候,必须要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纳入其中。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例如:传统时期的古典美、建国之初的朴实美和当代多元化的美。每一时期人们对美的认识都不同,如果不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那么学生就很难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也就无法提高对生活的热情。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教会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优化学生思维、情感、个性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课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接触真实的事物和环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习,学生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从而增进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最后是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由于美术教学活动充满了情绪性、美术表现互动充满了自由性、美术评价活动充满了多样性,这些都会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展提供了平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为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术教学目标实现的途径

  目标制定的再科学,没有全面、系统的教学措施作为支撑也是很难实现的。由于美术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对目标实现途径的制定上,也应该使其符合美术课程的教学需求。

  (1)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主要有三个,即教师、学生和教科书。这是大部分学科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素,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上述三个要素中,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想要确保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基础以及内在需求等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哪些内容学生比较了解,哪些内容学生比较陌生,学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以及希望如何开展学习评价等。只有对以上内容充分了解,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制定教学方案,从而确保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简要的了解,使其在准备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在此过程中发展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教会学生对身边的工艺产品充分利用起来,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到这些产品在设计中存在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久而久之,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教学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

  (3)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教学延展即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美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美术知识的心得、美术技能的使用,不可因教学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蕴含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结束后,只有让学生对内容继续保持探索兴趣,对技能方法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对美术教学形成持久的兴趣与爱好,这样的美术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术教学也逐渐被学校重视起来,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通过美术学科的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也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对当前美术教学的目标进行科学制定,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是当前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美术教学工作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高茂林.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句),2014(3).

  [2]张君.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6).

  [3]王菊香.美术课教学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7).

  [4]唐扬.探析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5(2).

【关于美术教学目标的探讨】相关文章:

1.美术史课程教学增强策略探讨论文

2.新的美术欣赏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3.中职美术教育教学实效探讨论文

4.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5.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指标的探讨论文

6.初中美术教育素描教学探讨论文

7.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探讨论文

8.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