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资源促进三维目标达成

时间:2020-09-27 19:00:54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资源促进三维目标达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从发展的角度,从变化的深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师生人生中一种重要的生命经历。它起点于真实,由于课堂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层次性与复杂性,真实的课堂总是充斥着无可控制的变量、产生着不可预期的变化;它来源于问题,问题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在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学生的经验被唤醒,思维被激发,而参差不齐的个体经验,独一无二的个人体验,风格迥异的思维模式,乃至千差万别的思维视角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强烈的不可预见性与随机性;它产生于对话,对话是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对话中,智慧被共享,灵感被触发,而这一过程更深深镌刻着个性化与独特化的烙印, 由此,动态生成也成为必然,同时,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也应运而生。

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资源促进三维目标达成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指教学主体在特定的学习情景中,基于多元化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对话等学习活动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的异变,而突然出现、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教学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事件、新状况。这是新课改以来,随着教育者对课堂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对课堂教学关系研究的深入,挖掘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的提出,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的种类,而且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转型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化害为利,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

  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出现,其中一些可能是由于教学环境的意外变化、非预设教学要素的突然加入、教师或学生的疏忽大意、甚至是学生的恶作剧而产生。这些突发事件或导致教学秩序紊乱、教学进程受阻,或导致既定教学策略无法实施、教学活动无法展开,或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参与度降低,因而对课堂教学造成或大或小的危害。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分析清楚突发事件隐含的教育契机,并使用合理的方法加以引导,则可以化害为利。

  【案例1】滤纸燃烧起来了!

  在讲授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时,教师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个演示实验:烧杯中盛有沸水,并向沸水中加入了一小块白磷,烧杯上方架着一块铜板,铜板两端分别放有少量白磷和红磷,而后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推导实验结论。但演示中,教师从水中取出白磷,用滤纸吸干,并在滤纸上用小刀切割下一小块进行试验时,滤纸上还残留一些白磷,他并没有注意,而是把滤纸揉成纸团放在了一边。过了一会儿,纸团居然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大感惊异,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此时,为了避免桌子上其它物品被点燃引发安全问题,于是迅速把纸团扔到地上,踩灭了火焰。处理完这一切后,教师灵机一动,以这一事件为载体,提出了以下问题:(1)滤纸为什么燃烧起来了?(2)谁为滤纸的燃烧提供了足够的热量?(3)你在生活中是否观察到该做法的应用?(4)在生活中能不能乱扔烟头等物品,为什么我市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5)老师是用什么方法阻止滤纸的燃烧的?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很快从滤纸的意外燃烧中摆脱出来,开始认真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案例分析:该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之一为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在本案例中,由于教师的疏忽,没有及时处理残留白磷的滤纸,使得白磷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积累足够的热量,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燃烧,继而,白磷燃烧释放的热量又使得滤纸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引发了滤纸的燃烧,造成了演示实验中的一个意外事故。这使得课堂教学陷入了危机:学生的注意力偏移了,而教师的实验能力也遭到质疑。然而机智的教师临危不惧,立即发现了隐藏在危机中的教学契机:燃烧,不正是我这节课的主题吗?于是,干脆将学生的视线集中于滤纸的燃烧,通过这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着火点对物质燃烧中的意义,认识引燃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背后隐藏的化学原理,并为以下学习灭火的原理提供了铺垫。至此,不仅教学危机安然度过,而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物质燃烧条件的认识,使学生对燃烧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学会了应用燃烧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顺利达成。

  二、顺水推舟,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刺激师生在更自由、更开放、更富有激情的环境中迸发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学生具有独特视角的个性化思维模式与方法往往促生着动态生成资源,这些资源就像是一叶扁舟,方向可能偏离了主航线,但教师如果敢于“顺水推舟”,在历经别样的风景之后也可以抵达更温暖的港湾。

  【案例2】溶液究竟有多少种分类?

  师:溶液可以分为?

  生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师: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生1: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不饱和溶液。(教师正待继续提问,突然看到又有学生举手,认为其对上述答案有质疑,于是叫起回答)

  生2:还可以分为可导电溶液和不可导电溶液。(受该学生启发,又有几位学生举手,被叫起回答)

  生3: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生4:有色溶液和无色溶液。

  生5:浓溶液和稀溶液。

  生6:有气味的溶液和没有气味的溶液。

  生7:溶质为气体的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以及溶质为液体的溶液。

  ……………………

  师:大家刚才回答得非常好,不仅能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对溶液进行分类,还能根据其他章节学习的内容对溶液进行分类。但是,老师觉得酸碱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以归在一起,你觉得可以吗?把它们归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还有哪些分类方法也可以归到这里来?其他没有归到这里来的,又可以怎样归类呢?

  生:都与溶液的性质有关,有色溶液和无色溶液也可以归入其中……(其他略)

  师: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将所有的溶液的分类归成了3类,分别是根据溶液的组成归类;根据溶液(溶质)的性质归类;根据溶液的用途归类。这3种归类相互之间是否毫无联系呢?

  生:不是,它们相互间有联系,例如,能导电的溶液是因为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的溶液则可以作为电解时的电解液,这体现了溶液的组成决定了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性质又决定了溶液的用途。