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

时间:2022-05-18 09:00:0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精选6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精选6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 篇1

  摘要:数学在信息社会中的用途急剧增加,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数学交流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数学交流的重要性也应该得到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能力;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给学生主动合作、主动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一、注重合作交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全面有序的思维方法。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创造机会、提供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发现,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示、发展,在师生共同评议中碰撞,形成共识,久而久之,会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创新欲望和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气氛。如在考考自己的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给每一个小组的组长若干张口算卡片,在组长的带领下,让组内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发现问题,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会合作”数学教学模式认为:

  (一)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二)“学习的愿望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在于智力感受“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会就会大胆地去想,认真地思考。

  (三)要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设计富有学生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空间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动机。

  四、提供实践机会,探究数学思维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过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即完成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内容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让学生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不仅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不同的学生思考的方法不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创造,也获得了学会合作成功的体验,感觉自己就是学习的合作者、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五、充分挖掘生活中数学现象,延伸课堂学习时空

  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把学习的时空向外延伸是必然的趋势发展。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孩子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知道答案的,还是暂时没有想出答案的,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六、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毫无用处的,而是充满创造的具有生动情感的一门学科。

  总之,培养会合作交流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是学生“思维的体操”,在学生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会合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 篇2

  一、从数学理论出发

  生活之中,数学无处不在,二者之间息息相关。数学,一方面来自于日常平凡的生活,另一方面较之生活,它的深度与广度又可以无限延伸。以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师,首先自身必须深刻地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渊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即生活中的数学。教师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求,提高了授课效率,还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发展联想性思维。与此同时,在非课堂时间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且养成善于发现、随时记录的优良习惯。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章节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锻炼学生的立体思维感;从教室的四角联想到立体坐标轴,诸如此类。由此,来使得比较枯燥的数学理论生动化、活泼化,使得其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率。

  二、从数学授课方式出发

  数学,对于学生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多半归咎于它无可限量的灵活性。虽然只是纸上几笔字画,但脑海之中早已是思绪万千。因此,盲目地学习数学绝对是事倍功半的,而作为教师则更要为学生指明学习之道,切不可茫然而行。就笔者的观点而言,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学习数学的习惯:猜想、分析以及归纳。

  首先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对其解答方法和答案进行适当的猜想;然后,通过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分析;最后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即是归纳。通过对出现并且已经解决的问题的归纳,可以得到再一次的提升,这也是举一反三的秘诀所在。归纳是一个再理解、再消化的过程。

  比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笔者在二元一次方程解的过程中,就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首先笔者在黑板上出了如下的题:求如下方程的解:①x2+2x +1=0,②x2+6x+5=0。这两道题相对较为简单,对于没有接触过二元一次方程的同学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①是一个完全平方和公式,可以作为一个引线。当题出完后,笔者做了简单的提示,就让学生尝试着去解。5分钟后,有2人解了出来,7分钟后又有5个人解完,12分钟后又有10个人解完。然后笔者选了一个同学,让其对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进行阐述。最后总结为“分解因数,两个因数分别为0”。从归纳总结的结果来看,学生把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本堂教学算得上是成功的教学。

  三、从数学实践出发

  数学已然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也成为了不可缺分的一部分。培根曾经说过:“浏览使人空虚,谈判使人迅速,写作与笔记使人准确……史鉴使人理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致,博物使人深厚,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使得己身的思维得到发展,在实践中再次创新也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之一。数学,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更加需要披靡上阵,在实战中领悟、理解和掌握。

  例如数学中的一些公理性的理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是无法通过正面论证而验证出来的,只能说找不出推翻它的例子,这也是实践之中所得出来的真知。还有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对顶角相等,这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不可否定、不可正面证明的公理性存在理论都是由无数次的实践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阶段的数学指导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不能只是浮在水面。

  四、从数学情景出发

  “情景教学”是值得一提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可以是人物情景,也可以利用当代的多媒体技术,提前制作出相应的课件作为授课内容的部分。与此同时,再利用情景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时间分隔。通过学生的时间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设置课程安排,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在情景教学完成之后,要注意由学生来进行概括总结,从情景之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些都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环节,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

  在完成三角函数后,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位工程师需要在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上修桥,首先需要测量桥的宽度,目前工程师手上只有一个角度观测仪、铅笔以及皮尺以及若干白纸,笔者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帮工程师测量出桥的宽度。

  有的学生就用三角函数的知识:首先选取参考点,以河对岸某点作为参考点A,以工程师所在岸选取垂直参考点B,并在该岸选择另外一点C,构成一个三角形ABC;其次,利用角度观测仪,测出对岸角A的度数;第三,利用皮尺测出AC的距离,则河岸的宽度AB = AC /tgA。显然,本数学场景就是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课外应用。通过这样的数学场景设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之所用,从侧面提升教学质量。

  五、从效率思维出发

  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算十以内的加减法要掰手指数数。一方面他知道一只手有5个手指,但是在算5+1的时候,还是要把一只手的5个手指再数一遍,这个例子就向我们揭示了思维效率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的学生亦是如此,尽管他们不用掰手指计算算术,但是他们的思维必定存在一些思维曲折,也是这些曲折使得其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降低。在初中阶段,学生都已经逐渐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避免思维曲折,直击要害,避免多做无用功,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理论、数学授课方式、数学实践、数学情景以及思维效率这几个方面出发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会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整理能力、联想构思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思考学习习惯以及善于发现并且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面的优良习惯,从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之中逐渐地将学生所蕴藏的潜能尽可能地开发出来,养成一套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避免思考曲折,提高思考效率。同时,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从数学理论、数学授课方式、数学实践、数学情景以及思维效率这几个方面出发,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就会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整理能力、联想构思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 篇3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数学建模的开展越来越深入,使得数学应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数学教学的主旋律。学界指出数学科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充实数学科学核心领域,一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从历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都是一致的,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数学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数学教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相对于国外数学教育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有一定些差距。如何准确把握、准确理解高等数学教学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关系,怎样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高等数学教学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合理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数学教育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高等数学是大学生课程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这门基础课是管理、经济、化工、建筑、医学等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有的高校文科类,比如文学、历史、教育学等文科专业也同样开设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对学生在学习期间以及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往往和高等数学所涵盖的知识是相通的、相连的,并且在分析问题时和解决问题时所展现的多维度思考方式的特点,非常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同时,我们通过对比中西方大学生学习运用高等数学的能力中,可以发现:中国学生在常规计算方面要比较擅长,而数学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外国学生相对比较擅长在解决模糊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但是计算能力相对较弱。

  另外,中国学生在近几年的国际数学大赛中屡获大奖,但是在重大数学问题研究方面,成果寥寥无几。由此,也就说明我国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存在较大缺陷,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数学是技术发明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一项基础性学科,而且已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考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其公民数学应用能力的平均值。同时,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成为数学学科发展的助推器,因此,这也就要求高校和教师要把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落实。

  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游刃有余的数学应用问题往往是那些思路清晰、题目明确、结论唯一的问题,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和应用有关知识,这也证明学生的数学应用解决能力有一定基础,但是在遇到复杂而又背景关系不熟悉的情况时,他们的解题思路就相对比较僵化,比较单一,有时候更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大部分大学生,甚至是一些从事高等数学授课的专业教师,对加强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认识相对比较不够全面,没有充分理解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加强数学应用能力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理解不清晰。有的数学课程教师根本不考虑数学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仅仅以应付考试、应付教学为目的,把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放在最边上,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鲜有行动。

  2、教材编选滞后当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在选编上仍然以理论性教材为主,主要以理论推导为中心,以论述讲授为重点,这种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等数学教学需要,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甚至阻碍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在高等数学教材的编著上,虽然已经逐渐认识到教材选编的重要性,但教材中数学理论知识应用的内容和比重仍然较少。

  例如数学学科的专业教学,相对就更多地关注内容和体系,使高等数学成为纯粹的学科,单一的专业,而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则没有益处,这种情况的不断发展必将使学生弱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甚至丧失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识。因此,高等数学教材的选编,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言,是催化剂、是助推器,如若教材中的应用理念、应用知识、应用技巧不能与时俱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3、教学方法单一高校由来已久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都在为了考试而授课和学习,以分数论的局面还是当前高校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指标,甚至在有的学校是唯一指标。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占有主导地位,填鸭式教育形式较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思路不清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4、实践教学欠缺近几年,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对比较牢固,非常令人满意,但是在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还相对比较欠缺,数学软件的应用、数学模型设置时间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对于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真正凸显。

  三、结束语

  经过对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学生追踪调查显示:数学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仅仅是单纯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学生则相对较弱。提升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成为数学教育界探索奋斗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 篇4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创新探索平台

  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创新平台。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方面做出积极调整。首先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那课堂就应该是一个质疑、讨论、交流、争辩的地方,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的、自由度较高的、宽松的、公平的,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参与实践活动。课下辅导和作业处置,也要有良好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特别是好问,学生不愿意主动请教老师,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有拆除师生之间的防火墙,创新意识建立才会成为可能。

  2、优化课堂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2.1问题设置的巧妙性

  数学教学不是“告诉”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产生疑问,在对疑惑的探究过程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数学问题的优化设置。要用巧妙的设置串联课堂环节,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会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2.2问题设置的原则性

  问题巧妙设置不是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的,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是对教材的解读要对路。教师对教材要吃透,提出的问题才有针对性,要将问题的实现思路设计清楚,找准切入点。其次是要对学生实际有切实了解。学生层次不一样,基础有差异,课堂行为习惯也有不同,充分考虑这些实际情况,再设计问题,就会多一些针对性。最后是问题要有梯度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没有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问题的梯度性。问题不是孤立的,要形成系列,让学生建立问题概念,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问题设置时,就要体现一个梯度层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占领问题制高点,形成创新能力。

  2.3问题设置的改革性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是以往教学最常见的教学现象,好像教师的任务就是制造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也成天经地义,这其实是古板的教条的做法。教学问题来源于教材,教师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学生对教材对教师教学行为也有自己的理解,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要想办法体现其主体的地位。在学习问题设置时,就要考虑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问题的制造者之一。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3、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拓展学生创新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采用,学习效果相当不错。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对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3.1科学安排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鼓励学生要在小组这个集体中,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精神,参与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实践活动中来。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这本来就是非常老旧的学习模式,之所以还要提倡这种方式,是因为现实教学对小组学习产生更多的依赖,现在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2小组角色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关键角色的关键作用。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总体控制者,不仅要设置任务,监督实施过程,还要注意及时调整,甚至参与小组讨论学习之中,发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其次是小组负责人的角色定位。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创新效果,与这个小组负责人不无关系。要选定有组织能力、敢于创新、有指挥特长的学生担任这个重要职责。

  3.3体现全员参与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还要注意去形式化,小组学习不是做样子给人看的,要想搞得扎实有成效,就要在组织操作过程中,落实具体任务完成具体指标,特别是要注意体现每一个人的角色作用。

  4、强化双基训练力度,延伸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所以,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时,还是要打好数学基础,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做铺垫,创新什么都会是空中楼阁,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加强双基训练力度,就是要提升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系统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和搞好双基训练应该是同步的,教师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就要渗透创新意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系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对数学知识技能学习又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双基训练是延伸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5、继续素质教育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才能形成。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能力展开,数学教学中的观察、归纳、类比、猜想、判断等学习手段,都渗透着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切实的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更多启迪。数学学习的最终归宿并不是应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培育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不仅仅是单纯解决数学题目,而是要通过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实践活动获得超越数学应试的能力,如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建立才是真正的素质培育。因此,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其实是对人的整体塑造,是为适应未来社会适应世界发展做奠基。

  6、结语

  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全国各地早已方兴未艾,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接轨,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构建平台,这也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 篇5

  初中数学在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数学的特性和认知规律,所以初中数学学习最主要的内容是明确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开展合作是数学学习常用高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起衍生而来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现下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为主,班中学生年龄相仿,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在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该方法倡导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去深入探索教学知识和发现数学学习规律。这有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可以培养其形成合作意识,并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合作能力,这种团队奋进的精神将会是学生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下文就将从课堂教学的三个部分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注重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合作

  一般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三个部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忽视课前预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既在教师,也在学生,由于预习具有自主性、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学生很难将预习落实到位;同时学生认为在课堂学习中会知晓学习内容,觉得预习就是一个无用功,反正老师在上课时还是会详细讲解相关内容,自己根本没必然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预习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教师通过选择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会加下来的课堂学习产生好奇心,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也会因为对教学内容的熟稔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采用合作预习法,让学生自由组合,预习课文准备学习资料,学生相互之间既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也可以提升预习的质量。例如,在“勾股定理”的预习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征及函数特征”为预习题目,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去准备学习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与师生分享,通过实际问题的发现和预习,学生会提前感知到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内容,且在课前有过思考,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去探索相关问题,为课堂知识点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合作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二、课堂教学实行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知识点

  小组讨论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小组讨论必然有其优势,但这都是要建立在教师合理分组之上。教师需要突破小组合作的时效性和组成合理性两方面,许多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没有考虑周全,通常前后桌会成为小组,但是长此以往,小组成员的固定必然会带来思维的固定,这就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另外就是小组成员的组合合理性方面,教师要把控各个小组的组成部分,均衡各组的实力,既要增强学生的合作自信心,又要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身特长。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分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突破这两个障碍,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合作”的应用,通过沟通、辩论、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深入探究知识内容本质,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直线、线段、射线”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整理出对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三者的定义和种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三者比较为题,让学生详细说出直线、线段、射线三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小组存在意见分歧和无主导力等因素导致最后结果推算的失败,当教师公布标准答案之后,每个小组都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谈一下解题过程中的得失,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后复习作业以实际问题为主,鼓励学生用合作的形式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也正是因为这种属性,很多学生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数学的枯燥和乏味,而课后作业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排斥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严谨安排课后复习作业,可以多以数学实际问题为题,并鼓励学生用合作完成的形式,这样的课后作业既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后作业中,教师就可以以“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为题,让学生自行分组,然后给每组学生一个植株,要求学生在合作种植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生长的高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后再制成表格,得出其中的方程式。这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接轨的层面上完成初中数学的合作教学目的,学生在经历合作培养植物的过程后会更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

  数学的合作教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一起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开发一些结合班上实际状况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银颖.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学周刊,2016,33:203-204.

  [2]张雪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中国培训,2016,02:294.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 篇6

  [摘要]进入21世纪,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而对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的高职数学教学,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当前的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不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这些不利因素,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和学时数有所不同,大都放在第一学年开设。讲授知识主要是极限、导数、微分、积分及多重积分等,根据需要,有的专业还讲授一部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但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师抱怨学时不够,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讲不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下一步专业课的学习中遇到用高等数学知识时不懂、不会。专业课教师一般不可能补充高等数学知识,因为他们的学时也是有限的,这时学生要么重新自学数学知识(较难),要么放弃那些繁杂的数学推导,死记公式,既不懂得公式的物理背景,也不能灵活运用。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增加高等数学教学时数是不现实的,因为高职高专总学时数有限,还存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用到高等数学的专业不开设此课程,他们的理由之一是没有学时。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若要从事本专业工作,肯定后劲不足,也就是创新能力不强。

  2.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

  因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面向岗位,面向就业。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好实用技术,为将来毕业时找到理想的工作做准备。他们认为学习高等数学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不上,还不如考上什么证有用。这就导致在学专业课时只想学简单的、实用的,一旦遇到专业课程需要数学知识就放弃该内容的学习,殊不知,这正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创新能力。因为一个大学生不可能只从事一种简单的工作,如钳工,毕业时可能让当钳工,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实习、熟练,可能让你当技术员、工程师或负责一个项目的设计、实施,这就需要你在本领域不断学习,创新,才能取得进步,胜任未来的工作。如果学生把自己看成只能从事本专业简单工作的技工,那对你的培养就不是大学高等教育,可能只是培训班或中等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技术教育或培训班教育的本质差异应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他们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

  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在高考时分数较低,有的学校录取时学生的高考成绩才一百多分或二百多分。学校为了扩招,争取生源,也把这些考分低的学生录取到了工科、理科专业或其它需要以高等数学作为基础或工具的专业。这些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自然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不听,或者根本听不懂,导致恶性循环,不愿上高等数学课。因为高等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生在本专业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佳

  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师感到十分无奈,一方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估教师时学生打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尽管有些学校采取“3+1”质量考评体系,但在领导的心目中,学生不满意、打分低的教师,就认为教学效果不好,导致这些教师无缘职称晋升、评先、评奖。面对这种情况,高等数学教师们只好讨好学生,难的不讲,只讲容易的,容易的一遍讲不懂再讲一遍。其结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讲到,或者课时不够,后面的内容没有讲。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独立思考是什么也无法代替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要激发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直观引发想象,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创造数学的活动,并感到自己有事情做,感受到自己能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是关键,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而且还可让学生知道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如在微积分中极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个使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如果能从我国古代的极限思想入手,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极限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在讲新概念时,教师应尽量提一些学生熟悉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从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环境。今天的数学在工程、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作用与地位早已像它在物理等基础科学的领域的作用与地位一样。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对此有较充分的体现。可以将一些商品的最佳效益问题,利用数学分析商品是否相关、是否竞争等等,都充实到教学中来。要做到这一点,备课时要对问题的引入进行认真的设计。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1.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信息的交流,更是学生情感信息的交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要从管制监督教师向为教师服务转轨;教师则由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向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转轨。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习惯,利用学生“热爱、美感、羡慕”等真挚情感,建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平等民主的师生间和谐友爱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数学教学是提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参考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保证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并养成学生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进取性倾向。数学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学习风格指导、学习策略指导。要从保姆型或管家型的角色中走出来,充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去当主角,采取让学生自管、自理、自学“三自”教学方式,来确保学生有必要的思考时间。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些专业的基础课,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工具,但各专业在应用高等数学时有差异,如管理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离散数学,而工程类偏重微积分。为适应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编写了不少教材,但真正意义上适合不同专业要求的教材还较少,因此,应组织讲授高等数学的教师为不同专业需求编写出优质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教材要针对一定的育人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了解客观规律。创新教育的目标、方向最终必须落实在课程中、教材中,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因此,好的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要。大学生毕业时有了必备的高等数学知识作工具,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容易出成绩,创新能力就强。即使有些学生专升本,高等数学也是基础课,必考课,学好本课的必要内容,对升入本科也是十分有利的。升入本科相当于扩大了就业面,工作适应能力增强,也即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四)注重思想方法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进行归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归纳是对事物的若干个体或若干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归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训练的内容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指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或解题步骤以及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总结。

  2.进行类比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的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类比的种类与形式多种多样,可由性质、公式、法则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或推广,可由“数”与“形”的结构相似性进行类比,可由解决问题方法的相似性进行类比,还可以从有限到无限进行类比等。

  3.重视直觉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运用推理过程而直接了解事物的行为或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多年来,人们一贯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直觉思维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数学能力片面发展及思维僵化与保守,不利于数学活动中的创造发明。事实上,许多数学家都很强调“直觉”,他们对某些问题提出著名的猜想,这反映了他们有很强的洞察力,能一眼发现有意义的命题,然后再加以证明。证明有时能实现,有时则不能实现,但寻找证明的活动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因此,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多猜多想。

  (五)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全面、科学、辨证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思想和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要讲解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揭示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突出“怎样想的”,以使学生“会想”。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点拨,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千方百计地启迪学生积极思考,使相关的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多种学法指导,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化归等思想,还有综合分析法、放缩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玻多媒体教学

  在高职数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尽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对高等数学教学而言,应有取舍的利用。因为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把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过程事先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就不再证明、推导这些定理、公式,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进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通过对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等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只有勇于探索,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新与完善高职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培养与提升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才能为市场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5,(1).

  [2]闫保英.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3]张亚春.对高职学生数学思维、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论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成人英语教学中交流能力的培养论文03-19

加强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的论文10-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08-27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论文08-04

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02-10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08-25

浅议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04-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8-28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论文07-03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探究论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